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单片机教学新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席志凤
摘要: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价格低等优点。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中,单片机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学为工用”的今天,许多技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纷纷开设了单片机应用这门课程。
Abstract: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referred to as SCM, it has a simple structure, light weight, low price advantage. In the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aerospace, and many other areas, the microcontroller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the "Learning to work with" Today, a number of technical schools in order to meet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have opened the MCU application of this course.
关键词:单片机职业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key word: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vocational educationteaching
单片机自问世以来,以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加之单片机具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使用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因此,在工业控制,智能仪器数据采集和处理,通信系统,高级计算器,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为了适应单片机日益广泛应用形势,近几年来,单片机应用这门课程已经成为技工学校电类,机电类专业的主要课程。
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课程,与别的专业课程相比较,单片机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软件编程,硬件接线,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电子等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而言比较高。若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学生学的吃力,教师教的费劲”,学生与老师都是“空与空”的局面。那么如何教好单片机,使学生的其知识结构、能力达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现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见解。
一、形象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形象、直观地教学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在大多数的单片机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先讲单片机结构,寻址,指令,编程,硬件连接,然后再去参观、接触、使用单片机的套路――即是先理性认识,后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对于像单片机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讲解时,枯燥乏味。理解起来比较难,越学越没兴趣。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在后期的感性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较赞同让学生尽早的接触到单片机――即是先感性认识,后理性认识,最后再去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单片机的结构时,完全可以在学生对此一无所识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单片机实验室。先讲述单片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用途,然后让学生对着实验台,找出“自己所认为”的单片机。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兴致勃勃的在实验台上到处找,答案五花八门,各执已见。这时候,再告诉学生单片机的位置以及外形。这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单片机这就是一块芯片呀!然后,就此机会,让学生对照着芯片来学习单片机的结构,各个管脚的功能等基础知识。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单片机的外部结构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与以往老师在黑板上讲解这些理论知识相比较起来,前者的教学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力
对于单片机应用,有些知识比较抽象,老师即使反复,仔细讲解,其教学效果往往仍然不太理想。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的教学媒体也不再仅仅是黑板,粉笔,教材。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教案。利用其生动活泼画面和不同的声音响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一些抽象知识的认识。
除了电子教案以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理解。例如,让学生进行程序编写练习时,对于程序的控制要求往往有的时候老师讲了半天,学生也不太明白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适当的演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刚开始学习程序编写、接线时,学生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这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现成类似的程序,让学生仔细的看,等到看明白之后,再在这程序的基础之上进行改动,扩展。这样慢慢地,随着教学的深入,就可以让学生扔掉了这枝“拐杖”了。
此外,适当的挂图,学生分组讨论等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层次化教学,以提升学生上进心
“五个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有短”,更何况是一个班级四、五十个的学生。课堂教学时,往往会照顾到一个班的整体水平和速度。这样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同一个课题,有的学生设计起来很快,一会就完成了;有的学生则接受起来很慢。这样,完成的学生觉得没有事情做,没有完成的学生就得老师的速度太快。针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同一个课题里,给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一个是基本教学要求,即完成一个程序的基本控制,也是每一个同学必须都要掌握的,而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完善程序的功能而提出的附加性教学要求,主要针对于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例如,对于工业控制这一程序,基本教学要求里可以不加入报警的功能,而再附加性的教学要求里则加入报警功能。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完成附加功能的学生,还可以有意识的多提出表扬。这样,在一个班级里面,除了兼顾到了“两头尖”的学生,而可以通过表扬完成思考题的同学来激发中间一部分学生下意识的好胜心,促使“中产阶级”的学生多思考,争取能够完成附加功能,有效的提升了学生潜意识里的上进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