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谚语看中美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艳余

  摘要:谚语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是“文化的缩影”。文化决定人们期望或厌恶的主观现实。本文根据霍夫斯塔德关于价值纬度的理论,试通过对中美谚语的分析对比中美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
  关键词:文化价值取向谚语
  
   谚语是“一种为人熟知的、表达人民群众智慧的简短格言,通常语言凝练,形象鲜明,富于韵律,易于记忆(《朗文现代词典》;899)。” 诚如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461-1626)所言:“谚语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是世界种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总结,其中蕴涵的丰富的语言知识,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作为文化的缩影,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载体,谚语也反映着特定文化的价值取向。美国由于宗教、历史、文化背景与中国不同,决定人们普遍思维与行动方式的文化价值取向也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也必将反映在谚语中。本文试将收集的部分中英谚语进行分析,并根据吉尔特・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关于价值纬度的理论,对中美文化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简要对比。
   一、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与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文艺复兴给西欧带来了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使自由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被誉为启蒙运动的启蒙者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认为每个人都是与其它人完全不同的独特个体,是“自然的基本单位”。可见西方对个人的重视有悠久的历史。美国作为基于移民建立起的国家,与西欧的历史渊源使其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倾向更为明显。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儒家“仁、义、礼、和、中庸”等倾向集体主义的思想文化早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
  1.美国文化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反对抹杀个性的集体主义;汉语中则更多的是宣扬集体团结的强大,并对个体的能力都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贬抑。例如:
  When everyone takes care of himself, care is taken of all.(人人自理,众人平安。)
  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厨子多了煮坏汤。)
   团结起来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二个笨皮匠,做事好商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2.美国文化鼓励个性发展,并赋予个体的独特性最高价值;中国文化却讲求“不显山,不露水”,反对个人特殊化。例如:
  Tastes differ.(个人品味不同。)
   It’s the squeaky wheel that gets the oil.(吱吱叫的轮子先上油。)
   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
   枪打露头鸟。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3.在有个人主义文化的美国,自我意识与竞争意识盛行,个体利益优于集体利益;而在有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人们更崇尚和谐中庸,认为竞争有损于团体和谐,必要时哪怕牺牲个人利益也要保证集体和谐。例如:
   Look after number one. (为自己打算。)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Keep up with the Joneses.(赶上富邻居,争比阔绰。)
   No competition, no progress.(不竞争,不进步。)
  与世无争,难得糊涂。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4.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对家庭或雇主的忠诚感也较弱,在情感上更加独立。反之,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的集体意识较强,总希望得到团体内部成员的照顾,同时也认为自己应忠于该团体。这种文化取向的差异也造成了中美两国人民对待家庭关系时不同的态度。例如:
  He who depends on another dines ill and sups worse.(指望别人,难有好吃喝。)
   Children are not to be blamed for the faults of their parents.(不能因父母之过责怪孩子。)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二、避免承担风险程度低(Low Uncertainty Avoidance)和避免承担风险程度高(High Uncertainty Avoidance)
   将来是未知的,人们唯一可以预知的就是它的未知性。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面对此种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与威胁感,即霍夫斯塔德所说的避免承担风险的程度(Uncertainty Avoidance)。人们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形时就越焦虑,其文化避免承担风险的程度越高。人们越容易接受生活中不确定的怪诞事物或奇思妙想,其文化避免承担风险的程度越低。因此,相对来说美国文化避免承担风险的程度要低于中国文化。
  美国文化避免承担风险的程度低,首先表现在它对新生事物特别的喜好上,谚语中提及新事物多含褒义,而对“老旧事物”则贬抑居多。如:
   Newer is truer.(越是新的东西越真实。)
   New things are fair.(新事物是美好的。)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儿童是成人之父。)
   The properer man, the worse luck.(资格越老,运气越糟。)
   Experience is the mistress of fools.(经验是傻瓜们的女教师。)
   There is no fool like an old fool.(糊涂莫过老糊涂。)
   Old age is sickness of itself.(老年本身即是病。)
   在汉语中,“喜新厌旧”“见异思迁”被看作低下的品质,“年轻”本身也成了“没有经验”的代名词,相对来说人们更重视与尊敬“老旧事物”。例如: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毛”指“胡须”,“嘴上没毛”意指“年轻人”。)
   姜老辣味大,人老经验多。
   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其次,美国文化对变化总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乐于接受任何不合常规的事物。美国人旺盛的冒险精神也是其文化避免承担风险程度低的一个体现;中国文化则相对更倾向稳定、“中规中矩”的事物,甚至倾向制定规则来避免发生不确定的变化。例如:

  Change brings life.(变化带来生命)
  Changing of works is lighting of hearts.(变换工种,心里轻松。)
   A smooth see never make a skillful mariner.(平静的大海练不出好水手。)
  Old dogs will learn no new tricks. (守旧的人接受不了新事物。)
  以不变应万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万变不离其宗。
  三、权利差距小(Low Power Distance)和权利差距大(High Power Distance)
  权利差距原指社会文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地位不平等的现象。霍夫斯塔德将其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在权利差距小的文化中,人们认为等级制度只是为了方便建立的角色之间不平等,而上下级都是一样的人,拥有同等的权利,也拥有同样得到权利的机会。在权利差距大的文化中,人们则认为等级制度意味着存在不平等,上级优于下级,掌权者被赋予了特权。虽然大多数国家的文化都存在于这两级之间,中美文化对于权利差距的价值取向仍然存在显著不同。
  在美国文化中,“人人平等”的观念早已如对上帝的信仰一样烙印在每个人心中,他们深信自己与当权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当权者也不认为自己相对其它人有什么优势,上下级之间完全可以和谐共存,权利差距较小。例如:
  Six feet of earth make all men equal.(六英尺长的土地使所有人一律平等。)
  Human blood is all of a color.(人类血的颜色都是一样的。)
  Every man is a king in his own home.(每个人都是自家的皇帝。)
   No respecter of persons.(一视同仁。)
  Jack is as good as his master.(大家都是人,哪个也不矮三分。)
  Even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猫也可以傲视国王。)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统治者有着绝对的特权,中国百姓深受其害,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反映社会不平等的谚语。例如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大奴也大。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人们又将现实生活中的等级制度复制到其它领域,如:
   小鬼斗不过阎王,胳膊扭不过大腿。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此外,在平民、富人与官员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权利差距,如: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民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中国与西方交流日渐繁多,尽管深受其先进文化思想影响权利差距已不如以前明显,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文化中的权利差距仍然较大。
   四、总结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谚语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独特的风土人情与风俗习惯,也反映着决定人们普遍思维与行为方式的文化价值取向。限于篇幅,本文仅分析了以上谚语,对中美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从三个纬度进行了比较。根据霍夫斯塔德关于价值纬度的理论,美国文化体现出个人出义,避免承担风险程度低,权利差距小的价值取向;相对而言,中国文化则体现出集体主义,避免承担风险程度高,权利差距较大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陈文伯,《英文谚语习语词典》[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3]王德春,《汉英谚语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汪福祥,《英语谚语妙用500句》[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5]肖媛媛,“中西文化大不同”[J]。海外英语,200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