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始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让小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领悟到数学的真谛,在数学学习中收获快乐,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思想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69-02
一、转化思想在实际操作中感悟。
何为转化?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想到转化思想,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用,往往忽视了如何应用转化思想的深度思考,不注重学生对转化思想应用过程的体验。所以,应深入研究转化思想在教学中渗透,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呢?在《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先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有说100度的,有说200度的,还有说180度的……,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呢?于是引出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方法。
方法1:用量角器量。
方法2:可以用剪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方法3:还可以用折的方法,同样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师通过分组探究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在量、剪、拼、折等方法操作中充分感受了转化的思想方法,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提高课堂中数学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虽然小学阶段数学思想还处于启蒙阶段,但我们更应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转化的思想渗透,让学生主动体验与应用,培养学生转化的意识和能力,使知识从表层到深层的领悟,让学生把知识串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情境中体验。
数形结合思想是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把数转化为形,再把形转化为数,通过数与形相互转化来获取数学知识的思想,利用数形结合可以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化抽象为形象,直指数学问题的本质。华罗庚先生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教学中,教师解析抽象的数量关系,适时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图形,从直观图形中抽取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隐为显的目的,使问题简单、快捷、有效地解决。
例如在教学《数与形》一课,教师先出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讨论图和数之间存在以下规律:
图一:1
图二:1+2=(1+2)×2÷2
圖三:1+2+3=(1+3)×3÷2
图四:1+2+3+4=(1+4)×4÷2
再引导学生按规律思考第10个图或第100个图中各有多少个圆?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明确了图中圆的个数,通过图也可以列出算式,加深学生对数形含义的深刻理解与应用。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内容创造性地解析成让学生易理解的形象直观材料,化抽象为形象,促进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数形结合模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使教学、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时时体验数形结合的妙用,提高数学课堂的情趣性,使学生爱上数学。
三、分类思想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分类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互补深入。应用分类,可以把数学知识化整为零,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分类思想能更快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有助于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把握数学学习的本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在学生已掌握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分类思想的渗透。
教学中教师设置各种各样的购物活动,在活动时教师要求学生对准备好的人民币按1角、5角、1元、5元、10元分类,对购买的物品按照文具、玩具、水果等进行分类摆放。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购物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向学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还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分类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掌握好分类思想能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深层次内容,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的真谛,在数学学习中收获快乐,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