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田贵 徐睿达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部分,因此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河北的高职教育因其起步较晚,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一点,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要有全局观念,要着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Abstract:The quality education is a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rt, therefore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ment meets the question also has the overall importance question. Because Hebei's quality education its start is late, faces the question are more a spot, analyzes the reason which these questions produce to have the total view, must try in fundamentally to solve the problem.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发展问题 原因 对策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blem; reason;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李田贵:男,1952~,满族,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学术带头人,硕士生导师。
  徐睿达:男,1975~,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7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
  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0902021)
  
  在分析河北省高职教育发展问题时我们要注意避免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分析方法。人才的问题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高职教育不过是其中的一环而已。要想真正解决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统筹兼顾作全面的考虑。
  一、河北省高职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的高职院校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如今全省已有57所,除省会石家庄外分布于全省各市,仅就数量而言居全国第五位,已经初具规模。这些高职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职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这些院校主要是从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而来的,也有一部分是民办高校。由于我省办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且发展的基础相对较弱,所以高职教育办学条件差、水平低、师资力量薄弱就成了制约高职教育发展主要瓶颈,并由此衍生了一系列问题。当然造成河北省高职教育发展存在问题不止这些,还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国家发展的整体状况等原因。就当前来看,河北省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河北省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现实的产业结构体系对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所能提供的人才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应该说十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比欣喜于成绩更有价值。有一种现象颇值我们深思,一方面是大量的毕业生无业可就,而另一方面我们却感到人才匮乏不足以支撑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2008年河北人才发展报告认为制约河北省实现科学发展的突出人才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党政人才队伍还不完全适应为科学发展提供首要保证的要求;二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对经济科学发展的支撑力还比较弱;三是文化人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还不适应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四是农村人才队伍还很不适应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除了第一方面之外,其他三个方面都与高职教育有关。显然人才的供过于求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人才的供需之间不衔接,从高职院校方面也即从供的方面来说供不适合求,而从求的方面来说求得不明确,缺乏求的渠道与机制。这些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可惜的是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学术机构在这方面都鲜有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明确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高素质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是当务之急。“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适用人才,这是教育追求数量、规模,不求质量、品质而产生的危机,有可能演化为社会危机”。 当然这不止是高职教育失败的一个表现。
  第二、高职院校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也难以形成各自的突出特色。
  目前河北省的57所高职院校大都是一些相互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缺乏合理的协调和沟通,政府在宏观的统筹安排上也缺乏战略性的协调,致使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不仅混乱而且也缺乏战略性。比如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开有会计专业,26所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29所开设了计算机与应用相关专业,而这些专业却大多是供大于求,与现实需要不相协调的。学校只要能够招来学生就不管是什么专业都上,盲目性很大。对学校来说可能会谋得一时的发展,而对于社会来说则必然会带来不必要的混乱。作为一省的高职教育整体来说应该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以期服务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战略发展,不这样便很难形成各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也难以形成河北省高职教育总体发展的优势。而目前河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显然还不能适应这个要求,各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自成系统,难与其它院校形成有机的联系和有效的协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还很不明确,也就难以形成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科研投入少导致科研能力差甚至缺乏科研意识。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更可怕的是其素质也偏低。没有高质量的老师而想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是不可想象的,学生的质量差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直接会影响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
  学校的科研一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一是为科学研究产生直接的科技生产能力。目前河北省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科研投入都非常低,斤斤计较于眼前的教育成本和满足于低水平的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对于不能带来直接效益的教学与科研不加重视,这种短视行为也从根本上窒息着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由于学校不重视,投入甚微,教师几乎压根就没有科研意识,除了为评职称写论文外就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其科研能力与水平可想而知。
