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三个耐人寻味的人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 匈
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宗旨很明确,不拘一格,惟才是举。因而他的麾下,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颇有一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象。
曹操也杀过几个文人,而且名气都是相当大的。看起来,似与求贤令精神不符,细究原委,却又颇有些耐人寻味的地方。
其中,杀杨修的故事传得最广。几个回合读者都耳熟能详。无非:一,新花园落成,曹操前往视察,不置褒贬,于门上写一"活"字而去,众人不解,独杨修看破,说,门内添活,乃一阔字,丞相嫌门阔耳。于是改窄。曹操得知,表面称美,心甚忌之。二,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置之案头,修入见之,取匙与众人分食。操问其故,修即点破,一合酥者,即一人一口酥也。操虽喜笑,而心恶之。三,操恐人暗算,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后来果出演"梦中杀人"一幕。众人蒙在鼓里,修又点破,指死者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选"操闻而愈恶之。四,一次行军,过蔡邕之女蔡文姬庄园,见墙上曹娥碑拓片上一行谜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杨修一看便知谜底,操命勿泄,两马并行三里?穴《世说新语》为三十里?雪,曹操方才悟出是"绝妙好辞"四字,暗忖,与杨主簿的学问,竟差三里之遥矣。五,曹操本来也喜欢第三子曹植,后得知杨修向曹植面授了许多招数,用以应付曹操,诱导他废长立幼,操得知后愈恶之,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六,一直拖到争夺汉中时,才因"鸡肋"事件,找了一个"怎敢造言,乱我军心"的借口,终于把杨修给"咔嚓"了。史书载,杨修不是在争夺汉中时被杀的,是在此后几个月即该年秋天,地点在长安,杀他的人的确是曹操。
元人杂剧《曹孟德定计凝翠楼,莽张飞大闹石榴园》,把煮酒论英雄一段弄成一出喜剧,杨修成了一个喜剧人物,曹操本想灌醉刘备然后擒拿,命杨修负责监酒,反倒被杨修施展小聪明,灌曹操喝了一杯又一杯,刘备喝的倒是清水。曹操大怒,将杨修重打四十大棒,赶下楼去。这是民间说法,不足为据的。其实,有前面那若干个回合,杨修也足够死两三次了。杨修吃亏,在于他至死都不明白一个道理,但凡做上司的,多半不喜欢也不能容忍爱耍小聪明的下属,倘若这小聪明又是针对上司来的,上司的高明主意被下属看破,进而点破,那么这个下属的处境有多么危险,旁人就一目了然了。可悲之处还在于,这个下属本人并不知道,仍然在那里沾沾自喜,准备有滋有味地继续耍下去。本来,老百姓对于日常生活中爱耍小聪明的角色,都有"一次新鲜,二次重烦,三次讨厌"的看法,何况曹操是个"爵赏由心,刑戮在口"的位高权重者,岂能容忍一而再再而三的"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芽
话又说回来,曹操本人玩的那些门内添活、一合酥、梦中杀人等等,又何尝不是小聪明?芽只是他可以耍,别人不可以耍,尤其不能用你的小聪明来盖过他的小聪明,如此而已。有了付出掉脑袋的代价的例子,后来的人便学得精明了,尤以清季,登峰造极。当今的电视连续剧中,"主子英明,奴才愚昧,奴才该死"之声不绝于耳。后来竟然有人教导刚入门的小年轻云:要想在单位里呆得安然,必须做到两条,第一不要提与上司不同的意见,第二不可提比上司高明的意见,后者比前者更危险。上司说个笑话,不管好笑不好笑,你都要捧腹大笑。呜乎悲哉!
