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竹荪发展的空间在哪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喻 丹
盛宴与美名
织金竹荪蜚声中外,与两次国际盛宴密切相关――美国记者卡布尔在《基辛格》一书中写道:“当他从中东、中国等十国旅行二万五千里归来,真好像被周恩来用三丝羽翅和竹荪芙蓉汤喂胖了……”这里的竹荪,指的是织金特产的红托竹荪,是竹荪里面品质最好的一种。30年后,织金竹荪亮相上海APEC会议晚宴,普金、布什等千余外宾所享用的第一道热菜“松茸竹荪汤”所用竹荪原料即产自织金,由织金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亲自送达上海。
居高声自远。织金竹荪美名不胫而走,身价倍增,在港澳台及东南亚、日本、欧美各国渐成饮食时尚,以至20世纪70年代每公斤竹荪一度价格高达4000~6000港元,即每公斤竹荪可搠寸价黄金50克。
竹荪人馔,古已有之。除了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竹荪防治各种疾病功效的逐步认识,竹荪地位日隆,竹荪中品质最优异的织金竹荪因而被尊为“天然保健品之王”。
时至今日,织金竹荪也一直是国内外市场上价格最高的食用菌品种。
织金与“织金竹荪”
1983年,织金竹荪栽培种植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吴勇在无菌环境下切取野生竹荪竹蛋组织块,在试管培养基中培养出菌种。这是竹荪栽培史上的第一株人工竹荪菌种。
1984年,吴勇用木屑瓶料培养,再获成功。
198s年,吴勇用人工菌种栽培出第一株驯化竹荪。
时至1990年,织金县培训t15000多人次,收获竹荪干品2500多公斤,总产值130万元。
2008年,织金竹荪全国总产量350吨,总产值1.8亿元,为众多种植户和经销商带来实惠。追溯这个产业的成长,1983年织金大山深处桂花农场那一株竹荪人工菌种的诞生,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
20世纪90年代初,织金掀起竹荪种植热潮。1992年干品达到150吨,是1991年的20倍。由于销售商各自为政,销售面窄,海外市场―时消化不了,竹荪价格从每公斤1000元猛跌至200元。此时一批香港、广州商人寻踪到织金大量收购,价格一跃升为每公斤400元。这批商人的到来和海外市场的逐渐打开延续刺激了1993年、1994年的种植热情。到了1998年,织金竹荪产量达到220吨,总产值超过1亿元。
“织金竹荪”这个概念,不是单纯地指织金当地种植出产的竹荪,而是指利用织金红托竹荪菌种和技术在异地种植,收成后又转运到织金销售的所有竹荪产品。织金竹荪在海内外的畅销,自然引发省内外各地的效仿,尤其是在自然地理条件相似的地区,很快就引进菌种和技术人才,竹荪种植由星星之火而燎原一片。临近的纳雍、大方、黔西等县自不必说,省内其他8个市州地,以及外省如云南、四川、福建、河南、浙江等,也纷纷上马。在1997年至1999年之间,毕节地区以外的织金竹荪种植风起云涌,其势迅猛,大有取织金而代之之势。2000年,外地织金竹荪的产量已经超过织金竹荪总产量的70%,这个比例一直延续至今。
织金之外的地方种植的竹荪,都要在收获之后运送到织金,由当地大大小小的销售商购买,加工、分级、装箱,对外销售。2001年,全国织金竹荪产量超过400吨,90%由织金外销。
织金竹荪是竹荪家族中品质最好的一种,也是市场最畅销的一种;织金是织金竹荪的原产地;织金是织金竹荪栽培技术的发明地和菌种供应中心;织金是全国织金竹荪的贸易集散中心。
鉴于以上缘由,2000年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织金“中国竹荪之乡’’的荣誉称号。
织金作为织金竹荪的技术中心、销售中心的辐射带动地位,就这样形成并扩散开来。
缺位与空间
就现状来看,织金竹荪潜在的市场空间还有待放大,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织金竹荪因其唯一性的市场价值,目前产量远远供不应求。2008年的350吨产量中,约270吨销往海外。市场的需求年年递增。织金竹荪研究所所长吴勇估计,织金竹荪国内市场的年销售量应该在5000吨以上。且近年竹荪鲜品市场繁荣,竹荪鲜品走俏,2008年织金供应的300吨鲜竹蛋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以至价格连连暴涨。
目前,织金竹荪沿用的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栽培方法。在品种筛选、制种、原料、配方等技术革新上,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吴勇认为,通过技术研发,织金竹荪完全能够实现扩大当地生产与异地生产的结合,能实现常规生产与反季节生产的结合,生产潜力有待释放。
过去,织金竹荪一直以销售干品为主,近年来鲜品才逐渐成为主打。且一直处于初级生产即纯产品生产阶段,没有任何深加工副产品,如竹荪酒、竹荪罐头、竹荪面条等。且干品生产尚处于作坊阶段,没有一个大型的加工企业。
更让人扼腕的是,迄今,全国的织金竹荪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共品牌。从标准化生产环节来看,织金竹荪的生产、加工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没有一家龙头企业,公司+农户的产销模式尚未形成,荪农分散种植,大户收购,各自把持自己的销售渠道。在销售上,依然各自为政,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1992年那场跌宕起伏的销售风波就是明证。1992~1995年间,一度短暂存在的织金县竹荪公司还是没有逃脱昙花一现的悲局。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至今没有一个独立专职的机构来引导、扶持、帮助织金竹荪解决发展中遭遇的种种问题。可以这么说,织金竹荪走到今天,很大程度是依赖织金竹荪自身独一无二的品质和仰仗广大种植、经营户百折不挠的生存能力。
