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善用别人的资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凤伟

  温州商人中,很多人是在“零资产”、“零资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用好自己的资本,善用别人的资本,用活今天的资本,巧用明天的资本”,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很多温商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两极跨越,创造了“无中生有”的致富神话。
  温州人一方面知道借债是一把双刃剑,另一方面,他们有足够的自信:用别人的钱做好自己的生意。白手起家的温州人没有不借债的,因为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力量。“在温州,只要你能说出好的生意项目,钱不是问题。”这是大多数温州人的心声,大多数温州老板创业之初的本金都是向亲友募集来的。温州一家电镀公司的老板说:“我很容易几天内在亲友圈子里借到一千万元。”
  温州的“会”是这样操作的:如果你急需一笔钱用来进货或开办一家商店,就出面邀会,请友人、亲戚、朋友、同乡参加,讲明你用钱的理由。若需用五万元,而邀到了二十个人,那么第一个月二十个会员每人出两千五百元,凑够五万元给你。其后抓阄决定二十个会员谁先谁后取得“会金”。这种邀会取得资金的方式称“干会”,没有利息,完全是一种互助。
  有人讲过这样―个故事:某商人在自己资金充裕之际却向银行告贷,他之所以借钱是为了树立信誉,借到的钱,实际上他从未运用过,只等借款一到期,他便立即前往银行还钱。此后,随着营业规模扩大,当他真正需要资金时,向银行借款便易如反掌。因为他有了信誉。
  温州人认为只有傻瓜才用自己的钱做生意。生意是金钱的游戏,但它并不排斥身无分文者。1986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林华乐从温州带着几千元到安庆做起了眼镜生意,先租了两个柜台卖眼镜,生意平平。面对几家老字号国有商业店铺的竞争,他决定从北京购进当时安庆最先进的电脑验光机,为此,他借了八万多元,每月的利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有一次,因为没有钱交房租,眼镜店的电源被强行切断。在经营最困难时,林华乐又借助老乡的力量,借了一笔钱做广告宣传。就这样,他熬过了债台高筑的一年。林华乐的大明眼镜店在安庆渐渐小有名气,生意也慢慢红火起来。
  温商认为有钱的地方都是没有资源的地方,因为没有资源的人懂得借资源。
  王金祥走的是一条借名牌的道路。2002年,温州的三四千家鞋厂开始出现了疲软的状态,业内流行的字眼是“挺”,大家都在精心算计着如何挺过市场的寒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千二百万元资本的王金祥决定“傍”上双星集团这个“大款”,走一条“空手套白狼”的道路。
  2002年5月,王金祥拨通了双星集团总裁汪海的电话:“给我十分钟,我想见见您。”汪海为他的诚心所感动,答应了。王金祥与汪海见面简单客套后就单刀直入:“双星在橡胶鞋、旅游鞋业执之牛耳,但在皮鞋生产方面可圈可点处太少,目前,双星皮鞋市场占有率太低,遮挡了双星品牌的光芒。”
  此时的汪海知道王金祥所谓的“公司”既没有厂房、生产线,更没有员工车间,有的只是“创新观念”。正是这种“创新观念”打动了汪海,他认定这个年轻人是个创业人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就这样,王金祥十分钟搞定了双星的商标经营权。汪海对王金祥说:“双星根本不在乎这一千二百万元,双星看中的是你的市场运作能力是否能在六年之后给双星带来品牌增值。”
  在之后短短的四个多月,王金祥利用“蛋孵鸡”的虚拟运营方式,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回到温州,到工商部门注册公司;寻找专业的代理商,构建双星皮鞋的营销网络;将自己的厂房租给别人,根据不同的皮鞋类别,找到二十多家皮鞋厂贴牌生产。就这样,四个月内他在自己的经营区域内转手建立了二十多家代理商、十六家分支机构,并收购了当地一家皮鞋生产线,卖出皮鞋几十万双,迅速打开了温州的皮鞋市场。而此时,王金祥的“温州双星皮鞋销售公司”办公地点仍然设在一个住宅小区内,里面只有几个人和简易的办公设备,而且公司的注册资金只有五十万元。
  温商中有很多“空手套白狼”的高手,他们借别人资本、别人渠道,赚取可观的利润。凭着―个简单的“借”字,温州商人使没有畜牧业的水头镇、郭溪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皮革生产基地,使不产棉花的龙港镇、宜山镇成为再生布的生产基地。温州人认为:在雾中驾驶时,跟着前车的尾灯灯光行路会容易得多。
  (摘自《犹太式中国人的经商与做人法则:向温商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8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