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现状及体制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蓝 玉

  [摘要]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目前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趋势,阐明调整自学考试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创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现状;战略创新
  [作者简介]蓝玉。广西招生考试院科研与命题处副处长,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6―0148―0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靠社会广泛的生源基础、灵活的教学形式、开放而又严谨的考试制度以及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应,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其发展速度之快、吸引力之强有目共睹。自开办以来,全国共有4200万人参加,520万人取得专科以上毕业证书。被人们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新政策的不断出台,特别是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制度的实施,高等教育生源变化非常明显,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冲击。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面对高等教育的新格局,人们普遍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自学考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机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一、自学考试的发展现状
  
  1 全国报考总体规模略有下降,有的地区报考规模继续上升。在高校扩招及远程(网络)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发展的背景下,自学考试的总体规模略有下降,但基本稳定;有的省市仍然呈现增长态势,主要是因为思路对头、措施到位。
  2 学历教育发展规模下降,非学历教育发展规模上升。自学考试在总体上以学历教育为主,这也是创立这项制度初期的首要目标。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的增长。自学考试积极适应需要。建立和承担了一些非学历教育项目,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
  3 专科教育报考规模下降,本科教育报考规模上升。自学考试多年来以专科教育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已出现了本科需求增长的趋势,当时提出了适度发展本科教育的目标。近10年来,由于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规格要求提高,同时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有进一步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内在需求,在自学考试的总体报考人数中,出现了本科教育规模持续增长的局面。
  4 高考落榜生报考规模下降,各类在职人员报考规模上升。自学考试近几年报考总体规模略有下降,主要是低龄考生人数的减少,尤其是高考落榜生的减少。近两年,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及高职高专、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高校录取比例不断增加,导致参加自学考试的生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各类在职人员出于提高自身职业竞争力的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
  5 高学历的考生越来越多。一些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希望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本科第二学历,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一些高职高专在校生,参加自学考试时也选择与正在学习的专科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为增强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以上分析表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情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形势,自学考试要按照教育部要求的“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精神,调整自身结构,找准定位,明确方向,采取应对策略,开拓创新,适应新变化。
  
  二、自学考试的体制创新
  
  1 观念上创新。更新对自考制度的认识。自考不仅是一种考试制度,更重要的是教育制度。视自考为教育制度才能在我国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才能依托和整合现有普通高中等教育、成人高中等教育、高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将无形资源化为有形资源,把自考纳入继续教育体系。
  2 报考程序上创新。自学考试属于教育环节,就要按照教育规律来办事。可在报名点的设置上作调整,凡是考生集中的学校都可以申请设立报名点,让学生直接在学校报名。
  3 命题思路上创新。命题的思路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取决于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还是适用型人才。自学考试是一种继续教育形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培养人才的目标不是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而是适用型人才,大多是工作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工艺人才。理论考试的标准是够用为度,这就要求命题观点要更新思路,要脱离普通高校命题模式,不出偏题怪题,不出过于理论型的题。
  4 考场管理上创新。在考场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科学服务于考生的意识,把考生既当作管理的对象,又当作服务的对象。预防大面积的集体舞弊和放任自流,严防监考老师与考生串通舞弊。在考场秩序管理上,要使考点的选择和考场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5 主考学校及专业上创新。过去主考学校少,开考专业也较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参加自考。要鼓励专科以上的学校申报为主考学校。凡是有市场需要的专业尽可能多地开考,以便让考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6 生源途径上创新。随着国家教育方向调整,专科在校生人数将会越来越多。在知识经济时代,他们大都有参加本科学习的意愿。自学考试则不受规模制约,因此绝大多数专科在籍生接受本科教育还必须走自学考试的道路。要提供更多机会满足他们再学习再提升的要求。  7 毕业就业创新。要与人事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明确在校生取得自学考试或学历文凭考试证书者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由人事部门开出工作介绍信;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实行人事代理,并办理档案工资、职称评定、代收代缴社会养老保险、党团关系接转等事宜,使自学考试毕业生作为国家教育系列范畴,也享受应有的社会待遇。  8 实现教育资源的创新,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和衔接。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不可回避对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广播电视及现代多媒体、网络教育,都纷纷参与到自学考试中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高等教育自觉考试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服务网络。
  
  三、自学考试新的突破
  
  1 坚持提高质量标准。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的要求应相一致。”这是全面提高自考质量要求的法律和政策依据。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生源普遍持续下降,自考面临着进一步降低质量标准的巨大压力。若屈从于这种压力,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自学考试固然可能获致一时繁荣,结果却只能走向消亡。只有根据《条例》规定,质量标准向普通高校看齐,自学考试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 强调开展继续教育。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自学考试的主要发展区间应定位于学校后教育。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高、入学率较低的情况下,高校难以顾及继续教育,自学考试正好可以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目前普通高等教育与开放式高等教育没有明确的区间划分,高等教育资源出现整体上不足而局部却资源过剩、生源不足的怪现象。国家应实施高等教育宏观调控,使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各得其所。
  3 倡导面向农村发展。当前农村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为自学考试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是笔者不赞成“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的提法,因为从来没有规定自考只在城市推行。面向农村发展自学考试首先必须解决学习内容问题。基本原则应当是提高素质和学以致用。
  4 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学分体系。目前自学考试与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开放式高等教育实现了学分互认,这对自学考试的发展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只有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学分互认,自学考试才可以说获得了社会的完全认可,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权宜之计或拾遗补阙的教育形式。实现这种学分互认的关键当然在于进一步提高自考的质量和社会信誉,同时政府的倡导也非常重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条例》应当增加鼓励高校承认自考学分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和自学考试委员会应出台具体政策,这样可使自学考试走上坦途,获得健康、持久的发展。
  
  四、对自学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
  
  为实现上述的战略目标并为自学考试改革奠定基础,现提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  1 改变以专业定课程的框架,实行完全的课程管理和学分制。这项工作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近期首先要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确定和专业考试计划审批制度的调整,然后根据社会岗位群的需要。论证“课程组”的设置,逐步实现学习者完全自主选择的课程管理模式。
  2 实行课程设置的分级管理。在保证自学考试总体标准的前提下,全国统一课程逐步与主干课程同一化,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考办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学科优势,经充分论证,设置课程。
  3 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实行课程、学分的互认。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途径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关键在于处理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不同层次教育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
  4 改造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以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自学考试的总体培养目标为依据,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5 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考试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检测,考试方式应该与所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特点相统一。
  6 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非学历证书的发展重点在于部门、行业对本系统应用人才的标准和检验,以及特定岗位群的标准和检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多年的实践证明,自学考试是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已培养出大批的高级人才,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将会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改革和思考。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责任编辑:霁 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7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