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女性职业抱负的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艳莲
【摘要】影响女性职业抱负的因素包括性别、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女性所受教育在工作中的收益、女性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我国应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扩大女性入学率,在职业教育中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对贫困女学生进行政策倾斜。
【关键词】女性 职业抱负 职业教育 影响因素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职业发展则指一个人拥有的许多工作,不论通过晋升或涨薪,或从同事那里得到尊重和肯定,职业发展总表现出一种进步。一个人在职业中进步越多,他(她)就会被认为越成功。职业抱负表现的是在理想条件下对期望的职业目标的一种个人取向。更简单地说,职业抱负提供个人不受现实约束的职业兴趣、希望等信息。青春期是研究年轻女性职业发展的理想时期,因为许多变化都在这时发生,并强烈地影响职业抱负和职业成就。
影响女性职业抱负的因素
职业抱负受诸如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期望值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在职业行为中的角色,并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性别的影响。很明显,性别是所有影响职业行为的因素中最有力的影响因素。在过去,由于性别歧视和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导致女性的就业机会少。在20世纪70年代,有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在职业抱负上受更多的限制。在一般家庭中,女性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少于男性,如果某个家庭教育资源有限,家长往往将其投资于男性,认为女孩早晚要嫁人,这首先就使女性升学受到阻碍,尤其农村家庭对男孩子受教育的投资积极性一般高于女性。同样,家庭往往鼓励男孩子的职业抱负。
近来的研究发现,现代女性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职业兴趣,在职业抱负中也显示出比男性更多的性别角色的灵活性。通过调查,女中学生比男中学生对工作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但过了青春期,女性则要面对未来的职业与婚姻、家庭之间的冲突,这不得不使她们对职业保持低的期望值,特别是经济社会地位高、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工作。
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女性职业抱负和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国外研究表明,孩子的职业抱负与父母的职业密切相关。特别是在青春期的女性中,职业选择尤其受母亲职业的影响,母亲在女儿职业目标和抱负的发展中起着角色模型的作用。在一项对女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对于有工作的母亲的女孩,更愿意选择母亲的生活方式,而非父亲的生活方式。相对于父亲的职业地位,母亲的职业地位与女学生职业抱负的社会地位有更密切的关系。
相关研究者证实了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强烈影响女儿的职业选择,青春期女性的职业抱负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母亲具有更高的工作理解能力和与职业相关的话题。
女性所受教育在工作中的收益。研究表明,一个女性受教育越多,她越有可能被雇用。虽然高校“女多男少”现象已开始出现,女硕士女博士也越来越多,但是现实中男女并未达到真正的平等。尽管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的女性至少受过和她们的男同事一样的教育和培训,但她们职业发展的速度还是比男同事要慢,尤其在进入高级管理层上更不能与男同事相比,在经济上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存在。女硕士、女博士等高学历女性的出现多是因为遭遇就业歧视,不得不通过高学历来增加就业时的砝码,而不是发自内心对学历的追求。女性在就业中所面对的性别歧视,常常导致女性更少的机会和更慢的进步。女性如果感到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很小或感到自己的职业很早就停滞不前,她的职业抱负就低,可能决定放弃工作,开始家庭生活。
女性受教育程度。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选择就业的机会就越多,参与竞争的能力就越强,职业抱负也就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她们已经走出了家庭,走向社会,女性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高学历女性人数也随之增多,她们在社会地位、经济上受益更多,她们的职业发展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国外相关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职业选择。Mau和Bikos(2000)指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抱负之间存在关联。在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的孩子,更喜欢选择学术型和专业职位。Herr和Cramer(1996)也指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了关于工作、工作经历和职业类型等信息,这些都是影响职业兴趣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职业抱负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呈正相关,这又常常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关。Trusty(2002)指出,低的社会地位导致了低的或不被认识的期望值。与中产阶级和更高的个人相比,低阶层的个体面临更多的障碍,这限制了她们的抱负水平。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扩大女性入学率。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提高女性职业抱负,就必须加强女性职业技术教育。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更有条件、有能力争取平等,而受教育程度不高,则容易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屈服于“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不平等现象。女性职业技术教育的程度与范围,直接影响着女性的发展。在我国下岗职工中,女性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究其原因,除了用工单位的性别歧视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女性受职业技术教育程度低,专业技能少,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劳动项目,从而使其就业受到极大的限制。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女性就占了劳动力市场的一半左右,但主要聚集在400个职业类型中的20个种类中,并且大多数都属于低收入阶层。
鉴于此,必须挖掘潜力,针对适合女性的职业岗位,举办为女性单独设置的女子职业班、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中女学生的人数。同时,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创业者、企业家、政治家、职业经理人已不乏女性典范,IT、网络、文化、艺术、体育、服务等领域也有适合女性展示特殊的才能和魅力,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的岗位,所以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满足现代化管理对具备高等职业素质的女性的需求。
在职业教育中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一些陈旧的观念和做法必须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甚至是消除,只有这样才能“治本”。女性在教育领域一直受忽视和歧视,还表现在相关立法不足,缺乏立法方面的保证。为提高女性职业抱负,必须从法律上保障两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上,真正做到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应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和尊重女性的观念,从能力和成就来判断女生。除了一些特殊工种的确不适合女性工作之外,应当相信,大多数职业对男女都是平等的。给男女求职者一个平等的机会,必定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对贫困女学生进行政策倾斜。目前,政府在妇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没有显著的政策倾斜。家庭是女性实现受教育权利的第一道壁垒,尤其在农村偏远地区,因父母不同意而未能上学或未能继续升学的女性,要比男性多出数倍。在一些地区,女孩子在读完初中后,往往因为升学受阻或者经济约束而辍学打工。另外,在个人方面,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女孩子在成年后同男孩子相比,其社会经历也受环境的限制较大,结果是女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比男孩子为少。社会要均衡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基础,农村教育加速发展、重视农村女童教育符合教育公平原则,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例如减免部分女孩的学习费用,在升学考试中,适当降低农村的分数线等等。(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26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