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们不需要形而上的谈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德]文 天

  虽然德国人和中国人的肤色、民族、语言、以及两国经济发展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我们拥有很多共同利益,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对气候和环境的看法与做法――这也是值得全世界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9年,对于推动全球气候合作尤为关键,为了在年底哥本哈根召开的气候谈判上达成一致,中美、中欧都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国际社会仅仅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而不给予任何帮助,肯定是不合理的。距哥本哈根世界环境气候大会仅有80天,经济和环境领域不断涌现出各种看法和理论。9月中旬,德国驻华大使馆举办了“全球绿色复苏”主题研讨会,主要议题是在经济危机时期促进气候保护。会议结束后,我对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副所长和首席经济师奥特马・埃登霍夫尔教授进行了专访。
  
  无法忽视的“地球之疾”
  
  20年前在联合国,挪威前首相和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首次提醒全世界注意气候变化对地球及其居民造成的威胁。如今,每个人都真切地体会到:这个星球生病了!但是我们又为这个庞大的病人做过些什么呢?
  让我们从地球的“肺病”开始谈起。就连孩子们都知道,森林对于地球至关重要,尤其热带雨林更被喻为“地球之肺”。如果人类避免滥砍乱伐,就能减少现在CO2总排放量的20%。但是在过去的《京都议定书》里并没有相关条款要求各国森林面积,以及这个面积能消化多少CO2排放等内容。这就需要各方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修订《京都议定书》,但是考虑到《京都议定书》将在2012年到期,更稳妥的解决方式是协商制定一部独立的森林协议。
  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女士被联合国秘书长任命为气候变化问题的特使,她主张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森林和绿化面积以换取更多的CO2排放量;而英国首相布朗则表示,发达国家应该持续不断通过资金援助,帮助穷国保护雨林、植树造林。科研数据显示,直至2030年这种合作将会减少75%的乱砍滥伐,从而对气候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当我问起这是否可以看作有效的合作方法时,埃登霍夫尔说:“以支付补偿金来阻止对森林的破坏,确实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是我个人对此并不赞同。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对捐赠款的流向缺乏监控问题。而且,在政府花大气力植树造林的同时,砍伐现象并没有减少,只能形成一种巨大的浪费。所以我觉得,森林拯救气候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办法。就好像有些专家说,牛类打嗝也排放大量CO2,难道我们就必须减少肉类消费吗?这些都不是罪魁祸首,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重构能源体系。”
  土壤、淡水、海洋,地球的各个部分都在呼救,而所有问题的症结都指向人类过度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
  
  哥本哈根不是救心丸
  
  如今,各国媒体每当谈到气候问题,总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哥本哈根会谈上。埃登霍夫尔清醒地告诫我们:“不要以为一次会议就能制定拯救地球的宏伟蓝图。它必须经历许多不同的步骤。”而且我们可以想象,要想各个国家最终达到言行一致,哥本哈根的胜利也只是一小步。
  降低期望值的原因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并没有做好准备。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政府对于气候问题并没有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它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干净。虽然,奥巴马政府在竞选时以“绿色经济”为口号,他将会在哥本哈根力求避免美国再次陷入《京都议定书》中的被动地位。但是困难在于美国一向将环保列入内政范围,而非国际事务。今年1月刚刚执政的奥巴马政府是否准备好迎接挑战,埃登霍夫尔对此并不乐观。“另外,我个人并不看好所有国家达成一个鼓舞人心、规模宏大的气候保护框架。而是更倾向于许多具体、可行的小型协定。以及制定一个定期召开会谈、有利于修订和补充协议的时间表。”
  我们这次的研讨会也属于中德两个国家之间、小范围的沟通与交流。“全球绿色复苏”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相应的绿色激励计划来应对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危机。然而,如何才能找到实现这种绿色复苏的机会呢?另一位与会嘉宾、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克劳斯,齐默曼教授认为:我们已经错过了实现绿色复苏的机会。“问题不在投入,而在管理。目前,人们已经为激励计划投入了大量资金,缺乏的只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诸如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使新能源在电力系统得到更广泛地应用等。”这些无疑也是年底人们在哥本哈根无法回避的难题。
  
  二氧化碳需要一个价格
  
  《京都议定书》中将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联系在一起。事实正是如此,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人们不难发现,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总是同排放量的不断增长密切相关。但是,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道路,把经济增长和排放量分开。
  国际通行的“碳交易”为达到其规定的排放减少量,排放量权益可在1类国家中交易。为了实现全球平均增温不超过2摄氏度的目标,至2050年,排放量应控制在850GT(IGT=10亿吨)之内。全球应该把达到这个数量作为共同目标。它首先要求各个国家协商出一张排放配额表,明确各国所能排放的最大数量。“美国、中国、欧盟各自能分到多少排放量,这是能否实现碳交易的前提。”之后要做的就是在未来的十年里要实现对排放量的全球控制,这项交易不一定只是在国家中进行。更多的是可以在各自国家内尤其是温室气体高排放工业间进行。
  无论买卖方是谁,都需要为二氧化碳定一个价格。埃登霍夫尔教授说:“在过去的十年内,全球总共排放温室气体260GT,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换来的仅仅是问题重重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我们无法再为了人们的贪欲,而眼看着地球毁灭下去。我认为,碳交易是目前唯一的出路。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在购买煤炭的时候,必须为所造成的污染买单。”当二氧化碳价格过高时,排放大户们自然会提高能源利用率、革新工艺,扩大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源的应用规模。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埃登霍夫尔教授预测;“未来的五十年中,这个格局仍将继续。但是中国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可能需要国家大力建设核电站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然后再考虑,如何用新能源代替老工业中的煤炭消费。”
  究竟哪种能源可以代替煤炭,各个国家应该视自己的国情进行选择。德国民众极力反对使用安全隐患较大的核能。法国则是以清洁、安全的核能为主。目前,核能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17%,在未来的20年里,这个数字有望翻一番。也就是说,还需要建设约400家核电站。中国也表明至2020年,会以每年兴建两座核电站的速度推行核能。但是,“仅靠某一种能源是不够的,对于中国来说,建立合理的能源体系更为关键,其中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植和政策倾斜。”就好像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时,刺激经济发展需要一揽子计划,对待环境问题,政府也应该有一个宏观规划,从技术创新、整顿能源市场、调整价格、完善可再生能源法等各个方面,中国还大有可为。
  在这―点上,全球合作尤为必要。国际合作并非各国政要年底齐聚哥本哈根,空谈一番。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曾表示,愿意与中国分享在可再生能源所必需的技术。
  “现在,全世界聚焦中国,西方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是否能承担起大国的责任是影响哥本哈根会谈最关键因素。我对中国将作出的承诺和贡献表示乐观。我希望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不会成为各国政治角力的舞台。大家真正关心和探讨这个星球和子孙后代的未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6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