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存在的问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应该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教育。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可以通过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体系,优化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体系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教育。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高师院校 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专门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基于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和谐的主要意义,以及提高高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现实性、特殊性和重要性。
  1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各民族团结是德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根本。德宏师专是培养各民族高层次精英、各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把各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之重任。近几年来,德宏师专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德宏师专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通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对民族团结相关知识、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的意义的了解程度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德宏师专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材、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有关教材较少,有《傣语基础》、《景颇语基础》《载佤语基础》和2013年学校编撰出的一套德宏世居少数民族丛书;其次从我校的教学计划中看出,很多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都被专业课占用,而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限于专业知识,扩展程度不够。部分教师甚至照本宣科,结合实际情况不够,没有达到民族团结教育与各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
  1.2教育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
  首先,边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专门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长期以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这些专任教师4位,所以他们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调。其次,这些教师年龄都在45岁以上,所以对现代教学手段基本不掌握,不会独立完成PPT,不会多媒体教学,教师习惯于一言堂、单口相声,长期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
  1.3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德宏师专专门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数量较少,只有4位,并且这些教师年龄都在45岁以上,虽然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阅历足以胜任这门课程,但是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大都是以自身的经历、见闻为素材,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其次,这些老师大都不会操作多媒体,教学过程仅依靠粉笔和黑板,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最后,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够,部分老师教学内容仅限于理论,不注重与学生交流,学生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所以在民族文化建设中缺乏领军人物,已经成为制约民族文化发展的瓶颈。
  1.4教育经费短缺
  德宏师专地处边疆,学校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困扰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的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的缺乏,学校在开展民族文化研究方面投入不足。民族传习室简陋、缺乏运行资金、设备缺乏等、民族社团资金有限,活动开展困难等。希望政府部门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1.5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自身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民族团结知识相对缺乏。虽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民族团结重要,但是,调查显示德宏师专在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理论政策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2)民族团结教育途径少,方法单一。在新的时期, 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新情况,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3)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淡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民族团结教育很重要,但是在对待民族分裂的态度上,部分大学生表现的还不够坚定。
  2改进边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思考
  对大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灵魂成长最好的发育期,大学是他们成长的最好摇篮,而且学校教育较其他形式的教育集中,所以说高校教育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最佳途径和场所,应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
  2.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不断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首先,高校应加大力度进行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塑造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下来进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其次,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除了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義的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还应该通过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创新课程设置,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最后, 高校应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应加大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科研投入。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民族团结教育人才,完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边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边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专门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能独立完成PPT,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学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是局限于书本讲授,不是偏重于理论的灌输,教学内容针对性增强,加大理论联系实际。
  2.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要使民族团结教育具有生活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把民族团结教育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就必须依靠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来进行。
  首先,从校园人文环境的构建入手,以文化带动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学习民族乐器、民族歌曲来培育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其次,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建筑和设施中。如用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语言命名学校道路,用为边疆民族地区做出贡献的人物名字命运校园建筑,让大学生从学校的道路和建筑名称中体会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再次,大力弘扬我国历史文化。校园文化的构建还应该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重大节日,如五四、七一、十一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特别是滇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不甘沦亡,为正义献身,为和平而战,其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伟大爱国精神,光照日月,永垂青史。
  2.3充分發挥社会实践的锤炼作用
  在构建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高校还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广大学生走入乡野,走进民族聚居地,切身实际的感受民族文化,切切实实的了解民族团结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居地较多,基本各县市都有傣族、景颇族村寨,德宏师专应结合这些实际情况,依托校团委、校学生会及学生社团组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走进少数民族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此外,德宏州少数民族节日众多,如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阿昌族的”浇花节“等,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组织学生参与到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中;再者,可以组织学生们到芒市三台山德昂族民族博物馆、中缅友谊馆、抗战纪念碑等有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聘请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解。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自主地去学习、理解和思考民族团结。
  2.4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领导体制
  首先,应提高高校领导对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学习培训机制,组织校领导认真学习和研究党的民族理论和国家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政策,准确把握这些理论和政策的精神,才能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因此,应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大事,应常抓不懈。
  其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实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学校应建立相关的责任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将民族团结教育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下去。在准备阶段,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校园氛围,可通过学校期刊、校园广播等平台大力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其对民族团结教育的了解程度,便于今后具体工作的开展。
  最后,应针对高校师生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的评估和考核机制。一方面应该讲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纳入成绩评定范围,在学校推优入党和评优评奖时,应将学生的民族团结观作为主要的参考标准之一,而不再是单纯的以书面成绩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主要标准。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当针对教师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在评选优秀教师,晋升职称时将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政策的把握程度作为重要的评选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
  参考文献
  [1] 艾政文.对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0(01).
  [2] 巴玉玺.不断深化对和谐民族关系价值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8-06-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