此外,织金竹荪的原产地保护及有机食品认证,尚且还在申报之中。
种植分散,生产粗放,科技进步停滞等因素导致织金竹荪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生产加工水平与20年前别无二致。初级生产与纯产品生产,在生产的两个链条中都处于最原始的低端状态。
种种缺位表明,织金竹荪产业发展壮大的空间引人期待。
产业延伸大有可为
织金竹荪,大有可为。
――延短为长。利用人工升温、维温手段或在低海拔河谷地带扩大种植,可以将半年产延长为1年产,从时间上拉长产期。
――变低为高。以人工香菇生产顶点为榜样,培植新的原料资源,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创立配方栽培新技术,提高生物转化率,完全可以使产量翻上几番。
――发展基地。织金竹荪种植具有广阔的地理空间,利用织金的技术和农村劳动力,完全可以在其他适宜的地区建立起生产基地。
――调整结构。变生产干品为主,可扩大为干、鲜品兼顾,利用现代保鲜技术和物流渠道,扩大鲜品供应量,在减少干品生产的时间成本和加工成本的同时,也拉长了产业的链条。
――变废为宝。竹荪产品本身还有很大产销空间,深加工也大有可为。可利用弃置不用的残渣、菌托提
取有效药用物质和营养成分。除了竹荪营养食品如竹荪面条、竹荪酱油、竹荪酒、竹荪鸡精等,目前已经研制出来的产品还有竹荪多糖和竹荪口服液。将低端原材料做成中端产品,将中端原材料做成高端产品,使不足以作为烹饪原料的等外级竹荪得到大幅增值,拉长生产的链条。
――变散为整。聚合销售大户和销售渠道成立龙头企业,规范市场,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统一标准。没有生产标准,产品就失去了质量控制力。
――建设品牌。改变群龙无首的局面,创造品牌效应。
――掌握主动。多年来在海内外市场的销售中,织金竹荪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把握市场动向。这是由于织金竹荪长期处于生产和流通链条的最低端,没有掌握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主动权而导致的。加强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为
以湄潭茶产业为例。在茶叶企业还太弱小,依靠农户根本不可能的情况下,湄潭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茶产业办公室,统一生产标准,整合茶叶品牌资源,扶持一批企业做大做强。由此,湄潭县凭着固有优势,依托政府主导,企业和农户的主体力量,基本形成了茶叶产业化经营格局,为全县茶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品质优异、规模小、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弱而市场渠道相对畅通的织金竹荪来说,湄潭茶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值得借鉴。如果能树立“制定一个规划,扶强一批企业(或引进一个企业),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培育+市场,形成一大产业”的总体思路。设立充实县、乡织金竹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一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队伍。并按照“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将所有涉农项目资金进行统筹后向织金竹荪产业重点倾斜,对织金竹荪基地建设和重点项目、龙头企业采取副县级以上领导定点挂帮和县直部门集团挂帮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健全机制、统―规格、提升品质,实现织金竹荪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积极与市场联动,继续扩大干品市场,快速拓展鲜品市场及刺激相关产业成长,如保鲜加工、物流运输等。以此构筑网络,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必将能大力推动织金竹荪产业化发展。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经历“找市场,找市长”的阶段。织金竹荪品质具有品质唯一性,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如能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弥补技术缺陷,增加科技投入,在扩大基地、提高产量、建设品牌、开发副产品和深加工方面加大作为,织金竹荪产业的壮大繁荣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9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