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平与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祎
[摘要] 信息公平是人们面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所产生的价值期望。构建信息公平成为图书馆在新时期的价值取向。高校图书馆必须以追求平等与服务为目标,使读者服务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实现和谐创新的价值。
[关键词] 信息公平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
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是基于我国改变各种社会不公平现象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阶段,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其中也包括信息不公平。信息不公平一方面是不同地区、民众之间经济和文化、收入和财富的差距造成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导致这些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在信息已经成为决定国家民生大计的战略性资源的今天,缩小社会不公平必须以缩小信息不公平为前提条件,实现信息公平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步骤,这点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1信息公平的内涵和原则
信息公平的内涵,我们先从公平的主要涵义说起。在国内理论界,对“公平”与“公正”的概念区分不尽一致。公正主要强调社会制度的正义性,公平主要强调利益主体之间权利的平等性。因为公平的主要涵义是平等或“不偏袒”,所以,平等是衡量公平的主要尺度。正因如此,有时人们往往把公平说成平等,如把机会公平说成机会平等。而平等是指对某种资源(如自然资源、生产资料资源、生活资料资源、知识信息资源、权力资源等)的获取和分配过程中的平衡与对等状态。据此,我们可以把信息公平定义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中所体现的平衡与对等状态。信息公平有信息自由原则、信息平等原则、信息共享原则。
2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和谐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19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维护读者权利、倡导信息公平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课题。2005年7月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60多位与会代表签署了《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该宣言指出“: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注重营造人文意蕴的阅读环境;强调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设施;提供充分的人性化服务。
近10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转型,读者服务由传统服务逐步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转变:信息载体多样化结束了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电子信息资源大量涌现,以其信息存贮量大、检索快速便捷等优势获得广大读者的青睐;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使借还图书变得十分便捷,而且联机检索、电子文献传递使信息的获取突破了时空的局限,网络环境更使信息存贮“虚拟化”……读者服务在数字化浪潮中经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洗礼。但是,透过处在数字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中的图书馆,人们却看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图书馆为提高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档次殚精竭虑,热衷于斥巨资、集将才搞网络化建设,而忽视了读者对信息、知识的需求;注重对高新技术的操作使用,而轻视对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馆员操作电脑十分娴熟,对读者却冷若冰霜;工作人员对读者过多的是罚款、指责和硬性管理,而缺少对读者的诱导、教育和人文关爱。数字化时代,高校读者需要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更渴望充满人文关怀的图书馆服务。弘扬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人文精神,创建充满活力、和谐统一的读者服务已成为信息公平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最强音。
3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谐创新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谐创新,是指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以社会人文精神为依托,弘扬和谐相处、诚信友爱的精神,满足读者信息多样化的需要,在数字信息资源利用与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中创造和谐美为宗旨的活动。读者服务和谐创新的核心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代表的读者,是对读者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关怀,是为读者的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环境和网络环境。图书馆通过先进的网络设备、技术和人才,利用丰富的馆藏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献信息开发与服务,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断获得真理;培养读者尊重知识产权、维护网络安全、抵制不良网络行为的意识;提高读者掌握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的效率;引导读者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读者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和谐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使读者获得知识、技能,并从中获得娱乐和美的享受。
4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和谐创新的举措
4.1 优化读者环境与营造和谐气氛
图书馆是个文化品位极高的场所,读者或多或少都怀有一种崇尚甚至是仰慕的心态,他们渴望在一个优雅的环境中尽情汲取知识的甘露。为此,图书馆在馆舍设计、网络布局、采光以及图书、设备的放置上应以方便读者为中心,切实关心和研究读者的心理需求,努力拉近文化与读者的距离,满足社会和读者的需求,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一个亲切、温馨、便利、平等、自由的阅读空间,营造充满人文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令人神往的科学殿堂、知识驿站。例如,在馆内各处悬挂革命领袖像,中外科学家像及名人名言、警句,鞭策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得到知识的同时,人的思想境界也得到净化和陶冶;在醒目位置设立图书馆楼层分布图、电子触摸屏、计算机检索系统等,让读者一进馆即可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创造一个如同温馨家庭般的舒适环境,使读者疲倦的大脑在聊天品茶中得到休息,在悠扬的音乐中彻底放松。
4.2 引进和谐公关意识,温情挖掘读者资源
