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至关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思想道德素养方面占据着重中之重的地位。学校在学生学习时期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甚至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会产生终身性永久性的影响,因而这一问题绝对不可轻视。本课题面向小学阶段,从当代新的时代背景与教育需求入手开展分析,强调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关键性意义,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具体现实性可行措施,以切实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实行水平,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小学数学 德育教学 核心素养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 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063-01
  1.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之重要性
  德育工作一直是国家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学校增进和提升综合素质教育水平的主要着力点之一。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教育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之中,对于“德”的教育长期居于核心地位,一直被不断强调。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面对新的教学不仅要做到熟练教学知识,更要做到将自身的优秀品德在德育活动中传达给学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成人比单纯教授知识,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要大得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一个优秀的数学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让道德和知识相融合,德与智共同进步,才能够成就真正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也才能让学生的价值真正实现出来。
  小学阶段道德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具有终身性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渗透入德育教学,二者并进,共同发展。
  2.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现实性措施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笔者初步提出以下三個现实性措施构想。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我们现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之中,知识点和计算公式依然占据教材中的绝大部分,于此相比,德育的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断认真钻研,充分将教材中不明显的德育因素挖掘、实现出来,并在课堂讲授中传达给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来达到德育和知识教学的共进。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些能够从数据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练习题,让学生读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我们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在数据上更清晰地把握;此时,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得到了知识和素养的并进。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且具有一经形成便不易改变的倾向。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是为学生的长久发展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对学生的道德水平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如果能在这一阶段便培养起学生的道德水平,学生的长久发展也就具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因为数学本身便要求逻辑上十分严密、语言上十分精确,教师自然便要将这种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生的数学品格。在德育教育要求下,我们要求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的这种作用,并不断将它发挥出来。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对每一道题目都认真、对每一次测试都负责的态度,要勇于独立思考,并且敢于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积极克服;要不惧错误的挑战,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视错误并不断改正。例如,在学生计算数学题目的时候,学生需要时刻注重思维能力的条理性,理清做题的思路框架,确定计算的先后顺序、能否简便计算的问题,并时刻注意细节,自觉检查,重视数字、符号、小数点等易错点,端正学习态度,充满耐心,以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知识与思维并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的灵魂所在。学生的根本数学水平,不在于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而是在于数学思维模式。只有在数学思维的培养之中,才能让数学教育的成果真正深入学生的头脑,让德育真正感染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想要从根本上达到德育的目的,必须培养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知识与思维的并重,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对数学的深层次认识,根本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为了使抽象的几何变得生动、容易把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演算纸上绘画各种形状,例如在三角形教学中,便可以让学生自行绘画比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各种三角形,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不同三角形的不同特征,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变死为活,化零为整。教师还可以放宽自己对课堂的把握程度,在讲解过程中将时间留给同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使他们更加参与到定理的推演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他们进行一番探索之后,老师进行最终的总结,为学生梳理脉络和思路,将教学知识以更高的效果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小飞.小学数学教学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12)
  [2]黄云仁.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
  [3]李荣.数学学科德育渗透问题的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2)
  [4]顾玉娟.日记撑起数学教学的一片蓝天[J].试题与研究,2018(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