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熠

  摘要: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中学的田径课余训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针对目前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情况提出改善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
  Abstract: The school sports reform's unceasing deepening, some middle school's track and field after school training has made the considerable progres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poses improvement middle school track and field after school training countermeasur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middle school track and field after school training's situation the
  关键词:田径课余训练对策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After school training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周熠,男,汉族,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本科生。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组织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以代表队的形式,在课余时间里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比赛,其最终目标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输送体育人才。目前,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目标不一致,学校非常重视在各级比赛中的成绩,很少考虑为竞技体育队伍输送人才,长期以来存在的两个系统相互脱节的问题至今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一、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
  1.1管理工作
  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对管理就是训练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运动训练就是身体素质和技术的训练,把管理撇在一边;有的把管理和训练分割开来,认为管理就是领导的事,在训练中不抓管理,放松思想教育,训练作风松松垮垮,纪律涣散。据调查,所有的体育传统项目中学都有不同规模的学校田径代表队,即使不是传统校和试点校的中学,也在积极的创造条件开展此项工作。负责课余训练的管理机构,一般由主管副校长负责,在主管体育领导的领导下,由校办、教育处、总务处、财物处和体育教研组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并通过领队实行班主任、带课教师和带训教师同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训练方面的工作。一些基层学校追求暂时的名利,没有从长远眼光出发,而主办单位的竞赛规程,比赛体制也是以成绩为标准的,仅仅满足于参加市级或校际比赛,“出校名、扬校威”,对田径课余训练的工作缺乏创造性和前瞻性。
  1.2田径课余训练训练经费和场地设施建设
  训练经费是课余训练能否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训练经费是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所必需的维修、添置器材、设备、服装、营养补贴、参加比赛、聘请高水平运动员的物质保证。经费不足,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势必成为“无源之水”,充足的经费和可靠的资金来源是田径课余训练必要的物质保证。调查发现中只有极少数学校有社会资助开展课余训练,八成以上的学校仍然依靠学校拨款。另外,虽然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场地的建设,但总体上还不能满足课余训练的需要,调查发现有近1/3的学校至今还没有的标准室外田径场。
  1.3在训学生文化课学习
  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在青少年课余训练中一直是一对矛盾,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是困扰我国课余训练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调查发现:学校课余训练主要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近9成的学校安排的田径课余训练时间是2小时以上,从时间上来讲这对于高水平训练应该来说是够了,但是这势必对学生的学习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武汉市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研究
  2.1体教结合
  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田径课余训练工作开展较好的地方主要是采取三集中的办学模式和“三合一”的办学模式。其模式是由重点中学、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结合在一起办学,即由体育局、教育局、学校三家联合办体育,其特点是:第一,优势互补;第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改善训练条件,拓宽经费来源;第三,妥善、科学地解决训练与学习的矛盾。
  “三合一”的办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体教结合”。教育与体育两个系统应做到优势互补,而不是相互脱节,中学开展课余训练,既可以为学校提高高考升学率服务,也可以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现阶段体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更应考虑发挥中学课余训练的优势,解决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为青少年成才提供更多的选择。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应齐抓共管,共同磋商,降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门槛,改变以往高校仅仅为退役运动员或没有专项前途的运动员提供学业机会的做法,以激发起高校承办竟技体育的机会,在教育系统形成另一支竞技体育队伍,真正形成多强对抗的格局,教育系统形成层层衔接的人才输送体系,吸引有才华的青少年走上体育成才之路。
  2.2科学管理
  科学评估项目效益,调整项目布局,组织专家对武汉市田径课余训练的项目进行科学评估,确定优势项目,对优势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对中学课余训练的项目进行科学的布局,对按规划开展课余训练的学校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重点扶持项目成长性较好的学校,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投入的效益,建立滚动验收制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予以剔除。
  2.3改革制度
  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是保证课余训练的系统性课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得效益的。积极推动训练体制向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会化方向发展。打破课余训练体制的现有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学校应该以多种渠道谋取最佳方式,达到最佳效果。应该尝试把课余训练推向社会,挖掘体育市场的潜力,使课余训练与体育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调动社会各种力量,使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多个企业、个人进行投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办好业余训练。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情况提出了改善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对策,但是并不是说有了对策所有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而是要求各级学校、教育部门积极重视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文斌.教体结合抓好农村学校的课余训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5;(2):4
  [2] 方吉泉,王瑞芳,姚修荣.我国中小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9;(1)
  [3] 浙江市体委群体处,浙江市教委体卫艺处.浙江市“教体结合”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模式研究.1999
  [4] 左琳,王晓,谭建安.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学生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