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校本课程是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英美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在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已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被列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顺应了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趋势
教育部在进行大量调查、分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2000年~20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在这个改革文件中明确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以此来规范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活动。地理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无疑是顺应课程改革的大势,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也是地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扩充了课程概念
校本课程的开发既重视课程发展的结果又突出课程发展的过程,突破了教科书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可利用的课程资源的范围。学校及教师在以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点和学生需要为核心进行课程发展时,不再只是单一地考虑学科知识的选择与组织;除了课程方案、教材之外,也尤其重视学校组织特性、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师生互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家庭背景、社区环境等,它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涵盖了正式的学科、非正式的活动课以及潜在课程。从空间结构看,该课程发展走向了立体化与动态化;从时间结构看,学生的学习已不仅限于几门学科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
3.加强了学校权责
地理教育校本课程发展的本质是一种课程的决定权,故校本课程发展涉及到课程决策权力的分配。随校本课程逐步开发实施,学校会被赋予比过去更多更大的课程决策权力,这会成为该课程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会使学校在取得更多的专业权责和权限之后,有了更多的自主决定课程取舍的机会,对其发展出来的课程也有更多的主导权、拥有感和责任感,也必然会有效地调动学校及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
4.实现了教与学的创新
校本课程的实施,重视学校情景与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观念和行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首先,强调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其次,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话、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表达”的构架下进行学习;再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5.教师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变化
过去,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成了真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因此,教师更多地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而不探讨教什么的问题。随着校本地理教育课程的实施,相关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决策权力日益增强,其角色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在课程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由地理学科知识和地理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地理学科知识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地理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法常是改编、新编和拓编。它包括:学科知识的分层建构,将课程分为三个层次:C层次科目(国家地理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B层次科目(参照国家必修与选修的综合要求,适当增加和补充内容),A层次科目(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对原教材进行改编和新编)。这种分层将科目分层和内容难度分层结合起来,从而使课程体现出难度梯级,使每一层级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学习。
2.丰富性课程
地理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主要包括博知、励志、广行三类。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著名地理学家成功案例分析等。广行课程就是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3.发展性课程
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地理之谜探究、人与环境、区域与城市规划、天气与灾害、城市环境等。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地理科技制作、地理小论文的写作、地理思维能力训练、小流域治理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
三、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
根据中外学者研究,地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
1.成立课程开发小组。⑴选定课题组成员:由地理学科各年级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其他学科教研组长 、教导 处主任、家长代表组成。教学副校长总负责,教导处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评估,办公室 负责调度。⑵制定工作计划:课题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资料积累、整理阶段;中期课程编写阶段; 后 期的总结反思阶段。⑶研究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由各部门负责人协调解决。
2.建立课程开发的框架。收集课程资料,明确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方向 ,确定以单一学科为主,但又不否认学科渗透的课程组织模式,制定有关课程实施的制度。
3.确定课程的范围。校本地理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以四个目标层次为 基础,确定课 程的涉及面,立足“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理念,以学生的实际经验、所见所思为依托, 逐步构建地理学科内的教育体系。
4.确定课程顺序。课程内容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及接受能力。
5.校本课程的编写和组织课程体系。根据教学目标将内容细化,将内容 、教学方 法、教学材料、教学评价、教学时间分配等因素组成一个初步的、较完整连贯的课程体系。
6.课程试用。在学校中试用新开发的地理校本课程,对教材的难易、教 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材料的选用等不间断地进行考察、总结,以便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7.课程评价。根据课程目标,诊断课程内容是否适宜,教学内容与教学 目标、课程目标是否一致,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水平,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8.修订课程并推广。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方法、材料、时间分 配等方面进行修正,修正之后再推广使用,完成一个周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4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