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督教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水欣

  [摘要]基督教文化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基督教的思想传统是西方文明史不可分割的思想来源之一。西方的艺术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因此音乐的发展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基督教音乐的形成和发展的阐述,从基督教的音乐经典、音乐理论、音乐形式以及音乐创作几个方面分析了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更好地欣赏西方音乐。
  [关键词]基督教;西方音乐;格里高利圣咏;音乐形式;音乐创作
  [作者简介]胡水欣,襄樊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讲师,湖北襄樊441003
  [中图分类号]J6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178―03
  世界上许多宗教都与音乐有关,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在所有的宗教中与音乐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漫长的两千年人类文明史中,音乐(这里所指的是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或严肃音乐)与基督教互为“载体”,相互促进。基督教促进了音乐的发展,音乐更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音乐与基督教的共同发展又都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从基督教来说,没有办法将基督教与音乐分离开;从音乐来说,也没有办法将音乐中基督教成分分离出来。任何企图把基督教与音乐分开,或将音乐中的基督教成分分开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违反历史的,不实事求是的。基督教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起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如目前全世界都在使用的五线谱,就是由基督教会多年逐渐发明、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在音乐会上所听到的“美声唱法”也起源于基督教,是由帕勒斯待里那所打下的基础。管风琴的制作与发展,甚至数字乐谱在亚洲的推广和使用,都与基督教有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是一个音乐的宗教,是一个歌唱的宗教。在相信上帝的希伯来民族中,几千年前宗教就与音乐密切。早在几千年前,基督教音乐就对人的一生中和人类社会各种遭遇起着鼓舞、欢乐,表示忧愁、安慰、激励,追求正义、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和平等作用。直到今日,基督教音乐仍在表达这些情感,歌颂和鼓舞人们,净化心灵,陶冶感情,而且日益广泛,形式大大的多样、多变了。基督教至今仍对西方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俄罗斯正教一千多年来是不用任何乐器于教堂中的。正教的无伴奏合唱则发展得非常充实。1988年在莫斯科举行正教教会为纪念基督教传人俄国1000周年的音乐会上,正教圣歌班演唱的无伴奏合唱其音域的宽广,和声的丰富,情感的充沛,效果的多变,仍可以算作今日“无伴奏合唱”的光辉范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基督教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
  
  一、宗教音乐的源头“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经典,其出现在6世纪,因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而得名。据说当时,各地教会音乐“南腔北调”杂乱而不成体统。为了统一各个国家不同的礼拜仪式和教会音乐,在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用了lO余年时光,耗费了大量精力将原有的各地教会的教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并筛选出了4600首以上的圣歌汇编成一本《交替圣歌集》,同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供天主教举行宗教仪式使用。这种歌调流行上千年,至今仍作为弥撒礼仪音乐而通用于天主教会。格里高利圣咏作为欧洲封建社会初期的主体音乐,可以说是西方音乐文化中的第一朵花。它的发展与整个西方音乐史有密切的关系,在记谱法的研究、音乐理论、复音音乐的兴起与发展、音乐学校的成立等许多方面,都要提及格里高利圣咏,即使现代的调式音乐也是以格里高利圣咏的调式为基础。
  格里高利圣咏中那最富有特色的经典旋律不仅永久地存留在中世纪西方音乐家的作品里,而且还在后世的许多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顽强地跳动着。比如,我们熟知的巴赫、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格里高利圣咏的身影:巴赫在其b小调弥撒的“信仰”分曲中以格里高利圣咏的曲调作为主题;莫扎特在其41交响曲的终曲的主题中嵌进了格里高利圣咏的音乐动机;圣一桑的管风琴和钢琴的《c小调第三交响曲》中静静地流淌着圣咏的血液;法国的柏辽兹在他的《幻想交响曲》末乐章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死之舞》中以及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都闪烁着圣咏中的“愤怒的日子”。历史上流传至今的许多西方的音乐作品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格里高利圣咏扩展而成。这些足以说明“圣咏”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的显著地位和历史功绩,它已成为历代作曲家汲取音乐营养的源头活水。可以说,格里高利圣咏不仅是天主教会音乐生活的基本依据,而且也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二、宗教音乐的主要音乐形式
  
  (一)清唱剧
  清唱剧产生于16世纪末,亦称“神剧”或“圣剧”,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虽然出现在世俗音乐迅速发展的文艺复兴后期,但它的产生与内容均与基督教密切相关。清唱剧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的形式,而是承载着西方音乐世界的一种信念、一种传统和一种难解的情愫。清唱剧的结构与歌剧的组成大致相同:有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序曲和其他器乐曲,也有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分配。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中演员不按角色化妆,只歌唱不表演,无舞台布景,演唱者一直在舞台上,没有出入场和其他戏剧化的动作,整场演出始终不分幕,而只有章节之分,并有一名朗诵者,叙说情节。清唱剧最初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使用拉丁文演唱,属于真正的教会音乐。17世纪中叶开始的另一种清唱剧使用的是意大利文,取材比较自由,主要在音乐会上演唱,被称为通俗清唱剧。流传至今的清唱剧,大都是后者。通俗清唱剧虽然不是教会礼仪音乐,然而几个世纪以来,大部分的清唱剧作品都是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时至今日,许多作曲家还运用它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
  
