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山楂树之恋》看男女性别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秋燕

  摘要:《山楂树之恋》被誉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然而对于这个"干净",小说的女性作者艾米和电影的男性导演张艺谋给了不同的定位。本文主要以小说为蓝本,分析电影对其有何改变,并分析做出这种改变的原因,引出男女性别观的差异所在。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 男女性别观 小说 电影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这是老三向静秋许下的诺言。《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光。
  在看了有女性作家艾米的小说和男性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后,我发现他们有之间有许多不同。电影对小说中一些情节进行了弱化、强化甚至有的做了改变,在这我只简单的对做了改变的情节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①弱化了静秋丰富的内心世界。
  书中,描写当静秋和老三走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刻意让老三走在前面,自己走在后面,刚开始是她怕老三看到她总是穿着哥哥宽大又破旧的衣服不好意思,书中描写到:“这好像还是她第一次对自己的穿着这样上心,好像生怕留给他一个不好的印象一样,她简直不记得自己还在谁的面前这样关心过自己的长相和穿着,也不记得自己在谁的面前曾经这样局促不安。但眼前这个人,却能使她紧张到心痛的地步。”这是第一次对静秋内心想法的描写,书中这样的描写反映了静秋丰富的内心活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正处于花季雨季般的她,在突然见到这样一个温文尔雅、帅气而又洒脱的异性,对自己寒碜的穿着感到不自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然后是听了一些关于男女之间的事,怕老三走在她后面,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她而起了坏心。
  电影中并没有重视这一点,老三是走在了静秋身后。其写法可能要透露出单纯的静秋根本考虑不到那么多,想塑造一个简简单单的淳朴女孩的形象,他却忽略了已经是18岁的静秋是一个成年人了,即使她有哪些复杂的想法,并不影响她单纯的形象,她毕竟也是生活在城市里,对于这方面事情多少都有耳闻,不能因为单纯而显得无知吧。
  ②弱化了静秋的社会关系,体现在人物身份的改变。
  书中静秋有个哥哥,电影中却改成了弟弟。张艺谋这个角色的改变使得静秋的社会关系更为简单,也省略的大量情节。如:哥哥的女友亚民,跟她说了一些男女之间的事情。更有她心里对妈妈的不服气,她想想就觉得不公平,她哥哥也是很早就有了女朋友,但她妈妈从来没有这样防贼一样防着她哥哥,反而很热心地帮忙招待哥哥的女朋友,她知道妈妈对哥哥的女朋友是充满了感激的,差不多可以说到了感激涕零的地步。因为哥哥和亚民独处被抓,亚民不顾一切去救静新(静秋的哥哥),妈妈更喜欢亚民了,说从来没想到这么文静的女孩为了救你哥哥出来,会象只母老虎一样发威。静秋忍不住想,如果是她跟老三呆在那间小屋里,估计妈妈早就把老三交到联防去了。为什么哥哥在她这个年龄时可以谈女朋友,而且她妈妈还那么赞同,怎么到她就不行了。
  书中的静秋给人一种更具有生命力的感觉,为了自己的爱情她也主动过,也争取过,她并不是一个没有主见,凡事一味的听从妈妈木偶;电影中改成弟弟则使得她这些丰富的内心活动被忽略。
  ③强化了静秋妈妈的世俗性。
  书中描写静秋妈妈发现了老三和静秋关系,要求他们一年内不要见面后,老三要求帮静秋重新包扎脚时,静秋妈妈就带着她妹妹出去回避了,这时静秋对老三说她并不希望他们那么久不见面,告诉老三可以偷偷来看她;电影中她妈妈并没有回避,他俩只是暗自流泪并没有说话。
  张艺谋这样改写可能是想保留静秋清纯的形象,他认为要是静秋主动开口要老三来看她显得不够稳重,会影响她美好的形象;而书中这样描写更能突出静秋对老三的感情已经很深厚,无法忍受长时间见不到他,这正是一个在在热恋中的女孩该有的形象,不会象那么电影死板,不敢放开自己,释放自己内心所想。这种属于女孩的内心想法,男性的导演是无法准确揣摩的。
  还有书中静秋的妈妈也是一位很有文学气息的女性,她也曾浪漫过,和静秋爸爸当时恋爱时,也写过许多诗词之类的情书,也正因为自己的经历,她更能理解现在女儿的心情,主动让出空间给他们;电影中的静秋妈妈并非一位文学女性,更突出的是她的世俗性,不顾女儿感受,强行拆散,甚至不给他们告别的机会。
