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和自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师爱学生,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教师陪着学生汲取书本上的知识,是解惑的师者,而不是发号施令的长官。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能够真正自主地学习。
  【关键词】爱;自由;信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036―1.5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在读到这首诗的一瞬间,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爱和自由,解决学生情感上的归属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谈得上提高课堂效率。
  自从我加入教师队伍,我一直被学生上课时候的不专心所困扰。以往也试过很多种方法,比如严厉批评、随时提问、紧紧盯住学生、等等。可是一堂课下来,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不说,课堂效果根本就没有改善,毕竟我只有一双眼睛。兵法云:“攻心为上”。因此,在教学中,我开始认真钻研教育心理学,参考了大量的中外专业书籍,阅读了大量的案例,希望能从心理学方面突破这个教学过程中人人生畏的瓶颈。终于有了结论,也令我自己吓了一跳,因为我自己也完全被洗脑了。现在就将本人的一些浅见与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从心理上去改正传统教学中的一些落后的理念。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就是“灌输式”,无论是古代的私塾、义学、专馆,还是现代的学校教育,始终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的任务就是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学生始终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学习是一项苦差,是一项任务,是不得不完成的使命。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早就消磨殆尽了。真正高效的课堂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和给学生自由上。我们爱我们的学生,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要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是陪着他来汲取书本上的知识,是解惑的师者,而不是发号施令的长官。当老师爱学生时,学生就会爱学习。如果学生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功课的话,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这只能说明你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折服。
  其次,如何来上好一堂40分钟的课,如何来操作?我认为理想模式应该是“10-20-10”。
  10分钟的时间用来导课。有效地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何谓导课?“先声夺人的开端,事半功倍的效果”,用这句话来形容导课一点都不为过。一次好的导课可以是一次激情澎湃的演讲,可以是一次洗涤心灵的美文欣赏,也可能是一次师生感情升华的奇迹!如果教师的导课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就能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在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信息交流过程的两个端口,具有双向流动特点,因此都应当处于积极的激活状态。然而从教学活动本身来看,学生毕竟是从属地接受教育,所以他们始终活动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之下,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上课准备,即心理状态的调整、思维的集中、身心的投入等,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并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点。他们虽然已经随着上课的铃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但神经往往保持在课间活动的兴奋之中,心猿意马,一时间不能回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来,教师虽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边却云里雾里,不知所想。如此,就使得课堂四十分钟不能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应用,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从教师一方来说,虽然可以以其充沛的精神和良好的准备影响学生,用目光和语言组织学生,但若要使学生充分进入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中去,这还远远不够。教师必须从精神上把学生拉到教室里来,由此可以看出导课的重要性了。
  我在讲高中生物必修III《生态系统稳定性》这一节时,在导课处理上就选择了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英文歌曲《Earth song》作为开篇。这样一支大气的MV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MV中出现的一些环境破坏后自然界的凄惨景象甚至一度让学生落泪。其实学生是很容易被打动的,只是他们的这种天性一度被遏制了。MV结束之后我也没有直接切入正课,而是让学生把彼此的感受互相交流了一下,学生都谈到了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不要猎杀动物等。然后我告诉学生:“大家说得非常准确也非常全面,而且也通俗易懂。但是如果你想从事环保事业的话,还必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你可以结合咱们书中的内容来看一下,你刚才所说的都涉及到了哪些理论知识。”话音还没落,学生已经在哗哗翻书了,看得津津有味,不到10分钟就已经把学案完成得非常好了。很多同学开始交流,把自己刚才的观点用专业的理论知识重新阐述了一下,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新知识,还理解得非常好,关键是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感觉很快乐。
  不同的老师气质不同,导课的特点也就不同。我有一位诗人气质的同学,也从事生物教学工作。这节课他在处理时以一首妇孺皆知的诗开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然后他让学生解释这首诗的含义。一时间学生搞不懂这和本节课有什么关系。其实只要到这里,就可以宣布他这节课已经成功了,因为他已经把学生的兴趣都吸引过来了,学生特别急于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也就不会走神,而是如饥似渴地听课了。
  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喊一喊就行了,而是要落到实处。我看到现在有很多同行都在做学案,就是提前把本节课的重点印发下去,然后学生自己看书来完成学案。这叫自主学习吗?这不还是老师提前定好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认真看书,而是专门去找老师罗列出的问题,这就失去了学案本身的意义了。
  我在课堂教学中也使用学案,但是我的学案有精心的设计。其实学生的实力是很雄厚的,要相信他们。我的学案都是反正面的,正面是留给学生的,是空白的;反面是我罗列出的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上课时,第一步,学生先做正面。有人问:什么都没有怎么做啊?对的,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找问题,自己列重点、难点。当他听完你的精彩导课之后,他已经急不可待地要看书了,这个过程中必然有很多困惑他的知识,让他写下来,一会儿大家一起解决。我的学生每人都能列出3―5个问题的;第二步,学生翻看反面老师给出的问题。这一看不要紧,学生全都兴奋起来了,哈哈,因为老师的问题和他自己找出来的问题基本一致,即便有个别有出入,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看我多厉害,和老师一样”,学生会感到很大的满足感。我在前面说过,当学生有了满足感之后,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他开始喜欢自己,喜欢老师,喜欢上课,期待下节课快点来临。此处就是一个“攻心”的精心设计,但这并没有解决具体知识上的问题。因为此时学生开始有些疲惫了,如此一来可以让他的兴奋维持到本节课结束。第三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然后组间交流。至此,问题基本解决得差不多了。
  最后10分钟的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有些难点问题还需要老师再点拨一下,履行我们师者解惑的职责。但实际操作中,我个人的实践告诉我,学生自己能解决。我的这个时间基本上被我的学生给“挤占”了。因为一有同学抛出问题,那边马上就有同学要为他解答。我相信我的学生,从不因为担心他们解释得不到位而不给他机会,一个不行就再找一个,只要他们还有积极性,活动就不会停止。时间还会有,但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抹杀了,他也许永远不会再举手了。
  一堂40分钟的课很快就结束了,我的学生很快乐,因为他们得到了爱和自由。我的学生知识掌握得很到位,因为他们在爱和自由的天空下自由自主地学习。其实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口希望的钟,他们一直在等待那个敲钟的人。小学的时候也许错过了,初中的时候也许又错过了,如果我们都不去理解孩子的话,也许他们这一生都要错过了。我希望自己能做那个敲响学生心灵的钟的人,不让从我身边经过的孩子留有遗憾。
  
  【收稿日期】2010年9月3日
  【作者简介】颜丽萍(1982― ):女,辽宁省本溪人,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6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