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开放空间场所性本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诚慧 韩 涛

  摘要:本文运用场所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场所性本质进行研究,探析开放空间的设计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人与自然,同时担负着协调人类和自然生态过程的作用,使人类的生活环境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place theory to take the research the rationale,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urban opening space's place essence, how searches analyzes the opening space a design better service i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simultaneously shoulders is being coordinated human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process function, causes humanity's living conditions under th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关键词:开放空间场所场所性
  key words: Open spacePlacePlace nature
  作者简介:崔诚慧(1981~ )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助教,硕士。
  
  一、 开放空间概念界定
  “开放空间”一词一直没有公认的定义,国内外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使其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它的涵义随着时代变迁、研究的角度不同而不断的发展变化。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经过专业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活动设施与景观艺术设计、供市民进行休憩娱乐及文化活动的城市中心区内的开放空间;即城区内的、人工的公共开放空间。
  二、场所性的涵义
  场所是具有清晰特性的空间,是由具体现象组成的生活世界。空间形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拼图,其形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涵义。这些涵义丰富了城市的空间,使之成为市民喜爱的场所。城市空间从它所处的历史事件、社会文化、人类活动等特定的条件中获得的文脉意义。场所处在一个较大的文脉之中,不能孤立的理解[1]。
  三、场所性的特征
  3.1 物理特征
  场所一词首先意味着一定特征的有限物理环境,从这层意义上说它是一种特定的有限空间,而且必须拥有相当丰富的可感知特征。空间的特色是由更为具体的物质成份及其状态所决定的,它具体描绘了构成空间的元素或成份,物体质地,光线色彩,形式等,形成地方特色的氛围。如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黑色的土地,墨绿色的森林,青灰色的块石路面,淙淙的白色山泉……。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场所的特色和氛围。
  3.2 精神特征
  特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同特定的人工环境构成了场所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赋予场所一种总体的特征和气氛,具体体现在场所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与环境的反复作用和复杂联系之后,在记忆和情感中所形成的概念,这便是场所性的精神特征。对于环境中的人来说,场所精神使其获得认同感与存在感,这种认同感与存在感是深深地根植于复杂而神秘的人性之中,因而场所精神直接与深层的人类心理结构、意识形态相关联。
  四、场所性的本质
  4.1场所中人的行为需求
  开放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欣赏美景的机会,因此如何促进人们自发性的活动,如步行、休憩、观看以及一些简单的社会性活动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当户外环境质量好时,自发性活动的频率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自发性活动水平的提高,社会性活动的频率也会稳定增长。由此可见高质量的开放空间可以诱发公共生活的频率。开放空间场所性最基本的就是要创造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功能,又有根据人们的行为特点和需求爱好分清主次,统筹安排。
  4.2场所中人的精神需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说[2](见图2),说明人们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是其他需求的基础,较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后才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
  人在开放空间中不仅要满足自己的自然本能,满足其行为的功能,人又有区别于动物的特质,他们渴望美和秩序,有着更高的精神方面的需求。一个好的开放空间的塑造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还应满足其精神方面的需求。人们的精神需求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个整体中所蕴含的特征和气氛与人的需要是否相一致,这就是研究城市开放空间是否具有场所性的实质。
  4.3 自然的场所
  场所的自然性是指城市开放空间担负着协调人类和自然生态过程的作用,使人类的生活环境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持续发展。要想使开放空间成为真正人们生活的场所,就要充分的了解分析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状况,如场地中的地质、水文、坡度、植被情况。自然也为场所提供了阳光、水体、树木、鲜花和新鲜空气等从而使人们可以和大自然靠的更近。开放空间的场所性的营造要利用好自然环境,充分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要,特别是所在自然环境的地域特色和自然历史风貌
  4.4 人――场所――自然的和谐
  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的状态不仅仅需要开放空间环境建设过硬,最重要的在于能够为广大市民营造适合健康、安心、舒适的场所环境。良好的空间设计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时尚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尽情享受阳光、空气、绿色、人、自然与建筑构成的和谐的开放空间环境。
  五、 结语
  一个场所、一个空间之所以有存在的意义,在于其服务于人们的活动、从属于人们的行为。通过对开放空间场所性本质的探析,场所性塑造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放空间是否具有清晰的实体形态。
  (2)开放空间是否让人们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开放空间是否具有一定的含义。
  一个开放空间必须要具备这些最基本的要素,才能说它在场所性塑造方面是成功的。清晰的实体空间环境、在其中的人们的各种行为,从而产生的各种的心理感受,对开放空间产生向往,人们与实体空间环境的互动,使开放空间具有场所性,这样的开放空间才是充满活力的、存在的有意义的场所,才能让在此活动的人们充满归属感和愉悦感。
  参考文献:
  [1]诺伯格・舒尔茨. 常青译. 建筑的象征意义. 时代建筑, 1992(3)
  [2]马建堂.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