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教育与兴趣培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本文结合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利用发挥体育选项课的特点、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评价等方法探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及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兴趣;兴趣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2-0039-2
大学体育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体育项目,而且有规定的教材、固定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场地器材的保证,更有体育教师的指导,是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和渠道。然而时下高校体育教育却面临着“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局面。如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话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改进教学模式,发挥体育选项课的优点
教师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进行锻炼。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人才能产生行为上的积极表现――热情参与。增设体育选项课,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大多是在我国广泛开展的大众运动项目,一般高校都有师资和场地条件开展这些运动。学生在课外锻炼中也经常会参与这些运动项目。这些项目既有趣又有益,对活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笔者近两年经过对2009-2010级在校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选择篮球和排球两项;而在选择健美操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为女生。这显示出项目选择的性别差异。大部分男同学选择篮球和排球的主要原因是,在从前的学习中经常接触这类体育项目,从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项目可以全面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增强团队意识;而选择健美操的女生,则认为可以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并有娱乐健身的功能。但对于有些项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例如武术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并且能够陶冶情操,但学生却缺少参与的兴趣。学校应采取有效手段,促进这些项目在学生中的开展。
对于现有的体育选项课,得到学生认可的内容可以继续坚持搞好,没有得到认可的可以在今后的体育改革中逐渐调整,并适当增加新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减少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可以结合专业特点,给旅游专业的学生开设攀岩、野外生存训练等教学,艺术专业开设健美操、健身的教学,政法专业开设散手、武术等教学,以便于学生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使体育教学内容向多样化、生活化、娱乐化方向发展。这样既可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要,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将参加体育课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将体育锻炼自然地与生活内容相融合,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要改变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一)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24式简化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编制的,其主要特点:柔缓均匀、舒展大力,进步时重心后移,前脚外展后再上步。初学者往往顾了手顾不了脚,顾了四肢顾不了躯干。为了能尽快地让学生学好24式简化太极拳,针对这套太极拳的特点,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学生掌握成套动作、了解太极拳特点的重要技术手段。教学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应遵循太极拳的特点:“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着、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在演练中能够带给学生“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反复细致地研究动作,以达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适应太极拳特点的教学要求。这种组织方式既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练习激情,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生对体育学习、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减少了不少无效的时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新授教学内容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内容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能正确思维,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上课时不允许学生带手机,尤其是在上体育课时。但是如果是讲授新知识、新授课内容时,可以提前通知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先设下伏笔激起学生好奇心,然后在上课过程中,老师示范动作时,让学生进行拍摄,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愉悦地接受新知识,而且还可以在课后对照所拍摄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推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安排练习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可安排学生自练、互练、小组全练,进行互比、互评,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适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团体教学就是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带操学生在心理上觉得老师重视自己,练习时积极性会极高,注意力更集中,练习更认真,从而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对其他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有促进作用。对于技术性强的项目,可适当地在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等方面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学会动作,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从而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如,对于健美操中过难的动作可以减慢动作的节奏,放慢音乐的节奏,从一拍一动到两拍一动甚至四拍一动,学生通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就能基本上掌握动作,然后再慢慢地加快节奏。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而且体验到了“自己也行”的肯定情绪。
(四)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理性的、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理论学习使他们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评价,提高参加锻炼的兴趣和信心;也使他们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年龄的变化,合理调节体育锻炼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享受体育锻炼的目的。
三、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业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维度的,特别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会有一定的“亲密接触”,这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在体质、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因而,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生兴趣爱好分班的选项教学形式。由于体育选项课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所以在同一个教学片段时间内选一个项目的人数可达150人以上,而一个项目的任课教师需5人以上,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度都是统一的,这样只有实施教考分离的评价对学生而言才能是公平、公正的。为此必须探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教考分离”模式,这也是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选项教学模式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使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使老师之间形成了共同研究、相互探讨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和课外辅导的开展。通过“教考分离”模式就能够使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由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是通过考核小组集体打分,这样保证了评分标准的严格执行,避免了任课老师凭主观任意给分的弊端,使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合理。这项改革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在教学形式上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考核小组集体评分,使部分学生企图蒙混过关的想法得到有效遏制。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锻炼的良好习惯在校园内蔚然成风。同时实施教考分离还克服了许多弊端,对学风和校风的转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使学生自觉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练的好习惯。
总之,体育教学的开展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体育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只有把传统的体育教学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中,并赋予其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才能够达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收稿日期】2010年10月17日
【作者简介】白洪煜(1984- ):男,辽宁开原人,辽宁商贸职业学院,助教。刘铭(1986- ):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商贸职业学院,助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6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