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也是能力的社会。进入新世纪新时代,社会急需高素质的人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是大势所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应切实从教学常规工作入手,应在高效的教学模式下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提高效率减轻课业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普遍现象。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整体素质的下降,更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学习能力。新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减负势在必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应切实从教学常规工作入手,应在高效的教学模式下减少学生的作业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高效地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主要从参与、共鸣、冲突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高课堂效率,收到满意的效果。
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助燃剂——参与
教育就像田径比赛的接力跑,需要多人接力,共同参与才可以完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身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丰富他们的认识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又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时,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请问你知道儿童节、教师节、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它在一年中的哪一个月哪一天吗?”学生回答后,接著课件动画演示,小鸟和小花的对话:“我的朋友今年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再告诉学生:“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会知道答案了。”这样处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然后再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测、讨论、判断、计算等活动方式,参与、体验知识的探索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课堂不是老师的,而是学生的。让每个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发现新知识,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加油站——共鸣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唤醒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交通安全意识、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观、顽强拼搏的精神、公正评价的观念等。作为学科知识传递及人性培育的圣殿的数学课堂,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共同合作的方式参与数学学习,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注重每个学生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调动起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达到和谐共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生活的艰辛和乐趣,并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第63页“你知道吗?”笔者顺势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体会到自古我国就有着灿烂文化,并产生为丰富祖国文化而进行不断学习的积极情绪。 又比如,在教完《实际问题与方程》的例1时,笔者出示下面的练习题: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米,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讲到洪泽湖的警戒水位,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指出政府为了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每年都要对洪水易发地拨款进行修缮预防。如我们母亲河——黄河,以前像猛兽,现在像绵羊,原因就是国家每年都对黄河进行治理。我们看看伊拉克、叙利亚的孩子们,他们处在战火之中,生命安全尚且不保,能安心学习吗?从而激起学生的共鸣——热爱祖国,学会感恩,并化作学习的内驱力。
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催化剂——冲突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社会急需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数学作为一门出现最早,最普通,最常见的学科,它的应用技术在科技、经济等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数学是神奇的,也是迷人的,她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数学,一个人心理发展、基本智能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数学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智慧之一。我们知道,知识总是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生和发现的。特别是小学生,由于活泼好动,适宜的情景更加容易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的积极性被吸引了,就容易进一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应用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根据实际制造一些与新课相关的问题素材,引导学生去探究,也就是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冲突,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遇到矛盾冲突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把发现的教学冲突当作最宝贵的教学机遇,让学生在“扑朔迷离,出路难寻”的境界处适时找到“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康庄大道,而且要善于在教学中制造冲突,善于把学生中的不同见解,适时引发为中心明确的矛盾冲突,力求在探讨、考虑、权衡的过程中,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种矛盾:把学生分组,然后拿出两种不同测量工具,让学生计量同一规格的粉笔盒的体积,结果所得数据各异。同学们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争辩得面红耳热,经过冷静、细心讨论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提出疑问:一模一样的粉笔盒,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同呢 ? 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冲突心理,及时发动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测量时所用长度单位不同,这样计量出来的粉笔盒的体积数值就不同,但都是同样大的粉笔盒,体积是一样的。从而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从而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的。
总之,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也是能力的社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轻负担、高效益”为目标,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自觉地把“减负”工作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谢利民.教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以渝.数学智慧欣赏[J].思维与智慧,1996(0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5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