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当代人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单丹 潘祎 邱明浩 孙作青

  摘要: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薄的现状,深入剖析原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建校园文化和开展实践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看法。
  Abstract:The author responsible for indifference to contemporary social status of students, in-depth analysis of reasons, from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create a campus culture and to carry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long-term mechanism to address this issues.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ulture
  作者简介:单丹,女,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浅薄现状
  (一)“生活真无聊,大学就是混日子!”――缺乏目标,社会责任感淡薄
  一些大学生缺乏人生理想与目标,对自我的责任感弱化。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不当回事。部分大学生通宵上网打游戏,抽烟酗酒,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内心迷茫,做出不珍惜生命的举动。这部分学生大多不能清晰认识自身责任,白白浪费清楚。
  (二)“爸妈挣钱不就是给我花的吗?!”――不知感恩,家庭责任感淡薄
  每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自己在家庭中的成员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但是,有部分大学生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处于家庭中的位置,把父母的养育之恩归于理所应当,缺乏感恩心态。在家里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只享受权利,不尽丝毫义务。这部分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懂感恩。
  (三)“我才不管别人,我自己的事我高兴就行!”――自我意识凸显
  一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高于一切,个人自我意识的凸显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在就业过程中,不少学生只重个人利益,忽视社会利益;在社会生活中,不少学生只享受社会带来的便利,忽视社会道德和基本要求等。自我意识高的人缺乏奉献精神,不懂回报社会。对国家、社会乃至我们生存的环境没有责任感。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浅薄的归因分析
  (一)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至上”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由于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理性认识,因而对一些社会现实产生了一些片面、极端的想法。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对就业失去信心,逐渐产生了“无目标”的心态。就目前的教育体制而言,高校对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少学生对于实践和公益服务类的活动也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一部分学生都以应付的心态对待,没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二) 家庭环境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为“80、90后”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是被宠溺的一代。家庭教育深深影响着一代大学生。许多中国家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付出的过多,大多重视孩子在文化学习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懂得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逐步形成了缺乏社会责任感、感恩心态淡薄的状态。
  (三) 大学生自身特点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一些大学生抱着“天之骄子”的心态进入大学,不能正确的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在面对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时,也不能形成相应的责任意识。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但不能把使命升华为自觉的内心信念,也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薄与自身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三、重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当代人才
  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日益凸现的现状,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责任感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我们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生活,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个人发展与民族振兴联系起来,树立“天下兴亡,人人有责”的价值观。培养当代人才,要加强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形成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二) 以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除了依赖于课堂上的教育,更多来源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这个大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使他们在这个环境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通过磨练意志,真正建立社会责任感。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塑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建立一个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集体,来加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以此为契机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责任感培养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 以长效机制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
  应该说,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因此,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应协同努力,从各个方面为广大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氛围,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承担责任,改正错误的意识;学校要建立完整的奖惩制度,充分利用榜样力量进行激励;社会应以舆论的导向和道德的标准不断促进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提高。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一套完整的长效机制。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当代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是从培养大学生的个体道德品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出发,全面提高和整体发展、引导、培育、激励,使大学生今后的兴趣、需要、动机、价值观、理想、信念、世界观符合社会的需要,促使大学生不断去追求一种更加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完善自我,提升人生。
  参考文献:
  [1] 王文清.脑与意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 陶娟.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
  [3] 滕怀荣.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R】.兰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2008.
  [4] 李印.大学生行为学【M】.沈阳: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9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