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大开发:女性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冬霞
摘要:沿海开发为广大的沿海女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展示舞台,但是转型时期的严峻形势又与长期以来女性“主内”的思维定势以及由此而致的低层次处境发生严重对立和冲突,因此机遇实即挑战,时不我待。全社会尤其是女性本身,急需转变观念,尽快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挑战,否则,机遇转瞬即逝。
关键词:沿海开发 机遇 挑战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105-02
“立足沿海,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这是国务院对江苏沿海开发最新的战略定位。沿海开发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但同时,女性现状堪忧,故而沿海开发对女性而言又是空前严峻的挑战。在社会转型时期,女性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全新的客观形势,就成为不得不面对和必须正视的论题。
一、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黄海之滨的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像3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近千公里的江苏海岸线上。许多人以为,“沿海地区”就是“发达地区”,但江苏沿海并非如此。亦即受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东临黄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人均GDP只相当于江苏全省和山东、浙江、广东沿海地区的一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在我国东部地区发展中仍相对比较滞后,出现了经济“洼地”现象。即使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列入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连云港和南通市,过去发展也比别人“慢一拍”。
2009年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规划。江苏的“海洋之梦”站上了国家战略。在罔际金融危机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秩序之时,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江苏省保增长、促发展的大计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重大利好。江苏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展望未来,江苏的经济版图必将因沿海开发而焕然一新!
二、沿海开发为女性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
江苏沿海大开发不仅给投资者更给求职者带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以盐城为例,据了解,近年来,盐城市通过市县联动、主动对接,向上对接的66个项目、31块牌子进入江苏省沿海发展3年实施意见和12个专项行动计划。国家级节能电光源基地、华锐国家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国家滩涂综合开发实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基地牌子已落户盐城。在2010年6月初刚刚开工的400多个亿元项目中,新能源项目15个,新材料项目32个,现代装备制造项目83个,“新”项目占总数的六成以上。
发展机遇是客观的,展示空间是显见的,但不容忽视,挑战也是同时存在的。尤其是对广大的沿海地区女性,挑战则更加严峻,甚至冷酷。
三、与机遇同在的是严峻的挑战
江苏沿海发展从哪里落笔?时任江苏省省长的罗志军在赴南通、盐城和连云港沿海三市调研时指出,要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沿海地区综合开发。当前要以连云港深水大港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提升沿海城市化水平;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促进沿海可持续发展。
且看媒体的相关报道:
一个“新”字,托起江苏沿海朝阳产业带(D: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沉寂多年的近千公里海岸线风生水起,成为吸引各类新型产业聚集的强磁场。
在2009年8月12日于北京举行的江苏沿海开发合作恳谈会及此前在上海举办的江苏沿海开发恳谈会上签约的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型产业,成为“吸金”主力。
翻阅江苏省沿海开发规划,一个“新”字,格外抢眼,生动勾勒出沿海产业未来走向。新型先进制造业,让沿海产业“重”起来。新能源,为沿海产业开发“亮”起来。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让黄金海岸线“动”起来。
从四大战略定位中的沿海新型工业基地,到产业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协调发展新格局,从引领产业布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新必产业中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沿海地区正在一个历史性的发展平台上,靠“新”锻造经济增长极的竞争力。
盐城沿海开发企业吸纳毕业生:2009年8月23日在盐城市举办的“2009夏季高校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②上,首次设立了沿海开发人才招聘专区,岗位涉及沿海开发所需新能源、风电、外语、机械装备、领航员等紧缺人才,环保、LED等新兴产业成为招聘会“亮点”。
八大举措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提高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要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以风电和核电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要加强海域滩涂资源开发。围填海域滩涂要依法科学进行,并优先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耕地占补平衡和生态保护与建设,适度用于临港产业发展等推动江苏沿海开发。
规划及其各种解读中的现代、新型、先进、新、优化、升级等等字眼表明,科技是治海产业的“命脉”,同时亦在提醒广大的女性,其知识结构、从业意识等均面临挑战。面对挑战,适者生存,必须尽快调整,否则将大浪淘沙,痛失大好机遇。
四、现状堪忧,不容乐观
在机遇和挑战同在的新时期,沿海女性的现状如何?能否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需要,为沿海开发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
(一)就业现状
现有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非农化过程中女性的尴尬处境和就业状况④。第一次由农而工的职业转移属于典型的社区内转移。因为就业是社区的第一目标,“是乡亲总得给饭吃”的兜底策略及社区增收――福利――公平(“要摆得平”)的目标,使得性别偏好被社区倾向给掩盖了。再者,村民身份已经享有社区的基本福利,因此村办企业的不养病不养老模式,使得企业雇用男女工的福利没有差别。倒退一万步讲,毕竟有外来民工作为“蓄水池”垫底,本地女性自然受到保护。这也与当时劳动力相对缺乏有关,尤其是当时外来劳动力尚少,基本还不存在就业竞争。显然,它属于一种原始时期的初级形式。
在非农转移到瓶颈期,能够离土进厂的主要有两类:一是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一是与干部有亲属关系的人。因此没有技术优势的女性更多要依赖血缘关系进入非农产业。于是,性别关系又被血缘关系给掩盖了,没有显现出来。仍然属于一种被照顾的状态!
