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的阅读自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人通过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影响品行,获取学习的基础能力。那么如何通过阅读自由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呢?
   关键词:阅读自由;阅读习惯;阅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7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之于人的重要性堪比粮食。人通过阅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影响品行,获取学习的基础能力,可以说,阅读是人精神世界成长的基石。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一个人阅读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包括大部分家长,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和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真正爱阅读,具有自主阅读习惯的孩子并不多,其深层的原因在学校和家庭没有站在孩子个体的角度,给予孩子充分的阅读自由,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那么,如何通过阅读自由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呢?
  一、创设“阅读环境自由”
  阅读环境大概含“物”和“人”两大因素。有的学校书籍都锁在图书馆中,确保馆藏书籍完好,有利于接受上级检查和嘉宾参观是图书管理的主要任务;有的家庭图书成了最稀罕的物品,或者买书必中外名著或教辅资料。这样显然不足以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有的学校好像只有阅览室才是看书的场所,而且还规定了严格的开放时间和管理制度,这样对学生阅读的开展也是一种束缚。所以,“物”的环境自由是要让读者能随时取得,要能取得己需,有方便的、不受约束的阅读场地设施。有的学校建设班级书柜、走廊读吧、图书自主借阅电子系统都是很有益的举措。
  “人”的环境是要让学校、家庭或者某个区域、组织人人爱阅读,人人在阅读。在这种环境中,阅读是常态,每一个成员都受到感染,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大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阅读者不是另类,不受约束,没有负担,“自由”的感觉就自然产生。对于培养小孩的阅读习惯,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他们要肩负起带领、陪伴和指导孩子阅读的任务。只有这种站在孩子中间的角色,才能使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放松,感受阅读的愉快,释放阅读的激情。
  二、提供“阅读内容自由”
  笔者前段时间在当地一个学校观摩了一节阅读交流课。课上,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就一部国外著名小说的作者、内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深刻内涵等展开交流。课堂表现很精彩,观摩人员大都觉得该校在学生课外阅读上特色鲜明,成果丰硕。我却有不同的意见,姑且不说这节课有没有导演作秀的成分,单就该校在阅读内容上为每一个学生作统一的规定,就极为不妥。
  其实,不同的人在知识储备、成长环境、智力发育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都有差异,有的差异还很大,甚至性别、血型等的不同种种,都会使个体的阅读爱好、理解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正视这些差距,单从成人的角度或者教育的理想愿望去安排孩子的阅读,就无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甚至会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
  所以,阅读内容自由一是提供丰富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阅读需求的阅读材料;二是允许、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三、允许“阅读形式自由”
  经常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基本采用全体学生齐读的形式阅读课文,觉得这样才是书声琅琅,才有韵律美、整齐感。还有人笃信“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孩子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并且把笔记当作作业进行检查评价。
  诚然,这些阅读形式都有可取之处,或者可以说是值得提倡的好方法。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记得自己在上学时,就偏好默读。感觉默读时速度、节奏可以自己掌控,可以边读边思,可以反复和根据需要回看。如果要背诵,默读时可以一边读一边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比机械诵讀记忆效率更高,记忆程度更深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都会有自己的“专属定制”,比如身体的姿势、特别的表情和一些小动作等。这些看似无厘头,但对特定个体的阅读、记忆、理解都有说不清楚的帮助。所以,在不影响他人学习的前提下,要允许和指导孩子采取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取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这里特别说一下阅读作业的问题。很多老师和家长都认为,孩子读一本书,就要认真读,要写笔记,要谈读后感等,认为这样,才把书读透了,才有效果。其实,小孩读书,多是出于感性的需求,对内容的理解,也多处于感性和表面的层次,所谓读书的效果,一定是长期累积的渐变过程。因此不要急功近利,挫伤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四、组织“阅读展示自由”
  开展阅读成果展示交流,是提升阅读教学水平的必需。这个提升是因为成果展示可以向学生传达肯定和赞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丰富和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推动阅读内容丰富和形式优化。
  阅读展示要避免将学生框死在读书笔记和课堂问答等有限的、由教师主导的展示方式,更要避免所有学生交流同一阅读材料。
  阅读展示的自由体现在时间上,是不仅有教师安排的统一时间,更有可供随时展示的平台阵地,比如展示舞台、专栏;体现在空间上,是不仅有课堂,还有更多学生读书团体,可以在校园、家庭、公园等诸多场所;体现在形式上,可以有读书笔记,也可以有更活泼的朗读、背诵、表演、讲故事等。
  五、落实“阅读评价自由”
  阅读评价做得好会促进学生形成好的阅读品质,相反则会挫伤阅读积极性。好的阅读评价,应该立足学生实际,落实个性化和成长性目标,由师生共同制订个性化阅读目标,共同完成目标验收和评价。
  另外,在阅读评价标准上,不要设定标准答案,不要强求“高大上”的口号,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立足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合情、合理为标准,允许“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实施学生阅读评价与指导。
  有阅读的自由,才会有阅读中思想的徜徉和感情的碰撞,才有可能实现“让阅读成为习惯”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第五小学   3427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