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评论:问题与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维潇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提升与普及,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使其达到更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 问题 管制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互联网的产生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催生了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是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在互联网新闻宣传中的运用和延伸。对于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学界仍存在着一些争议。
彭兰把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是在网络媒体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胡文龙则定义为:“网络言论指的就是网络传播中的意见性信息。”这些说法虽然表达上稍有差异,但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新闻评论本质上仍然是评价性意见信息,是在网络媒体上就某个人们关心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表的评价性意见。像网络论坛中的只言片语,只要其有“新闻性”、“思想性”,都属于网络新闻评论的范畴。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基本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体现了网民的基本需求。首先,互联网提供了一个网民交流的公共场所,大量意见和观点通过网络媒介汇集、交换和传播;其次,网民通过网络传媒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网络新闻评论成为连接新闻评论和互联网的纽带,它在评论内容和形态上凸显出与传统新闻评论不同的特点。网络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有:
1.交互性。网络新闻评论的交互性不仅体现在参与者交互作用的行为上,而且主要表现在他们发布的帖子内容上。其强大的互动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网友广泛参与,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迅速形成舆论。现在,网站的新闻页面后面一般都设有“我要评论”或“发表评论”的链接,读者如想对这条新闻发表评论,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发布到网上。另外还有诸如电子邮件、互动热线、在线座谈等方式。
2.时效性。互联网上,新闻传播的速度是惊人的。由于网络是全球性的媒体,因而在网上新闻的传播是全球范围的实时传播。一则新闻信息发布上网,不过几秒钟,就可遍及全球。
3.民意性。网络给现实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几乎任何重大的新闻事件,都会在网络中激起千层浪。美伊战争、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泰国“红衫军”集会等等,在网络中无不引发网民激烈的评论。也有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新闻,如“李刚门”、天价房管局局长、凤姐小月月现象等,也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网络论坛中,网民的帖子及其跟帖,可以充分地全方位地评价一个新闻事件的原本意义以及引申出来的观点。许多网络评论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网络在为网民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舞台的同时,也为民主法制的健全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网络新闻评论存在的问题
第一,权威性相对欠缺,影响网络新闻评论的可信度。
网络媒体把关度低导致评论质量没有保证,难以形成权威。开放的网络带来了信息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垃圾。虽然网上的新闻评论有浪潮澎湃之势,但是细细看来,真正属于网络原创的高质量的论述却不多,倒是口水帖随处可见。在网络言论的汪洋大海中,失去了传统把关人的指引,人们往往迷惑而无所适从,于是,最终转向传统媒体求助。由于信息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网络新闻评论的权威性自然就难以提高。
第二,随意性影响正确的舆论导向,容易造成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既隐匿又流动,而且非面对面的交流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下,人极容易失去自我约束的意识,只想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来体验突破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带来的快感。网络评论以网民为主体,他们在网络上多使用匿名。尽管这种不可知性带来了最大限度的畅所欲言,但又因其毫无顾忌,给人们交流带来了不确定性。由于评论比新闻具有更强的主观性,因而有害评论就有更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加上互联网上管理不严、把关人的缺乏,也为一些虚假言论、流言、不负责任甚至错误言论的横行提供了便利,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三,非理性言语和情绪宣泄。
网络新闻评论本应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言,但在匿名的环境中,评论者可以无拘束地对任何事实、现象加以评说。这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度,随之出现的问题是,网民的意见表达常常采取某些随意的、不合既有评论规范的形式,某些情绪化、附和式、愤青式批评也成为评论常态,有的评论言辞偏激,甚至出格,污染了网络环境。
三、网络新闻评论的管理
德国学者恩格尔就曾感叹:互联网已成为一个不需要护照、没有边防检查站、出入境畅通的“数字化王国”。所以,如果不加规范地任其紊乱无序地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舆论环境,对国家、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极为不利。如何在保护言论自由的情况下对网络言论进行必要的控制,这是各国都在研究的一个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控制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占领舆论制高点。
1.用媒介意见引导舆论。尽管在网络传播中,媒介对舆论的控制有些弱化,但仍可发挥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这种引导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媒介利用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专业能力,为公众提供权威的信息服务,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动声色地传达给读者。二是借助网络的便利条件,大量的媒体从业人员可以走向前台,利用网络进行大规模的人际传播,使媒体的意见得以有效扩散,成为“意见领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为大众传媒引导社会舆论的工作。三是网络媒体要加强自己言论版的建设,树立网上言论中心的地位。
2.以专家和专业组织的见解引导舆论。
专家和专业组织在本领域的权威性使其发表的见解具有某种指导性,努力促使这些专家和机构上网并将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是使网络言论秩序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可以将某一领域的专家和机构组织起来,形成“网上沙龙”或专题论坛。目前,网络上已有很多专门论坛,如能将专家和专业机构引入其中,无疑能产生有效的引导作用。
第二,建立和健全互联网法制体系,依法管理。
法律是道德他律的手段。他律与自律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依靠法律的约束,建立规范的互联网法规和制度,以国家强制力确保网络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合法性,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评论形式制造有害言论,破坏社会稳定和伤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制定、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相信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会不断完善。
第三,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
自律机制属于软控制,它通过道德、观念、价值系统、社会规范等意识形态的力量影响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和网民,增加其社会责任感,不传播并自觉抵制有害言论,甚至与危害言论传播者作斗争。尽管自律控制属于软控制,但其影响深远,是一种更持久、更深刻的控制。目前,许多网站要求网民注册成会员前先要接受“不违背法律和遵守道德的前提下”的条款。但这个条款往往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网民注册成功后就把条款内容抛到九霄云外。这就为网络言论管理增添了难度。有些网络媒体派专人把关网络言论,例如人民网“强国论坛”。这个论坛对待网民的言论总体上比较宽容,但是,该论坛开放时间有三名专职版主24小时值守,负责对所有用户发言进行及时审核,及时剔除一些过于激进或放肆的贴子。这就要求网络版主高度负责: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事就大力弘扬,对社会进步不利的事就坚决反对。
第四,网民参与管理。
在网络论坛中,网民是真正的主角,整个论坛的风气来自网民整体素质的高低。论坛版主可邀请论坛中人气旺、有水平、管理能力强的网民参与论坛的管理,充当网民的“意见领袖”。这种做法既可活跃论坛,又可激发网民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网络舆论的发展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关键在于加强引导和管理,听取网络舆论中正确的意见,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网络新闻评论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组成部分和有力手段,必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完善,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梦玉:《网络新闻实务》,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2]吴风等:《网络传播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3]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和应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l月
[5]陈玉苗:《网络新闻评论浅议》,《今传媒》2006年第11期
[6]吕凤霞:《国内网络新闻评论初探》,《新闻爱好者》2005年第1期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4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