读者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和谐的公关活动能促进这种资源的增长。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行为及信息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侧重于利用网络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他们把获取文献的目光从物理形式的图书馆转向网上的虚拟图书馆,物理图书馆已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高校读者信息需求类型不断扩大,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科技信息,还需要了解经济、贸易、法律法规等信息。然而,网络信息的无序性及复杂性,又为用户获取信息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指导。读者这种信息行为及需求特点的矛盾,使图书馆一方面陷于读者资源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又面临读者队伍扩大的机遇。为此,图书馆必须引进公关意识,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建立和谐的图书馆与读者的公共关系,保证并增加读者资源。和谐的图书馆公共关系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开展服务型公共关系活动,与读者交朋友。图书馆员必须以关心读者利益为前提,努力拓宽与读者的情感沟通渠道,研究读者的需求心理,以真诚的态度去了解、收集他们的各种需要,把各类读者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馆员和读者置于一个和谐的公共关系网络中。
第二,注重馆员形象,提高馆员素质。首先,馆员应具有全心全意、热情周到的工作作风,本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和蔼诚恳,笑脸相迎,使读者不仅得到知识的满足,而且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其次,馆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
第三,开展读者学术交流活动,创造和谐的学术气氛。学术交流活动是馆员与读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图书馆馆员可以进一步了解读者,分析读者的研究课题和信息需求状况,引导读者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使读者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感受到图书馆温暖的关怀,从而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4.3 高校图书馆应该为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提供平等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设备、高层次的专业人员,不仅能够满足本校的教学及科研情报需求,而且可以向社会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社会性是图书馆的一般属性。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工作人员工资都来源于教育事业经费,最终来源于人民的税收,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拆除“围墙”,充分发挥馆藏优势,弥补公共图书馆的不足,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推进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据2005年4月21日的光明日报报道,首都图书馆北京建工集团分馆启用了17个图书角,这些图书角分设在国家会议中心、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地铁10号线、百子湾1号等十大工程的建设工地上。2010年,福建省图书馆在全省筹备并开办了40多个农家书屋。将图书馆办在最需要的地方,为群众服务。和谐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图书馆,更需要这些工地图书馆、流动图书馆、汽车图书馆,这体现了图书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向公众拓展。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社区读者发放借阅证,举办科普讲座、读书报告会、学术沙龙,加强社会用户的信息教育,在社区建立高校图书馆分馆;也可以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所合作,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在不改变现有图书馆馆藏资源隶属体系、充分尊重知识产权政策的前提下,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向社会开放。
5 树立平等与自由的图书馆服务目标
高校图书馆服务必须以追求平等与自由为最高目标,提倡公平服务和免费服务,扩大开放范围,倡导人文关怀,维护读者权利,倡导信息公平。高校图书馆是一种公益性学术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如果高校图书馆实行收费服务,势必对经济上已经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学生读者形成“经济歧视”,侵犯读者的合法权益,知识平等、自由获取文献信息的权利将荡然无存,不能不说是对图书馆存在意义的直接亵渎。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图书馆的正常运行提供公共财政支持是政府或高校的责任。高校读者在利用图书馆之前已经以纳税人身份“购买”了获得包括图书馆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入学时又缴纳了包括使用图书馆在内的学杂费,再向读者收取服务费用是一种重复收费行为,严重侵犯读者的合法权益。图书馆要吸引读者,关键还要靠服务质量取胜。对现在的读者特别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等特定读者群,仅仅靠微笑服务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必须开展有特色、高质量、多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才能使读者服务在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实现和谐创新的价值。
6 结语
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各个层面,应时时处处体现读者至上的精神,对读者渗透人文关怀,时时处处站在读者的角度,始终把维护和关爱用户利益的思想落实、渗透到每一项服务、每一个细微之处,读者定能真切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温馨和公平,体会到在图书馆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满足,是一种便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息公平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价值将在充满诚信友爱的读者服务中得以升华,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奏响和谐创新的欢歌。
参考文献:
[1] 兰小媛.信息公平与公共图书馆制度[J].图书馆学研究,2006, (4): 2-4.
[2] 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 (2):5-11.
[3] 郭克丽, 蒋吟.网络环境下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03, (5):111-113.
[4] 朱学玲.图书馆教育的特点及创新[J].图书与情报,2003, (2): 45-46.
[5] 周丽. 高校现代化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失衡与重塑[J]. 图书馆界,2003, (3): 3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