弥衡是另外一种死法。倒不是曹操亲手干掉他,是借刀杀人,这个账曹操自己也认。弥衡初入曹营即仰天长叹,一语惊人:"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列举手下能臣干将,如何英雄了得,却被弥衡一一数落,尽是庸碌可笑之辈。操问汝有何能,衡曰:"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天下狂客,莫此为甚?选操命其为鼓吏,在宴席上"挝鼓"助兴,借以辱之。谁知,倒被弥衡得了机会,裸衣大骂。这一场痛骂,不光是个淋漓痛快的问题,据我看,完全可以称为古今中外骂人之样板。可怪的是,曹操在被骂眼浊、口浊、耳浊、身浊、腹浊、心浊之后,并没有杀他,而是派他前往荆州为使。在此,与其说是曹操自己说的"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还不如说曹操早巳算计到,像弥衡这样的狂人,哪里用得着我来亲自动手?选果不其然,弥衡到了荆州,见刘表毕,虽颂德,实讥讽。表不喜,令去江夏见黄祖。黄祖这人,没有刘表那么好的涵养,又喜欢听好话。一日对饮,问弥衡对他印象如何,弥衡说他像庙里的木偶泥胎,虽受香火,全无灵验。黄祖大怒,遂斩之。曹操得到这个消息,笑曰:"腐儒舌剑,反自杀矣!"显然,他一则幸灾乐祸,二则得意于自己料事如神。
不过,冷静下来想想,天下狂客,多多少少也还是有些本事的,没有一点资本,你狂什么?对这类人才,我倒有几点忠告,第一,最好不要选择从政的路子,也就是说,不要到政坛上去露什么头角。政坛铁律之一就是要谨言慎行。而这类人物的最大特点恰恰就是一身都死了,嘴巴还活着,一天不讲大话他嘴里就要闷出鸟来。第二,这样的人首选职业应该是艺术家,其次是弄文学或者搞科研,在这些领域里,你关起门来大吹大擂,说你是世界第一甚至宇宙第一都关系不大。说完大话接着搞你的艺术弄你的文学做你的实验。说不定哪天当真捧个诺贝尔奖回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如此说来,弥衡的悲剧未必就在他的狂,而在于专业定位没搞准。想想,倘若当初弥衡不是到曹操帐下去谋官,而是去写散文或者去研究圆周率什么的,你敢断定他就不能改写某些纪录?故而在此我也要提醒各位,千万不要一看见一个人狂就一棍子把他打死,不妨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然后再慢慢看他。否则,你一不留神就很容易灭掉了一个天才的。
弥衡当初是孔融推荐的。孔融向天子上表,把弥衡吹得天花乱坠,"淑质贞亮,英才卓跞","性与道合,思若有神",不一而足。而弥衡与孔融,原本就是声气相投的好朋友,关键时刻抬举一下,乃属正常。弥衡初到江夏,黄祖问他在许都有何人物,弥衡答"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可以想像,弥衡、孔融、杨修三个恃才傲物之士,是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吹牛的。孔融乃孔子二十世孙,官至中郎将、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官声一直不错。孔融从小就是个聪明胚子。书上举的例子很能说服人。他十岁时去见河南尹李膺,被门人阻挡,孔融说,我与李大人是通家。入见,李膺问,怎么说我们是通家,融答,昔孔子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膺大奇之,预言"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孔融长大后,确也能诗能文,文辞锋利简洁,内多讥讽。与王粲、曹植等并列"建安七子"。孔融与曹操打过不少交道,但几乎每一次都不给曹操面子,当众驳得曹操体无完肤,就连曹操于荒年上表禁酒,孔融都要同他捣乱。曹操说酒可亡国,必须禁酒。孔融讥道,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何不禁婚姻,气得曹操七窍生烟。最后终于找了一个罪名,让孔融掉了脑袋。
至此,我们便不难看出,曹操的用人政策,好恶取向,再明白不过了。帐前正儿八经为他出谋划策的郭嘉、程昱、苟攸、苟 等辈,他是十分看重。对于他们的锦囊妙计,多半能够从善如流并论功行赏。郭嘉死后,曹操还痛哭流涕过好几回。这些人对他平定天下有直接的功用自不待说,即便九流三教人物,只要无碍于他,如擅占卜的管络、懂看相的朱建平、会解梦的周宣、精房中术的东郭延年、能辟谷的郗俭等,曹操也能将他们笼络在自己旗下,"司其术而行之"(见《后汉书》)。他惟独不喜欢满腹经纶的腐儒,讨厌聪明过人的舌辩之士,不能容忍当众扫脸的狂生,不放过屡屡跟他过不去的名流。不过也有一个特例,就是替袁绍撰写檄文,声讨曹操并连带骂遍他祖宗十八代的陈琳。当初曹操读罢陈琳檄,惊出一身冷汗,曰:"读陈琳檄可愈头风!"破袁绍后,曹操大开杀戒。刚杀掉审配,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此刻曹操气不打一处来,责问陈琳,你为袁绍作檄,骂我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辱及我的祖宗?陈琳也拿不出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只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曹操不仅不杀,反怜其才,乃赦之,还录用为从事。这确乎出人意料。恐怕只有那句"曹操性格复杂多变"能够解释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0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