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摄影构图与艺术表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慧娟

  摘要:摄影的诞生是视觉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为我们提供了记录客观世界的新手段。此外,摄影的过程更是另人兴奋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做为一种创造图像的瞬间艺术,选择哪一个瞬间做为一定情感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者的综合修养及独特的艺术体验和表现技巧。一个有经验的摄影师只要拿起相机,按下快门,就是对一种思考的确定和选择。
  关键词:构图主题均衡艺术表现
  
  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已独特的形式规律,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幅作品主题是否鲜明、是否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这要求拍摄者必须要学会观察自已的拍摄对象,善于表现拍摄主题。近年来,从多艺术设计院校在专业课里都将摄影作为一门基础课来设置。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本文就摄影构图与艺术表达的关系来简单谈谈关于构图的几个要点。
  一、主题的形成与构图的关系
  摄影的主题挖掘来自于生活。主题亦是画面的灵魂。“意在摄先”是说在摄之前必须先立意,意也就是主题。主题确立后,对作品的构思才得于从构图上体现出来。一幅照片,要把题材尽量强烈地表达出来的话,眼睛的首要工作,就是在一大堆现实事物中,找出那个主体,对它聚焦。
  确立主题,艺术构思进入形象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但这个阶段还不是实践阶段,要完成创作意图,必须具体地把在构思中的形象和画面描绘出来,如何表现存在一个技巧的问题。初学摄影的人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常常把拍摄的主体安排在画面正中间,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的确,放在正中间的“主体”是比较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但是,过于中心的构图,也会让画面变得缺乏层次感和变化,很容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构图呆板、毫无生气和美感。所以,构图的最初应该避免过于居中,前人总结了许多关于构图的经验和心得,如“黄金分割法”“三角法”等等。熟悉和掌握这些摄影构图的一些原则,也能够使我们在拍摄照片的时候有所收益,但这些原则和规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完成一幅照片的构图过程中,还需要拍摄者根据创作意图灵活运用。
  构图本身自有它的规律和方法,摄影者可以根据他们内在的敏感来进行构图,构图在其品质上的特征,首先应当使观赏者不用去看文字标题,也不需要任何介绍或注释,仅凭视觉直觉便能感受到作者的意图,作品的构思正是从构图上体现出来的。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是:多样、统一、简练、有表现力。就是要求画面富有变化而不呆板,符合视觉审美的要求。同样的物体,可按不同的角度和距离的远近进行安排,使之产生不同的形态变化。统一与多样性是互相联系着的,即要有变化,又要避免杂乱;两者结合,画面结构才能和谐。如果只有多样而不统一,就会使画面变成一堆相互不联系的杂乱景象,无法引起对主题的注意。而只有统一的画面才能做到不分散、不矛盾,总体集中而不各行其是。整个画面应围绕主体并强有力地去表现主题。凡是与表现主题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象或线条、都应毫不吝惜地删去。因为画面范围有限,景象过多只会冲淡或影响主要情节的表现。应尽可能地去除画面中一切多余的因素,强调突出需要表现的内容,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这样才能做到主体突出,主题明确。
   二、陪体与环境对烘托主题的作用
  在许多摄影艺术作品里,我们常常可以从画面上看到有些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对主体、情节起着烘托的作用,以加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在构图时,应根据主题思想要求,选择有价值的景物来组成摄影画面。在这个画面中那些并不直接体现主题,仅对主体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衬,帮助主体说明主题思想的对象,习惯上称为陪体或周围环境。它们与主体组成情节,对深化主体内涵,帮助说明主体的特征起着重要作用。画面上由于有了它,视觉语言会准确生动得多。
  在摄影画面中要妥当的安排和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陪体的安排要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陪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的多少,色调的安排,人物的神情动作等,都要与主体紧密配合、相互联系,不能游离于主体之外。由于画面布局有轻重主次之分,所以陪体在画面上常常是不完整的,只需要保留能够说明主体的那一部分就够了。陪体多,主体自然会削弱,应从实际效果出发,不贪大求全,取舍之间留有分寸。才能避免出现零乱、主次不分,淹没或失掉主体。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在设计画面时要时刻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亦不能喧宾夺主;需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与角度,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的效果。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个要点:一、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二、变换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以使主体的形象突出。
  三、整体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把画面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最后一步需要审查画面是否均衡,画面均衡与否,不仅对整体结构有影响,还与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现实生活中,一切稳定的物体都有其均衡的形式。摄影画面布局的均衡,是人们运用视觉和心理上的习惯,对画面内全部可视形象所处的位置进行稳定与否的一种衡量。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往往会给人一种静止、拘谨、单调的感觉,而生活中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仍以追求均衡居多。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等。对摄影者来说,在处理摄影画面的主体及陪体对象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其中包括两者在情节上、情绪上以及动态、动势方面的呼应关系。除此之外,均衡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加以运用。即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画面在不均衡中造成某种动荡感,像受到外界冲击一样。利用不均衡的变格形式来深刻地表达主题。
  总之,摄影的构图,要从整体去考虑主体、背景、轮廓形状、影调关系、色彩配置等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画面的布局,既要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又要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视觉习惯。构图于摄影,正如写文章离不开布局与章法,它是作品能否获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则之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和技艺,才有可能提高我们创作的成功力,才能在今后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
  参考文献:
  [1]《简明摄影教程》迈克尔 兰福德 编著屠明非 译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年
  [2]《实用摄影教程》韩程伟 林中柱 编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年
  [3]《摄影800问》梁宝成屈辉 编著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