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工程验槽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斌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验槽的施工技术工艺进行了研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heck slot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were studied.
  关键词:验槽 施工技术
  Key words : examining trough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一、验槽的目的及内容
  验槽是在基槽开挖时,根据施工揭露的地层情况,对地质勘查成果与评价建议等进行现场检查,校核施工所揭露的土层是否与勘查成果相符,结论和建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果不符,应该进行补充修正,必要时应该做施工勘查。
  验槽的一般工程地质勘查工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当施工单位挖完基槽普遍钎探后,由甲方约请勘查,设计、监理与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到工地验槽。验槽的主要目的如下:加盐工程地质勘查成果及结论建议是否与基槽开挖后的实际情况一致,是否正确;挖槽后地层的直接揭露,可为设计人员提供第一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当对勘察报告有疑问时,解决此遗留问题,必要时布置施工勘察,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确保施工质量。
  验槽的内容主要如下:校核基槽开挖的平面位置与基槽标高是否符合勘察、设计要求;检验槽底持力层土质与勘察报告是否相同,参加验槽的四方代表要下到槽底,逐段检验;当发现基槽平面土质显著不均匀,或局部存在古井、菜窖、坟穴、河沟等不良地基时,可用钎探查明平面范围与深度;检查基槽钎探情况、钎探位置:当条形基坑宽度小于80CM时,可沿中心线打一样钎探孔;基坑宽度大于80CM时,可打两排错开钎探孔,钎探孔间距1.5-2.5M。
  二、验槽的方法
  第一、观察验槽。主要观察基槽底和侧壁土质情况,土层构成及其走向,是否有异常现象,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土层。由于地基土开挖后的情况复杂,这里只能将常见基槽观察的项目和内容简要说明,直观鉴别土质情况,应熟练掌握土的野外鉴别法。
  第二、钎探。对基槽底以下2~3倍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是否有空穴或软弱土层。需要用钎探明。钎钎探方法:将一定长度的钢钎打入槽底以下的土层内,根据每打入一定深度的锤击次数,间接的判断地基土质的情况。打钎分人工和机械两种方法。钢钎直径为¢22-¢25mm,钎尖为60°尖锥状,钎长为1.8-2.0m ,钢钎下端起向上每隔30cm刻一横线,并刷红漆。打钎时,用质量约10kg的锤,锤的落距为50cm将钢钎垂直打入土中,每贯入30cm,记录捶击数一次,并填入规定的表格中。一般每钎下五步打,钎顶留50cm,以便拔出。钎探点的记录编号应与注有轴线号的打钎平面图相符。钎孔布置和钎探记录的分析,钎孔布置形式和孔的间距,应根据基槽形状和宽度以及土质情况决定,对于土质变化不太复杂的天然地基,钎孔布置多列方式布置。对于软弱土层忽和新近沉积的黏性土以及人工杂土填土,钎孔间距不应大于1.5m。打钎完成后,要从上而下逐步分层分析钎探记录 ,再横向分析钎孔相互之间的捶击之次,将捶击数过多或过少的钎孔,在打钎图上加以圈定,以备到现场重点检查。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第三、验槽时的注意事项。验槽前必须完成合格的钎探,并有详细的记录,必要时进行抽样检查;基坑土方开挖后,应立即组织验槽;不可形成隐患;验槽时要认真仔细查看土质及分布情况,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加深处理;槽底设计标高若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较深时,必须做好基槽排水;结果应填写验槽记录,并由参加的四方代表签字,作为施工处理的依据及长期存档保存的文件。
  第四、基槽的局部处理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查明的局部异常的地基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具体处理方法应根据地基情况、工程地质及施工条件而有所不同,最终应以使建筑物得各个部位沉降尽量趋于一致,以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为处理原则。
  1.古井、墓穴、局部淤泥、小范围填土等松土的处理。一般当松土坑范围较小深度不大时,可将坑中松软虚土挖除,松土坑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然后用和坑四周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回填,分层夯实到设计标高,以保持地基的均匀性。当天然土为砂土时,可用砂分层洒水回填;为中密的可塑的粘性土时,可用1:9或2:8灰土层夯实回填;如为粘性土,应用3:7的灰土层夯实回填;当松土坑范围较大时,可将基础做成1:2阶梯状与两边连接,阶梯高不大于50cm,阶梯长度不小于100cm,若深度 较深,可用灰土层夯填;对独立的柱基,当松土坑的范围大于基槽的1/2时,应尽量挖除虚土将基底落实;当采用地基局部处理人不能解决问题时,还可考虑适当加强基础上部结构的刚度或采用梁板形式跨越的方法,以抵抗由于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附加应力。
  2.砖井、土井的处理。若砖井位于基槽中间,先用素土分层回填基础底下2m处,再将井的砖圈拆除至距基槽底不小于基地宽度尺寸不小于1-1.5m,然后用和四周槽底天然土分层夯实至基底;若井内土较松,井又较深时,宜用基础梁做跨越处理;若砖井、土井位于建筑物拐角处,而原设计基础压在其上面积不多,能够由其承担时,可用挑梁处理;若原基础压在其上面积较大,用挑梁处理有困难或不太经济,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延伸至天然土上,新增面积应等于或稍大于砖井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并在墙内配钢筋或用钢筋混泥土粱进行加强处理;当在单独柱基次下有井,且挖除处理有困难时,可将基础适当放大或与相邻基础连接在一起做成联合基础,然后在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
  3.扰动土的处理。在施工时应避免基槽土被扰动,若被扰动,应在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将扰动部分清除到硬地,然后用与槽底土压缩性相近的涂料回填夯实至设计标高。
  4.局部硬土的处理。局部范围内的坚硬地基时指基岩、孤石、压实路面,老房基。老灰土等,因其比周围地基土坚硬,很容易使建筑物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也应处理。处理方法可将局部坚硬地段从竖向向上部挖除,然后填以与其余地段土质性质相近的较软的垫层,挖出厚度应根据设计计算确定,一般为1m左右。同时可考虑适当加强基础刚度。
  5.管道的处理。若基槽以上有上下水管道,应采取措施防止漏水浸湿地基;若管道在基槽一下,也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管道被基础压坏,可在管道周围包筑混泥土或采用铸铁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86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