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兴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跨世纪的人才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如何对跨世纪的人才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了解学生的特点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对象、生动活泼的形式、色彩鲜艳的目标、新奇动人的事物等非常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演示过程的活动教具,有更浓厚的兴趣。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让学生通过眼看、口说、动手、动脑来获取知识,实现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操作示范直观感知。出示一个可以让学生明显看出有10个空格的纸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格子,再一个一个地往盒内放9个乒乓球,盒外2个乒乓球,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算?谁能到前面来摆一摆乒乓球,说一说移动乒乓球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启发帮助,把盒外的1个乒乓球放入盒内,凑成了10,盒外还剩1个乒乓球,一共是11个乒乓球,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2.动手操作,巩固动作思维。指导学生在画有10个方格的纸片上先摆上9根小棒,再拿出3根摆在桌上,求一共有几根小棒?怎样列式?怎样移动小棒?为什么拿桌上的1根放在方格纸片中?说说“9+3”怎样算?学生自己动手摆,想想“9+7”得多少?使进一步感知“凑十法”。
3.操作明理,强化形象思维。让学生看算式先摆后算,然后说说“9+4、9+8”的推理和运算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凑十法”。
4.理解算理,形成抽象思维。让学生想一想“9+5、9+6、9+9”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凑十法”计算“9加几”要想“9加1”把第二个数分成1和几,9加1得10,10加几得十几,至此完成了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迁移,由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思维学习能力。
二、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加强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1.把式题口述成文字题式应用题。
如:“26-12=?”可以口述成文字题。(1)26比12多多少?(2)12比26少多少?(3)被减数是26,减数是12,差是多少?(4)比26少12的数是多少?(5)一个数比26少12,这个数是多少?(6)一个数与12的和是26,这个数是多少?也可以口述成应用题。(1)红花有26朵,黄花有12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2)白兔有26只,灰兔有12只,灰兔比白兔少几只?(3)有26个苹果,苹果比梨多12个,那么梨有多少个呢?(4)商店有26个书包,卖出一些后,还剩12个,卖出多少个?等等,这样通过语言叙述,既弄清了题意,理清了数量关系,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2.口述运算过程及算理
如:(1)“15-8=?”引导学生口述:“因为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2)“河里有25只鸭,鹅比鸭少7只,河里有鹅多少只?”引导学生口述:因为鸭子只数多,所以把鸭子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鹅的只数一样多,一部分是比鹅多的7只,从鸭子只数里去掉比鹅多的7只,剩下的就是与鹅同样多的只数,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既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加强口算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天天练,课课练。
口算常用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者要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设计制作形式多样的口算卡片。如:填数、组合、分解等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游戏,加强口算训练。
将写有1―10数字的卡片三四十张,分成相同的两又叠,学生一人一叠,每次同时各出一张,口算加法或表内乘法,算得又快又对的将卡片收进,得卡片多的就得胜。。也可以开展“找朋友”、“接力赛”、“计时赛”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0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