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爱国主义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陶冶情操,健康心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当居首位。无国,家何以附焉。以下就是笔者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对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做出的几点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同仁。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想道德;爱国教育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深入人心,更由此衍生出了很多爱国故事,如文天祥抗击元军、蔺相如完璧归赵、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等,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对我中华儿女形成了强有力的思想冲击,一度在精神上感染着我们。本文在立足于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基礎上,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有效之法,以备同仁参考借鉴。
一、高中政治教师端正育人思想
高中政治学科教师,要积极树立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切实学习爱国主义教育观,并且结合自设的教学经验,认真分析政治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启发和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切实提升高中政治学习教学的有效性,培养高中生树立健全的爱国主义观念。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角色十分重要。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将直接决定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建议学校各级领导加强对高中政治教师的理论培训,以端正教师的育人态度和育人思想,让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合在政治学科中,懂得爱国,具有良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节,才是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基本品质。
二、努力从教材中寻找爱国教育依据
高中政治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分析教材,善于从政治教材中寻找爱国主义思想启蒙的引申点,唯有精准定位,科学把握,善加利用,才能切实发挥出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的积极作用。另外,教材也是教师与学生实施知识、情感沟通的基石,合理择取教材的知识点,就足以让高中生树立强大的爱国热情,浇筑沸腾的“中国心”。
比如,在讲解“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应当知晓人类字在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的洗礼之后,已经深刻意识到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世界的格局已经由以往的“两极对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且这种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一战”、“二战”以及当前世界各地发生的局部战争,以此唤醒高中生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回报祖国的供养,也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又如,在教学“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内容时,其中就涉及两个核心内容: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本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首先从“民族精神”的解读上入手,即让高中生知晓“什么是民族精神”,其次,才是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比如,带领学生参观“两河流域文化发源地”,以及感受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
三、积极组织趣味政治教学活动
青少年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如果不能很好的加以引导,就会导致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发生扭曲,从而做出一些抱憾终身的事情。所以,一是为了转移学习的注意力,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达到渗透爱国思想教育启发的作用。比如,新生入学,要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军事化管理,让他们接受教官带来的国防动员教育启发,树立家国情怀,保卫自己的国家。在军训活动中,高中生被以严格要求,小到军服、军容、军帽上的仪容仪表要求,大到各种专业的军事打击战略、军事作战器械的认识等,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那就是军事力量过硬,才是确保国家和人民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此外,高中政治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关于爱国题材的诗歌朗诵会,故事竞答比赛等,如此,高中生在诗歌朗读中,也会感受到名人、名家带来的爱国精神熏陶,更会在爱国人物故事的讲解和分析中,实现知识的多元、健康构建,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的心中扎下深根,更提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把握住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渗透爱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是一群年轻气盛,朝气勃发的特殊群体,需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和感染,对此,笔者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入手,尝试分析了当前政治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也切实结合着该学科,实施了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策略,希望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高中生树立伟大的爱国热情,共建和谐中国,强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王燕颜. 高中政治教材空间的形成及其应用研究[D].五邑大学,2017.
[2]朱红霞. 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分布状况及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7.
[3]熊维国. 综合课程视野下的《政治生活》与《政治史》教材整合初探[D].湖北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