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福州后花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 瑜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即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方式不当势必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并影响其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只有通过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为何发展及怎样发展,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改善了环境。
当前永泰县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永泰县认真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强化环境监督管理职能,逐步增加了投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近几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3项考核指标中的S02、N02一级标准达标率为100%,TSP指标也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域内未出现酸雨,农村地区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农村及绝大部分乡镇环境噪声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城区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均符合有关标准,大樟溪流域水质主要指标符合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其中大部分指标达到Ⅰ类水标准。从总体上看,永泰县环境质量良好、平稳,但潜在的局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也不容忽视。
水环境遭受污染的压力加大。据统计,大樟溪流域现受纳未经处理废水1240万吨/年,CODcr3373吨/年,其中生活污水占大樟溪城区段纳污量的70%,大樟溪沿岸部分居民的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大樟溪,也成为大樟溪的重要污染源;目前永泰县水环境之所以符合功能区要求,主要是开发建设力度较小,水环境容量还保持较大的原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发力度的加大,特别是界竹口电站,拟建的龙湘电站、刘歧电站等以及滥采沙石等,都将造成枯水期下泄流量下降,河道、河床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破坏,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根治。特别是在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中,部分粗放式、掠夺式开采造成了森林植被破坏;在有审批的矿点中,矿山土地复垦率低,小于40%以上的要求,加剧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据全省卫星遥感调查报告,主要分布于大樟溪及其支流两岸一重山的水土流失面积达66.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9.7%,比1983年增加1.16万亩,乱砍滥伐现象还时有发生。
农村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清洁生产意识差,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均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且造成农业成本上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滞后,农膜回收率及光能、沼气、秸秆等再生资源利用率低下。水产养殖污染较为普遍,环保治理设施缺乏。
城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噪声扰民较为普遍。城关规划区现有人口不足6万人,与规划人口规模有较大差距,难以形成积聚效应,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及环保投资相对不足,影响环境质量。城区现有沿街楼房多为商住两用,饮食业、铝合金和石材等加工场所与居民区混杂并存,从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区噪声扰民、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认为永泰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经济,坚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造成了个别地方盲目采取粗放型、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方式;环保投入不足,仅占GDP的比例不到0.58%,远低于全省1.56%的水平,与市下达的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2%的要求距离更大。
目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凸现,环境污染呈复合型、压缩型,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是不容忽视的经济损失。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据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调查,西部9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494亿元,占9省区GDP的13%。1987年永泰县仅榕樟化工厂氯气泄漏,造成塘前大樟村农作物受损,经济损失达24万元。如果从我们永泰来说,水质污染导致企业生产用水处理成本增高;超标的污水用于农灌,既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又降低其品质,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要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如果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永泰县的旅游业将很快萎缩殆尽。
其次环境问题引申出社会问题。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来信来访呈显著上升趋势,经常发生因污染问题企业与周边群众矛盾尖锐;上下游水污染和跨界污染纠纷近年来日益增多。2005年月11月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就是一个例子。永泰县近几年来,环境投诉件明显增多,每年均以70%以上的速度递增。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环节、多方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发展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转变体制和机制,完善核算体系,干部政绩考核不仅要考核GDP是否增长,还应考核县长环保目标责任书贯彻落实的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组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全面发展服务业;制定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包括各种资源能源节约、回收和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排污收费制度等。
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循环经济体。先小范围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慢慢发展为整体工业生态链和农业生态链,进一步实现区域和产业层次的废物和资源再利用;并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在市场上的有利于环境的互动行为,上升为循环经济形态,即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坚持资源“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永泰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主线,在开发城峰、马洋工业区以及塘前工业走廊时,注意引导通过建立生态工业园或把不同企业联合起来,相互利用生产的废弃物,从而减少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深化生态县、生态乡(镇)建设,并扩展到消费领域,在全县建立起一个循环型的社会。
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最大环境权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环境信息公开,县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举施公开,让人民及时了解当前的环境形势;依法公开企业排污行为,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进行监督;支持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倡导和鼓励绿色消费;以生态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推广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绿色采购政策,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最大环境权益。
依靠科技,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式发展。依靠科技发展第一生产力,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缓解了资源对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时又保护了环境。国际上有学者提出四倍跃进的观念,即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做到消耗一份能源或资源,创造目前四倍的经济增长。永泰县政府可以通过奖励措施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发展一些静脉产业。如,永泰县竹木加工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今后如何应用新技术对竹木加工产生的下脚料进行综合利用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加强重视,进一步做好企业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新闻、媒介加强环保法的宣传,提高全民尤其企业主的环保意识;继续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依法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加强环境安全检查,落实企业整改措施,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收费制度,从机制上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逐步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生产某些耐用消费品和对环境有影响产品的企业,要连带负责这些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和处理。
按照市场配置,建立环保投入多元化机制。增加政府对环保的投入,一方面是政府实施公共财政的需要,另一方面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等,都需要政府的投入;积极推进环境科技、咨询服务业等市场化进程;通过各项政策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污染治理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永泰县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就可以通过BOT的形式筹资,使城关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得到解决。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永泰县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并通过各项具体工作认真加以落实,使永泰的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的生活更加红火。(作者单位:永泰县环境保护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10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