  (二)康塔塔
  康塔塔的意思是“被唱的”,是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和合唱等组成的声乐套曲。17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这种康塔塔与清唱剧颇为相似,只是规模较小。近现代作曲家常用这种体裁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每当西方处在大变革和精神力量上升的时期,康塔塔这种音乐形式就显示其强大的艺术震撼力,成为了为崇高目的而呐喊的音乐利器。康塔塔与中国的“大合唱”相近,中国亦称之为大合唱。
  
  (三)众赞歌
  作为从中世纪通向巴洛克时代的过渡期,其重大事件就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带动了宗教音乐的变革。马丁・路德将天主教的拉丁文赞美诗译成德文,配以简单易唱的旋律,并由德国音乐家瓦尔特等编成混声四部合唱,形成“众赞歌”这一群众化的合唱音乐形式,并在1524年发表了《新德意志宗教歌曲集》,16世纪以后,作曲家常将众赞歌加以改编,用管风琴伴奏,其器乐序奏

称“众赞歌前奏曲”。众赞歌在德国宗教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德国音乐艺术大师们构筑音乐建筑的一方圣土,巴赫就以其为基础,创作了很多康塔塔、清唱剧等;同时,罗马教会为了对抗宗教改革,力图更加强化圣咏在宗教音乐中的统治地位,之后,发展了织体更为复杂的多声部圣咏,将这一体裁推向了一个高峰!尼德兰城市文化的高度发展使宗教音乐的经文歌、弥撒曲等体裁更加复杂和完善,并形成了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这也是宗教改革对西方音乐的一次震荡。
  这些音乐艺术形式为后世的西方艺术歌曲、无伴奏合唱、器乐体裁的发展和歌剧的产生都提供了极其丰厚的艺术实践经验。就是现在构建的音乐厅也是仿照教堂设计的,并且还花费巨资在音乐厅里修建庞大的管风琴,这都是基督教的遗风所致。
  
  三、宗教音乐对西方著名作曲家创作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影响还充分体现在基督教音乐思想和创作动机对西方著名音乐家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上。不同的音乐时代都有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将基督教音乐创作纳入自己创作历程的重要阶段,甚至将其作为终身创作的核心。
  14世纪西方最重要的音乐家当推法国的诗人兼作曲家马肖,马肖青年时代曾受过神学教育,并领受了神父的职位。他的作品中基督教会音乐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主要是经文歌和弥撒曲。马肖创作的《圣母弥撒曲》就是14世纪最著名的一首教会音乐作品,这是特意为法国国王加冕而创作的一首四声部合唱弥撒曲。
  被誉为德国近代音乐之父的作曲大师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大师,也是最后一位把为教堂创作音乐视为最大艺术关怀的伟大天才。在他的创作中,教会音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虔诚的新教教徒的巴赫,对教会音乐的主要贡献有:创作了5首弥撒曲,6首经文歌;为教会创作了5年内每周礼仪所用的康塔塔共计200首;又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其中有144首圣咏调。在这些作品中被视为巴赫代表作的是《b小调弥撒曲》。这首弥撒曲被认为是同类音乐中最深刻、最壮观、最杰出的典范之一。它包括传统的《天主矜怜颂》《荣福经》《信经》《至圣经》《羔羊经》5个部分,共24首分曲。其中渗透着新教的改革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虽然,他穷困潦倒终其一生。最伟大的《马太受难曲》,竟然是一个世纪后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将其发扬光大,让世人惊叹“他不是小溪,而是大海(巴赫的意思是小溪)”。但他对基督教所投入的情感是如此的炽热并义无反顾地深刻诠释,令后辈作曲家不能望其项背。
  古典主义时期最伟大的3位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曾创作过教会音乐。海顿深受基督教音乐的薰陶,曾创作了14首弥撒曲,其中以《纳尔逊弥撒曲》最有名。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共创作了18首弥撒曲,较著名的有《c小调弥撒曲》《加冕弥撒曲》和《安魂弥撒曲》。他还创作了8首康塔塔,其中以《忏悔的大卫》和《马松小康塔塔》最著名。他的经文歌《欢呼圣体》也很有名。贝多芬一生中虽只创作了两首弥撒曲,《C大调弥撒曲》和《庄严弥撒曲》,但他完全是按着心路的历程而创作的。《庄严弥撒曲》被贝多芬视为毕生的杰作,这首弥撒曲虽然不是一首礼仪的圣乐,但却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情绪,是一首崇高的宗教音乐作品。贝多芬在其宗教作品中与自己与命运和解了,或是从以前的呐喊、抗争中脱胎换骨,进入到心灵的更高境界,在那里没有怀疑和仇视,四周都是田园的芳香和欢乐的颂歌。
  西方音乐之所以采用许多基督教的题材,主要在于基督教的精神已渗入到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中了,就如同中国人熟知佛教和道教一样,西方的民众对基督教非常熟悉,欣赏起来通俗易懂。如果我们对基督教缺乏深入地了解,就不能较全面、准确地赏析西方音乐。所以不管是从了解基督教音乐的角度,还是从全面解读西方音乐的角度,研究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都是有必要的。基督教会的宗教主旨所形成的世界观和宗教仪式所发展的宗教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没有基督教就不可能有现在繁荣的、流派纷呈的西方音乐!
  [责任编辑:青 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