在非农转移到加速期,差序性就明显的暴露出来了。夫妻以丈夫为先。太体在非农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7成以上,女性就只有2成多点了。而在女性之中,依照妇内女外的原则,又是呈现一种先内后外的溢出效应。
总之,非农化发展中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且有扩大趋势:一
则生产结构变化中女性职业的低层化,造成性别分工。企业存在形成管理――营销――技术的权威结构,而女性是被排除在这一结构之外的,此乃结构性原因。二则向上流动几率小于男性。
正是因为被照顾而忽略了性别差异,而一旦被照顾的前提不再存在,性别差异便会被无限放大,与其低级倾向相结合,女性无立锥之地恐非危言耸听了。
(二)女性受教育程度呈现低于男性的态势,且农村形势严峻于城镇
以江苏全省状况为例,就总人口比例而言,江苏全省男女比例基本持平,但是不识字或很少识字者却占据绝对高的比例,而依次向高学历递进则里现比例递减的趋势,而且乡村状况更甚于城镇。可参阅《全省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2009江苏统计年鉴》,第55页)。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现状乃是制约就业层次的瓶颈所在。
五、出路和前景:提高核心竞争力,主动适应、对接转型期社会需求
(一)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模式
沿海开发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占人口半数的广大女性的全面、积极参与,这就为女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更多空问。但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女主内,男主外”模式影响根深蒂固,直至今日。甚至相当一部分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亦安然接受这种思维定式,于是整个社会便被框定在这个模式之下。可以说,工业化没有消除性别等级,相反扩大了这种等级并使之进而制度化。因此,要改变现状,适应沿海开发的转型形势,就必须从观念上根除旧有模式,这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
(二)给予女性真正平等的就业机会
“妇女的法律地位最能表明文明程度”。⑤从法律、法规的制定来看,经过修改并于2005年12月起生效的新《妇女权益保障法》,更清楚地显示中国现阶段对性别平等的维护巳奠定了必要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但法律同时具有社会宣言和实际执行两个有所区别的功能层面。所以,立法的推进并不等于妇女平等权益就切实得到了维护,更不等于妇女平等权益的真正实现。“玻璃天花板”(GlassCeiling)――妇女平等权益在维护与实现中存在的“无形壁垒”,仍在阻挡着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的实现,它不仅极具隐蔽性,且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尤为严重。充分认识这一障碍的存在及其特点并有效清除这类障碍,将是推进妇女平等权益实现的一个重要举措。换言之,完美的法律规定无法完全改变“玻璃天花板”的现状,亦即除制度保障外,关键在于落到实处。
因此,针对女性在就业、劳动保障领域里存在的诸如女性从业人员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仍然偏大;不少妇女在岗位调整和职位升迁上,无法进入收入较高的岗位和职位;还有大量的女性从业人员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等问题,宜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扩大妇女就业规模。拓宽妇女就业领域,提高妇女就业质量。创新就业形式,推动妇女创业;实行城乡并重的就业制度,加快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妇女社会保险覆盖面,保障妇女的社会保险权益。
(三)自强自立,增强妇女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由于平均受教育水平偏低,妇女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总体上明显低于男性,缺乏一技之长或技能单一,因而就业层次低,下岗比例高,再就业难。因此,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妇女受教育现状亟需改善。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及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广大女性迫切需要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积极掌握自强自立的本领,增强自身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只有增强妇女依靠现代科技参与发展的能力,才能加快妇女的全面进步。
恩格斯说:“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要求个体家庭不再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⑥政治解放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方面,而经济解放则构成了妇女解放不可或缺的基础。恩格斯说:“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⑦参加社会劳动是唤醒和发展妇女主体意识的基本途径,在社会劳动中,妇女体验到自己的本质力量,同时也提高了她掌握世界的能力;社会劳动使妇女在经济上独立,不再依附于男人,为妇女解放开辟了可能性道路;社会劳动建立了妇女在外部世界的广泛联系,使她在交往中按照美的规律重塑和完善自我。一言以蔽之,在现代开幕的那个时刻,“出走”(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了中国妇女解放最耀眼的瞬间和最辉煌的意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9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