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0—0107—01
语文是一門人文性和思想性极强的学科,每篇文章中都有很浓郁的德育素材。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去做,才会将德育极好地渗透进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利用技术营造氛围,为德育做好铺垫
几乎每一篇课文都能够利用科学技术营造氛围,有的可以插入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有的可以通过课件演示一张张关于课文内容的图片资料,这些无疑都形象地丰富了文字所不具备的直观性和浓缩性。遇到写景散文,既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展示景物的真实图片,如《三峡》《答谢中书书》《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遇上介绍动植物的科普小品文,最好就用各种图片填充文字所达不到的直观、真切的效果,如《绿色蝈蝈》《恐龙无处不在》《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而对于故事性很强的文本,则更适合视频再现,如学习《芦花荡》可以播放任意一个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电视剧片段;学习《信客》可以播放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片段等等。学生不但领会了文本内容,也更加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会变得更加纯净。
二、围绕课文中心,提炼德育素材
因为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正能量为主旨的课文,文本本身在讲故事、凭吊伟人的同时,用极为犀利的言辞鞭挞着帝国主义者不义的疯狂举动,不断地揭露着社会的阴暗面,但同时也在弘扬着社会的良好风尚和伟大精神,因而教师可以随时提炼相关的德育素材。
1. 时刻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强国梦,人民的梦,团圆的梦,富强的梦已经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我们无颜担当龙的传人。中国梦讲复兴,不是简单地重新寻回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一个曾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侮、目前尚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而这样的理想在语文课本中更是早就有之。如,《在山的那一边》中告诉我们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教育思想。在课堂上,我们也有大量的教育素材。如,《敬业与乐业》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敬业教育,《唐雎不辱使命》中忠君爱国思想乃是纵横家们游走各国,完成使命的先决条件等等,这些都是极其典型的德育素材。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将它们变成精彩的德育主题会,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既看懂故事,也认识了众多有识之士,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礼,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学习写景散文,促使学生热爱祖国
都说“亲不亲,故乡土”,一个随时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周遭环境优美的人,是不可能不热爱生活的。由此,就可以印证叶圣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思想精髓。学生在学校里的一言一行都是真实生活的具象表现。教师们深谙此道之后,所有的教学细节就会越来越生活化、通俗化、直观化。如,《春》《济南的冬天》《雪》《三峡》《记承天寺夜游》等,通过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文本语言,“披文以入情”,盛装做一次美的巡礼,让学生不但可以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现在很多孩子只知道享受,缺少回馈,甚至在青春期来临之时,不光不尊重父母,还会顶撞、忤逆父母。这时候,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亲情故事,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恩教育。这样的课文有《背影》《我的母亲》《傅雷家书两则》《伤仲永》等,这些课文中的很多片段,让人读来潸然泪下。这些故事通过文字,将父母形象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会感同身受,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
总之,语文课本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学生在这样的世界里,每天出出进进,像蜜蜂蝴蝶一样,不断采撷精神力量,滋养自己的心田,为打造一个高素质的自己而不断努力着,眼看着他们的幸福成长,笔者的面上便是含笑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9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