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建主导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永忠

  主导产业发展基本态势分析
  
  为描述福建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基本态势,根据产业发展特点,选取市场占有率描述产业在全国竞争能力的强弱;销售增长率描述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状况;销售利润率描述产业竞争能力能否持续发展;区位商反映区域产业专业化程度,与全国和华东南其他四省进行对比。
  一、电子信息业。
  发展趋势:福建电子信息业市场占有率大致在5%左右,在全国竞争能力较强,但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6.15%下降到2003年5.69%,与华东南其余省份的持续上升反差明显。销售增长率的增长幅度2003年出现下降,低于全国平均销售增长率10.8个百分点,显现电子信息业竞争能力在下降。销售利润率2003年达到6.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3个百分点,并高于华东南其他四省,表明电子信息业仍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电子信息业的区位商2003年为1.34,表明专业化程度较高,但持续下降趋势明显,且专业化程度低于广东、上海、江苏等省。
  基本结论:福建电子信息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化程度,但竞争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已明显下降。
  二、石化工业。
  发展趋势:福建石化工业市场占有率略大于2%,在全国竞争能力较弱。但销售增长率的增长幅度2003年上升明显,达到38.47%,在华东南处于前列,表明石化工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提升。销售利润率2003年为4.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9个百分点,表明福建石化工业具有一定持续发展能力。从区位商的指标可见,福建石化工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2003年仅为0.5,并处于持续下降,专业化程度远低于广东、上海、江苏等省。
  基本结论:福建石化工业竞争能力处于上升,有一定持续发展能力,但竞争能力总体较弱,专业化程度较低。
  三、机械工业。
  发展趋势:福建机械工业市场占有率仅2%左右,在全国竞争能力低下。但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1.81%提高到2.37%。销售增长率从2000年28.89上升到2003年的41.12%,且销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处于华东南前列,表明机械工业的竞争能力处于上升态势。销售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4个百分点,说明福建机械工业具有一定持续发展能力。从区位商的指标可见,福建机械工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2003年仅为0.65,虽然逐年有所上升,但专业化程度远低于华东南其他省。
  基本结论:福建机械工业的竞争能力处于上升态势,具有一定的持续发展能力,但总体竞争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在全国均较低。
  综合以上分析福建主导产业的四个指标中,竞争能力强弱是最重要指标,以该指标为基础,结合其他三个指标,可以判断福建三大主导产业目前所处的基本状况:电子信息业已具备较强竞争能力,但已显现下降风险;石化工业、机械工业尚不具备竞争能力,但处于提升中。福建电子信息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全国的竞争能力,防止下滑。石化工业和机械工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提高其在全国的竞争能力,做大、做强两大产业。
  
  主导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分析
  
  根据全要素生产理论,选取资本、人力资源、技术和产业组织四大要素,对影响福建主导产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进行分析。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也反映了现阶段整个工业的发展后劲。
  一、资金供给状况。
  三大主导产业:福建外资占全国份额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4.85%上升到2003年的5.68%。其中外商资本增加明显,港澳台资本有所下降。说明福建主导产业资本供给状况总体较好,但应增强对港澳台资本的吸引力。
  电子信息业:福建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占全国的份额双双下降,分别从2001年的6.63%、4.14%下降到2003年的5.79%、3.63%,反映福建电子信息业对港澳台和外商资本的吸引力在减弱。
  石化工业:福建港澳台资本占全国的份额从2001年的14.16%下降到2003年的11.99%,但外商资本占全国的份额从2001年的1.86%上升到6.19%,反映福建电子信息业对港澳台吸引力减弱,对外商资本的吸引力增强。
  机械工业:福建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占全国的份额略有上升,分别从2001年的8.39%、2.65%上升到2003年的9.51%、3.90%,反映福建机械工业对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的吸引力有所增强。
  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人力资源对工业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支持与保障作用。区域人力资源的基本供给情况选取以下三个指标来分析。
  指标1:各地区每10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福建省2003年每10万人拥有的大专及以上人口为2967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2%,在华东南五省中处于末位;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指标2:高等学校工科在校学生比例。福建2003年为29.89%,低于全国3个以上百分点。
  指标3:每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情况。福建2003年为21人,低于全国25人水平。上述三个反映人力资源状况的指标表明,福建省工业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的素质与全国平均水平均有一定差距,与华东南五省差距则更大。
  三、技术水平状况。
  工业化进程是不断技术创新的过程,因此,区域技术水平对工业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区域技术水平选取以下三个指标来分析。
  指标1: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福建省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0.72,但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5%。
  指标2:各地区三种专利申请授权量。福建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华东南五省中最少,其中反映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的发明数量则不仅远低于华东南其他省,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1%。
  指标3:技术市场成交额。福建省显著低于华东南其他省,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上述三个反映技术水平的指标表明,福建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均有较大差距,与华东南五省差距更为明显。
  四、产业组织状况。
  本文按规模经济程度对产业组织绩效进行总体评价分析发现,福建省大型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例和企业单位数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03年工业总产值比例低于全国13.12个百分点,企业单位数比例低于全国0.57个百分点。中型及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例和企业单位数比例从2001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降到2003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03年工业总产值比例低于全国6.17个百分点,企业单位数比例低于全国2.9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程度而言,福建省产业规模程度低于全国水平,规模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除资本供给状况较好外,福建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产业组织规模等三大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均显著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有可比性的指标中与华东南其他省的差距则更加明显。2001至2003年间,福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做出基本判断:2001至2003年间资本是支持福建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要素,其他要素均严重弱化,要素供给呈现非均衡的畸型发展。由于主要依靠单一要素的支持,福建主导产业和工业发展的风险较大。制约福建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素质较差、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组织效率较低,由于这些要素的影响,福建工业发展后劲已严重不足。
  以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理论和全要素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得出以下三方面结论:资本是支持福建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要素,其他要素均严重弱化,要素供给呈现非均衡的畸型发展;由于主要依靠单一要素的支持,福建主导产业和工业发展的风险较大;福建主导产业竞争能力总体较弱,工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制约工业发展后劲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高,产业规模经济较弱。以上状况已影响福建主导产业和工业发展态势,必须尽快加以改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10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