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物理课堂实效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伟

  摘要: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解决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参与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效 新课标 实验教学 主体
  
  一、紧扣新课标,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课标对知识点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有的需要掌握,有的知识点需要理解等,教师应依据此要求,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落实到每一章节的每一个知识点上去。对初中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困难的,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和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施加额外的负担,否则只能是违背教育教学原则,违背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对于教学的深度和难度,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一节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教师应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展开,教师起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探讨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学物理的方法,从课堂中参透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教师的讲课关键是“导”,“导”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其实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分析,怎样去解决问题。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特别是针对难以理解和难以想象且无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的物理概念、规律,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形象的解释、演示出来,是学生能充分理解,做到重点、难点突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的一句话。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参与能力,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融洽”不仅要求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而且要求建立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理体验、心灵的交汇,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精彩的课堂开头,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初中物理课堂的引入方法很多,可通过实验开路,故事引入悬念等,如在《大气压》一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覆杯实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马上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电磁感应》一节教学时,可先回顾奥斯特实验,进而提出:能不能反过来利用磁场获得电流呢?这也是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学生要急于知道答案,其注意力就会马上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强烈欲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方法。教学中要依据课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多角度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培养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优化课堂提问,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时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课堂提问首先要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提问的质量。问题的设计要注重科学性,紧扣新课标,从教学目标出发,抓住重点和难点,确立关键性问题,不能四面撒网,漫无边际,课堂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设计的提问才是有的放矢,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答。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是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争取每节课大多数学生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问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还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以便让学生进行补充回答。课堂提问的次数也需要设计,不是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要做到密度适宜,节奏合理。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力求使问题达到数量适当、容量增大、质量提高。
  四、抓好实验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来引导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揭示和理解自然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已是每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初中物理许多演示实验大都是直接从正面肯定的结论的手段来验证实验,但有时说服力较差,若用发面否定的手法来说明结论正确的方法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大气压》教学时,在大气压持续作用的环境中生活,自身并不感到大气压的存在,这给研究大气压的规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用“逆向”突破的手法:吧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放在真空罩里,当用抽气机将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出是,看到管内水银柱逐渐下降,当罩内空气几乎抽尽是,水银柱高度几乎与外面的水银液面相平。进而再把空气缓缓注入罩中是,发现水银柱逐渐上升到原来位置。这就使学生从反面认识到没有大气,就没有气压,坚信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的水银柱确实是大气压支持的,而且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用这种“逆向”思维实验,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9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