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拿破仑的兵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征难

  力图消灭敌人的军队
  
  拿破仑说过,欧洲有很多优秀的将军,但他们一下子期望的东西太多,而“我只看到一点,那就是敌人的大量军队。我力图消灭他们,因为我相信,只要把军队消灭,其他一切都会土崩瓦解”。这种力图消灭敌人军队的思想,贯穿于拿破仑进行的全部战役。他在指挥作战时,从来不先去抢占敌人的领土,而是先寻找敌人的军队,力图在一次或多次会战中把他们消灭,从而夺取胜利。最能体现拿破仑这一思想的,莫过于1796年至1797年与奥地利争夺曼图亚的战役。
  为消灭敌军,拿破仑常常采用将敌人各个击破的办法。1814年2月,施瓦岑贝格指挥的奥军主力和布吕歇尔指挥的普鲁士军主力,分别沿塞纳河和马恩河向巴黎挺进,拿破仑利用敌军两路隔绝的弱点,先于2月10日全歼普军中的一个军团,于第二天重创普军的另一支部队,又于14日击溃布吕歇尔直接指挥的一支部队。接着,调过头来,连续击溃奥军的3支部队,迫使施瓦岑贝格停战。
  
  总是应该先动手攻击
  
  拿破仑说过,一个人总是应该先动手攻击的。如果允许别人进攻自己,那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在作战行动中,不应害怕进攻,而应到处寻找敌人并与之战斗。拿破仑一生指挥的几十次战役,除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可以称为纯粹的防御性战役外,其余几乎全是进攻性的。
  进攻中,拿破仑并非不顾一切的莽夫,他非常注意联系防御开展进攻行动。他指出:“整个战争的艺术,就是先作合理周密的防御,然后再进行快速、大胆的进攻。”他还说:“防御战并不排斥攻击,攻击战亦不排斥防御。”并认为:“从守势战转入攻势战,是一种最微妙的作战动作。”在1809年4月的埃克缪尔战役中,奥军主力约6.6万人,在勒根斯堡地区向法军发动猛烈的攻击。拿破仑先令达乌元帅率领居于劣势的法军及巴伐利亚盟军,借助森林密布的大拉贝河谷进行防御,挡住且部分击退奥军的进攻。继而,拿破仑亲率4万大军赶到埃克缪尔,把卡尔大公统率的奥军主力赶回多瑙河北岸,取得大败奥军的胜利。
  拿破仑还认为,犹豫不决和畏缩不前的作战行为,或试探性的进攻是非常有害的,它将导致最终的失败。他论述说:“在严重的危机时刻,不应有丝毫的犹豫不决。犹豫不决总是毁灭人,从不会把人从厄境中救出。”
  
  多兵之旅必获胜
  
  为了在坚决的进攻中取得胜利,拿破仑一贯坚持要“集中大于敌人的优势兵力”。“多兵之旅必获胜”就是他的名言。
  拿破仑指出,历史上许多杰出的将领如汉尼拔等人,“遵循的作战原则是保持兵力集中”,“把自己全部军队集中为一个拳头”,因为“一滴水足以使水瓶中的水溢出来”。所以,一旦“决定性的时机到来了,精神的火花点燃了,一支很小的预备队即足以解决一切”。
  在敌优我劣的情况下,必须善于在关键性的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拿破仑指出,军事指挥的艺术,就在于当自己的兵力数量居劣势时,反而能在战场上化劣势为优势。所谓战术,就是把劣势兵力集中于进攻或防御的主要方向上,以获取优势。事实上,在拿破仑一生指挥的几十次战役中,都是在战场作战总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靠在战场上形成的局部优势以寡击众、以少胜多。
  
  行军就是战争
  
  强调快速机动,是拿破仑的重要作战原则之一。拿破仑有一句名言:“行军就是战争。”并指出:“战争的才能就是运动的才能”,“善于运动的军队必能获得胜利”。对此,有人评价说:“运动是拿破仑战争的灵魂,正好像决定性会战构成它的工具一样。拿破仑使他的部队以一种有计划的速度进行运动……以急行军来弥补数量的不足。”
  在如何组织军队实施机动的问题上,拿破仑认为,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最好的运动。在他看来:“军事艺术是一种执行命令的艺术,一切复杂的计谋都应当抛弃掉。简单明了是执行好军事行动的首要条件。”并指出,翼侧暴露于敌的行军应当避免,非采用不可时,行程要尽可能求短,并尽量提高速度。简而言之,机动必须简便和迅速。
  
  不做敌人希望你做的事
  
  拿破仑在战争中非常重视出奇制胜,他说:“绝不做敌人希望你做的事――这是一条无可怀疑的战争格言。”
  1800年的第二次意大利战争中,拿破仑没有重复其1796年进军意大利时的南线道路,而是绕道瑞士,攀越阿尔卑斯山上号称“天险”的大小圣伯纳德山口,实践其所谓“任何小径只要山羊能走过,就可以用来迂回敌军”的名言。这一步棋完全出乎奥军统帅梅拉斯的意料。因此,尽管法军在行军过程中,遇到了地形和气候方面的严重困难,却没有遭到多少抵抗就进入意大利。当拿破仑出其不意攻占米兰后,梅拉斯还在企图向法国本土实施进攻。而待梅拉斯集中兵力准备决战时,拿破仑已经夺取了奥军的许多后方补给基地和医院,切断了奥军的退路,为远征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为了多方误敌、乘虚攻击,拿破仑有时先从侧翼发起攻击,迫使敌军分兵,使中央空虚,再乘机以快捷的攻击从中央突破;有时在某地故作大举进攻的姿态,迷惑调动敌军,然后在另一地突然发起攻击,使敌人措手不及;有时多次进行佯攻,以麻痹敌人,掩护真正的进攻行动;有时还以外交手段造成敌军的错觉判断,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
  
  任何出色的战争都讲求方法
  
  拿破仑说:“作战计划应考虑敌人任何可能的行动,而制定必要的应付策略。”并强调:“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求方法的战争。”
  拿破仑在作战中善于随机应变,使敌人往往无所适从。一个被俘的老军官曾感叹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
  
  每个士兵都有一根元帅指挥棍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在如何选拔将帅的问题上,拿破仑注重年轻有为。1805年由他晋封的18位元帅,多数在40岁以下,37岁以下的约有7人,而达乌仅34岁。拿破仑在选拔将帅时,彻底破除传统的讲究贵族出身的门阀观念,注重惟才是举。他曾说:“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在其元帅中,著名的内伊元帅是饭店主的儿子,拉纳元帅是个士兵的儿子,而以勇敢著称的勒费弗尔元帅,原先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士兵。
  在军人士气建设上,拿破仑总是设法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他认为,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应千方百计激励那些能为通常不理解的理由牺牲自己生命的士兵。为了鼓舞士气,拿破仑还不惜花费大量掠夺得来的金银财物作为物质奖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9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