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军事战争的系统思维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娜
摘要:系统思维方法这个概念虽然是随着现代系统科学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但系统的思想却由来已久,人类在知道系统思想和系统工程之前,就已经在进行辩证的系统思维了。它适用于一切战争形态,尤其适用于信息化战争形态,是认识和把握战争特点规律的重要工具。
Abstract: Although the concept of systems thinking is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there, but the system of thought has a long history of human thinking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in that system before, it has been conducting a dialectical systems thinking. It applies to all wars, especially for information warfare is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war, an important tool.
关键词:系统思维 非线性 战争
Keywords: systems thinking non-linear war
作者简介:李娜,女,1981,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队政工系,助教。
一、非线性思维
系统科学研究告诉我们,系统内的各因素之间交叉往复、互为因果,任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最终引起总系统的变化,由于因素之间的这种相干性,不再满足叠加原理。因此,非线性思维告诉我们,在系统研究中,不能再只抓主要因素,忽略微小的因素,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不起眼的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系统整体巨大甚至于灾难性的变化。由于非线性作用的存在,使作战系统充满种种的不确定性、永恒的新颖性和不可预料性。因此我们要做到“见微知著”,以小识大。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马邑之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马邑之谋”就是一个为匈奴设下的巨大的陷阱:元光二年,汉武帝为了诱使匈奴出兵,接受大行王恢的计谋,派遣富翁聂壹前往匈奴,欺骗单于说他能斩杀马邑长,举城而降,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单于听信聂壹,亲率十万大军进犯马邑。同时汉武帝调遣30万精兵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另外派王恢率三万多人埋伏在另一侧,准备在主力部队与匈奴接战后从侧后翼袭击匈奴的辎重,断其退路。如果不出意外,方案可谓胜算在握。
当单于走到离马邑百十里地的时候,他发现马邑城周围的牲畜非常多,但是看不到放牧的人,他觉得很奇怪,谨慎的派人去抓俘虏打探,结果抓到一个武州尉史。这个尉史本来是到马邑来视察工作,遇到马邑之战,临时躲在一个亭堡里面,不幸成了俘虏。他就招供了,告诉单于前面埋伏着30万精兵,单于大惊失色急忙退兵。
这一突发的事变打乱了汉军的安排,王恢眼睁睁的看着匈奴大兵撤退而去。至此,这场精心筹划的“马邑之谋”,劳师动众,就这样因为种种 “意外的微小的因素”功亏一篑,无声无息地落幕了。
古代的战争尚且存有这些“意外”,更不用说现在的信息化战争,由于作战系统比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复杂的多,相应的其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意外事件”也要多的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用非线性的思维去看待自己、看待对手、看待整个战局。一要认识到在系统中,各要素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还原,需要将之放入到具体的环境和关联中。二要对“意外事件”具有敏感性,加强对一些“微小事件”的控制,防止产生“蝴蝶效应”;三要提高作战系统的灵敏互动、快速适应能力,以应对战场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四是要强调速度、精度、机动、灵活性和突然性,通过寻找“蝴蝶翅膀”的着力点,取得“暴风骤雨”般的效果,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作战效果。
二、整体思维
即系统的整体呈现了各个子系统所没有的新特征,而且这种“新”的程度又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构方式以及各子系统、系统整体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的。
因此,一方面,整体性思维要求在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必须着眼于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要从整体上、全局上考虑和处理各种问题。即使是处理事件的某个阶段的问题,也不能孤立的就事论事,而应把它当作更高一级系统的子系统,从系统的整体目标与效益出发来进行考察。另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具体分析各子系统的性质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因为这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功能的依据和关键。反映在战场上,就是我们自身作战力量是一个系统,通过加强各作战单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实现整体作战力量这个巨系统的大大提高。
三、关系思维
传统思维对事物的考察总是从某一实体性的事物出发的,但事实上,演化的单元并不是孤立的实体,而是由实体与其周围的环境要素所组成的一种组织模式,从而使得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必须以一种关联性的思维来进行分析和考察。相应的,战争双方的对抗形式也由以往的“实体对抗”转向“关系对抗”。
例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派出了F-16战斗机,伊军派出了米格-29,单从战斗力来说米格-29远远优于F-16,但是较量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在短短4分钟内伊军数架米格-29就全部被F-16摧毁。为什么战斗力远远优于F-16的米格-29会如此不堪一击呢?究其原因,就在于系统功能的差异,在于冰山下面巨大的系统支撑能力。
这就是典型的关系对抗,信息化战场上的“实体”F-16,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实体,而是整个系统的节点,有着极其复杂的背景和肉眼看不到的非线性关联和作用。对它的认识就不能再只是孤立的研究实体本身。
四、动态思维
一方面,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构成的子系统和系统整体都时刻与其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开放性必然引起系统的动态变化。另一方面,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我们发现当改变一个系统参数后,这个系统的参数变化可以使这个系统又出现以前没有的、新的性质,而且可以分级地、不止一次地变化,最后引起一个系统整体的变化。
反映在作战系统上,就是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交换、以及各作战单元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作战系统状态的变迁,追求作战系统运行的最佳化,对待这样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系统, 我们就要超越传统的静态考察思维,确立动态追踪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要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N].北京:人民日报,1990-12-31(3)
[2]苗东升. 论系统思维(二):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问题[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4):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