  作为一个母亲,书中的形象更真实、自然;电影给人的感觉,却是一个被粉饰过、没有人情味的社会角色。女性作者艾米更能清晰表达出母亲的内心矛盾所在,既不必粉饰她母亲该有的文学韵味,也自然而然的塑造出了一位,为了女儿着想,自己不得不扮演这个黑脸的角色,而且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山楂树之恋》的底稿),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这样更反映出这位母亲的伟大,她也很高兴女儿能够找到自己的真爱,然而社会是现实的,她有自己不得意的苦衷。张艺谋却是通过简化母亲形象(只是一个充满世俗气息的女性),是塑造出了一个为女儿好的妈妈,与此同时,却给人以棱角的感觉,并不是一个自然的形象。
  在我国古代也经常出现男子“作闺音”的现象,并且几乎能达到“以假乱真”美型物象的特点,然而他们只是从女性的美貌与多情来落笔,写那些具有肉体美和情爱美的年少风流或感伤眺望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柔顺和寂寞、矫情和多情,是他们笔下唯一出现的内容。由于他们只是把女性作为可满足其情爱需要的对象来看待,而不是让她们在人格上与自己平等,结果落入他们“滤色镜的取景框”里的女性,只能呈现出为他们的心理所需要的样子,而不能反映女性存在的深层真实状况。女性作者在写作的同时,更为关注的是关于女性内心的描写,表现最个人化的儿女之情和感遇之悲,它以女性自身的多样存在感受为表现内容,而有男性作家来写作的一切文学作品中,都难以有这样全面、真实、深刻的女性精神面貌的刻画,这样真诚、深挚的自我角色和自我情感的表现,塑造出的形象更为生动,而且能给人以她确实存在的感觉。
  中国的作家有一个局限,就是女性作者往往从一个女人的视角,找一个女主人公去表达,男作家也一样。如果女作家这样换位了,写出来的男人肯定不象男人,象女人心中想要的男人,因为他是一个女作家塑造的,这个人物至少有两点好处:①女人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男人。②男人看了之后,才知道女人真正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因此在看了女性作家艾米的小说,恰巧就有这两方面的优势,第一,作为女性的她,能够很好的理解并把握女主人公丰富、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更能给人以真实感;男性作家却只能靠自己猜测去推理,有时完全是将自己内心所希望的想法强加于女主人公身上,因此他们笔下的女主人公身上更多的是反映着男人的原汁原味和期望所在。第二,她知道女人心中所期待的男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她塑造的男主人公是女性所喜欢的,这也让男性更好的了解到,什么样的男子更能深的女子喜爱。
  看了艾米的小说之后,女主人公漂亮却不自信、才气横溢却无法施展,使得男子同情中更多的是爱恋,忍不住想要却呵护这样一个可人儿,因为她的内心世界真的太苦了,她的生命好似为了家人,无论什么情况下,家人都是她所考虑的第一因素,这样一个孝顺,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儿形象再也无法从人的脑海删除;男主人公善良、乐观、痴情的形象,几乎打动了所有的女子,这样的男子正是她们内心所渴望的。
  结论
  演员赵梓昕曾说,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情感。前所未有的震撼,那就是心灵的纯洁。导演陆川说,这样的作品可以把人们的心灵深处那份雪藏的纯真之心,再次唤醒。这些都是他们对于小说的评价。
  我认为电影的干净并没有忠于原著。他只是通过情节的简单化,社会关系的简单化,人物思想的简单化,突出静秋的简单,她开始时像一张白纸,在经历了与老三刻骨铭心的爱后还是一张白纸,这就是张艺谋笔下的干净。许多著名的经典,起源往往是一个极有哲理的小说,小说是张艺谋同时代人的事,那个女孩的爱情应该就是他所喜欢的爱情,他自己身上就应该有老三的影子,影片中静秋的形象应该就是他内心所喜欢的,简单、淳朴且没有叛逆思想的女孩。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原著中所反映的那种干净,是属于那种真正意义上心灵之间的交流、爱慕,他们的爱情很单一,没有太多的社会因素,没有男女之间纯粹的人性欲望,更像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使人感觉非常纯洁,书中静秋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又不至于其爱情故事失真,这种爱情更令人神往。
  
  参考文献:
  [1]艾米.山楂树之恋[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邓红梅.女性词史[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陈飞.二十世纪中国妇女文学史著述论[J].文学评论,2002,(4)
  [4]康正果.女权主义文学[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