  第四、产学研相互分离,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从更深广的层面来说,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又是新兴的职业性教育,这个性质决定了它应该是产学研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而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远做不到这一点。生产、教学与研究相互分离,互相脱节,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多少关系,一些院校虽然也进行了校企合作但是仅仅满足于学生就业方面的简单需要,远没有把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仅仅满足于灌输知识,学生也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与实践有着太远距离的枯燥无味的知识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咄咄怪事。
  第五、生源基础差,院校之间争生源几于白热化,普遍缺乏创造生源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政策性歧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教育在社会上一直被认为是二等公民,高素质的学生不会选择高职院校。所以高职院校招生本来就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就在这有限的生源之中各高校也在拼命地争夺,各个院校都花大力气使尽浑身解数扩大招生,竞争已近于白热化。其实高职教育就其本身定位来说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上有很多的行业和领域需要大面积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开发去发展,然而对于开发和创造生源各高职院校目前是既没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这个能力。

  第六、人才培养模式畸形发展,重能力轻素质,不适合企业需要也与社会的要求相距甚远。
  高职院校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应该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可以重才而轻人,重能力轻素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畸形发展其流弊未出学校就已经显示了出来,学生只重专业课而轻视思想政治课,重考试成绩而轻实际能力,重各种证件而轻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服管教,性格畸形,看似张狂实则脆弱。这种严重缺乏纪律性和综合素质的学生不仅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的进行,而且也决不是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如今大型企业都强调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企业的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企业总是感觉到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半成品,不仅在职业技能上是半成品,甚至在综合素质上次品。所以有些大型企业干脆自己派出专门的培训机构深入到指定的学校中去培养自己的需要人才,这不仅充分说明了高职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严重,而且几乎是一个讽刺。这个现象说明高职教育与现实的社会需要之间有着太大的距离。
  二、河北高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题往往只是表面现象,形成问题的原因才是根本。高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在其自身,二在外部环境,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从自身来说,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与经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自身定位不够准确,缺乏为经济社会培养人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它方面的原因往往是由此衍生而来。
  因为缺乏使命感与责任感而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研究与考察,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在招生与专业设置上盲目性很大,致使毕业生与社会需要之间脱节严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历史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也在于学校在自身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上有严重的缺陷,不注重师资力量的提高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仅满足于既有的低水平教学的正常运行。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的平台,与企业共享共用人才从而拓展双师型教师引进渠道,在目前存在许多困难固然有许多体制上问题,但是学校缺乏足够的远见从而缺乏解决问题的热情与动力也是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框架下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因此必须摆脱传统学术教育的影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其培养目标,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方面进行改革,努力打造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这是高职院校所必须承担的战略任务,也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正因为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明确,才在师资建设上缺乏战略远见,意识不到科研的重要性,也就谈不上在科研方面有足够的投入。在具体的教学方面重能力轻素质,在于既不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不仅是学生而且是教师也会把专业课当作主课把思想政治课当作副课来对待。当教师也自觉地把思想政治课当成单纯的说教课时,便只会照本宣科,机械地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带给学生的则更多的是反感,国家设立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便在这种漠视的思想与教育行为中丧失殆尽了。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说,国家和政府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上统筹规划的力度不够,市场化运作又使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高职教育本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河北省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运行机制还不健全,无论是在政策制定还是在财政投入方面都严重不足。高职教育的成本一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2.64倍,而国家对高职教育“财政拨款一般只能满足在编人员的工资和个别项目经费的需求,大约70%~80%的经费主要靠收取学费筹集,许多学校难以达到国家办学要求和年生均教育经费标准”。 更不要说民办高校了,它们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投入上面临的问题更大。这种政策与财政的低投入直接影响的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引进,其科研投入和校企合作等方面也必然都要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高职院校即便想要引进人才和加强校校企合作往往也是有心无力,更何况还有许多相关政策和人才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三者结合的力度,也需要大量的“双师型”教师,而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用人机制不同,相互之间不衔接,极大的阻碍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而这些都不是学校和企业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
  从生源方面来说,各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和政府把学校放在市场上任其自主发展的结果。而高职院校过多的自主发展必然会带来的是市场化短视,为了一时的生存和发展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生源单一且数量有限,必然会加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而开辟生源又不是学校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马克思说社会上一旦产生某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而我们恰好是这一方面有严重的问题。我们还没有培育出真正的人才方面的需要来,即吸收和接纳人才的机制和土壤,因此即便有人才也用不上。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才培养出来而不得其所,一方面是需要人才而无力接纳,人才的流通机制和渠道不畅通,必然会造成人才拥堵,甚至是社会危机。
