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邦国

  摘要:小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祖国教育、爱科学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等内容。下面就来谈谈这一问题。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德育渗透
  
  1、从数学教材中挖掘德育渗透亮点
  1.1 联系我国数学家的优秀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数学教材里有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教材,使之变为学生可接受的东西,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进而培养爱国意识。如向学生介绍陈景润、杨乐、华罗庚等人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介绍刘徽及祖冲之研究计算出的圆周率近似值早于欧洲1 100余年的动人事迹等。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召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意识。
  1.2 利用教材中的数据、图片、材料渗透德育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数据图片,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 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内容。比如20世纪80年代一座年产钢600万吨的钢铁厂,需要25 000个工人;90年代生产同样的产量,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只需4 000人。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会到物质文明的进步。
  2、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重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 12 亿人可以节约 12 亿粒米,重量是 2970000 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合 2970 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210 人吃一个月。以此教育学生要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譬如,几何图形的计算公式、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及性质等许多带有规律性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研究来认识它的性质,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梯形。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梯形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图形,并且思考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考虑这个新图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通过第二次合作探究,学生运用割、拼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由此再次推导并验证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充分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原来数学世界奥秘无穷,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们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解题时,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3、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思想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课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 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更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德育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4、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的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通过恰当的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使之懂得学习数学与掌握科学技术对四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为实现“四化”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风尚。在课堂上,我向学生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解决数学难题所经历过的艰辛困苦的故事,让学生在数学家的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5、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
  [2]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
  [3]李建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新课程,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