  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说,高职教育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国家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大量的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是现代化总要有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十几二十年之后我们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是农民只算他们的自己的经济账,培养一个孩子上学的投入很高,而现实又是大部分毕业生往往找不到象样的工作,所以他们宁可选择让孩子辍学马上去挣钱而不是走上一条没有前途却又可能只是浪费钱财的求学之路。而国家却不能输在这里,等到若干年后我们却没有人才可用。这不止是高职教育面临生源短缺的一个现实困境,这个问题不是高职院校自身能够解决的,必须由国家和政府做出努力。
  三、河北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对策思考
  综观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内外原因,不难发现高职教育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解决高职院校的发展问题必须做全面的考虑。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其宏观方面的外部环境是主要的,而其自身不过是一个处于被动状态的有机体,所以解决河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也应该有所侧重。
  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常识来看,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应该是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更加幸福,获得更多的娱乐休息时间和发展潜力,即人们获得更大程度的解放,社会发展由而能够人尽其才,物竭其用,社会更加和谐进步,而现实却不然,人才积压成了社会问题,我们面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感到的却是太多的无奈与层层积累的问题,这是不应该的,内在的问题颇值深思。所以高职教育的问题必须是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框架下予以考虑和解决。
  首先,国家和政府要加强对经济社会的宏观统筹与规划,明确高职院校的任务和目标,减少其发展的盲目性。学术机构和高职院校自身也要加强对经济社会的研究与远景规划,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国家和政府加强对经济社会的宏观统筹与规划既是经济社健康运行的保证,也是高职院校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的前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有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便可以使两者相互促进,人才流通体制畅通无阻,人尽其才便能更好的使物竭其力,加快经济社会的建设步伐。同时学术机构和高职院校自身也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研究,努力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任务明确,目标清晰,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使人才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产出与需求之间相互脱节,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实际需要与人才供给之间不配套等供求失衡问题。

  其次,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机制,使产学研有机结合,保证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承担着社会生产宏观调控主要任务。就其本质来说高职院校是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产学研相结合本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所以产学研相结合应有更广阔的视野,不能只是局限于单纯的校企合作或者工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人才的方面决不止是企业。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和帮助高职院校建立产学研相结合长效机制,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实践路径,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致有太多的盲目性。
  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政策与财政投入力度,帮助高职院校培养与提高师资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提高,科研的投入都需要政府的财政和政策积极支持,这不是其自身力量可以做到的。“如果缺乏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高职教育是很难发展的。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不能抱有让学校自己‘做大做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将其纳入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像重视普通教育一样重视高职教育”。 这其实是政府的分内工作,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一环出问题都将导致经济社会的发展不顺畅,更何况高职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只有高职院校的高效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四,政府要与高职院校密切合作,帮助高职院校拓宽生源渠道,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机制与土壤。
  说到底人才的培养是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才需要的,培养这种需要才是人才需要的源泉,所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能只局限于企业和服务业。
  “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都是人才强国,国内任何一个发达省份也都是人才实力较强的省份。建设沿海强省,必须以建设人才强省为基础,以强大的人才实力为支撑。人才问题已成为河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制约因素,人才制约已成为河北省发展的突出制约”。 人才制约一方面说明我们缺乏人才,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在人才吸纳与引进机制上不顺畅不健全,所以对于政府来说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机制才是关键所在。另外河北省2008年人才发展报告所列举的四个部分中都明确指出我省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把这些方面的关系理顺了,使其真正成为吸纳人才的土壤才是解决人才需求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高职教育人才的重要生源。所以我们的高职教育不是缺乏生源而是生源没有很好地开发出来。
  第五,高职院校自身要明确自身的战略地位,增强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高职院校必须明确自身的战略地位,明确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才不会出现畸形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畸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又红又专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培养的人才连他自己的服务对象都不明确还谈得上什么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呢?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才会培养出真正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才不会学无所用,无业可就。从根本上说,我们不是人才供过于求而是人才与社会需求不配套,供需之间有歧异,人才的供过于求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已。
  从全局上看,高职教育的发展有问题说明经济社会的运行不畅,只要我们能够从大处着眼,政府和高职院校共同努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我们自己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有解决不了问题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9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