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万成 黄亚娟

  摘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表现。本文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着重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众不同的工作对象,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生活因素,社会交往,教师本身因素;并提出了定期组织进修培训、减轻教师的工作负、关注教师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积极参加社交活动等解决办法。
  Abstract:The 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 tired is Masiluo needs the level theory the basic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unifies Masiluo to need the level theory, analyzes the 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 tired reason emphatically: Out of the ordinary work object, arduous teaching research task, life factor, social interaction, teacher himself factor; And proposed regular organization further education training, reduces teacher's work negativ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er to live, the building harmonious work atmosphere, to participate in solutions positively and so on social activity.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对策
  Key words:Masiluo needs the level theory university teacher occupation tired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林万成(1979- ),男,郑州大学在读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黄亚娟(1982- ),女,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学生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168-02
  
  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心理疾病,是用来描述人们不能有效地缓解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高所导致的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这种现象在高校中较为普遍,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如:工作热情锐减、厌烦教育、社会交往闭塞等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那么,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原因何在,又该如何解决呢?本文试图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解读,以供学者同仁商榷。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是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需要层次理论,具体包含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包括饥饿、干渴、栖身、性和其他身体需要。(2)安全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丧失财产威胁、职业病侵袭、严酷的工作条件等方面的需要。(3)社交需要。包括爱、归属、接纳和友谊。(4)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自尊、自主和成就等,外部尊重是指地位、认可和关注等。(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包括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高级需要的出现以低级需要为前提,一个人只有当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充分表现出来。但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并不遵照“全”或“无”的规律,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其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灭,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比重减弱而已。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是缺失需要,高级需要是生长需要,一个人的低级需要满足后,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但是高级需要越得到满足,人们就越具有从事这种工作的热情。因为高级需要永远无法完全满足,具有久远的激励作用。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笔者分析了产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与众不同的工作对象。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来自工作对象的压力有两个方面:(1)学生所处阶段。高等教育面对的是处于身心急速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而许多教师对自己期待较高,具有强烈责任心和成就欲,或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强烈的成就动机是教师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巨大工作压力,容易诱发职业倦怠。(2)学生就业难。近年来出现的就业难现象,使不少学生感到前途暗淡,学习缺乏积极性,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而当今社会对教师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教育质量的滑坡,问题学生增多,认为都是教师失职。这些问题较容易使教师产生失落感和委屈心理,最终身心疲惫,引起职业倦怠心理。
  2、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高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每天伏案钻研、备课、做实验或进行调查研究的时间远远超过八小时。压力过度容易引起认知、生理、心理、行为的消极反应,产生种种身心失调现象。高校旨在出人才、出成果,突出学术中心、科研中心地位的相关改革,在引导教师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同时,也拉开了教师们的收入差距,加之许多高校实行学分制――这些都给教师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3、生活因素。在社会上,高校教师享有较高的威望与地位,生活中,他们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拥有诸多鲜花和掌声。他们要面临住房、职称等许多生活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居高不下的房价给高校教室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一年的收入紧能购买几平方米的住房,大家只能望“房”兴叹。职称也是高校教师生活压力的重要因素,职称的前期准备和评审需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经济,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地位与生活压力的巨大反差,极易使教师们产生职业倦怠。
  4、社会交往。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重真理,轻功利,注重自我价值,注重自尊,不太适应世俗的人际关系。而劳动的个体性,又使得教师与外界社会合作的机会甚少,使之对社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一项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左右,在校外与人交往的只有12%左右。教师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发生的冲突,加之这种长期单调的生活方式容易引发心理疲倦,带来精神困惑,诱发职业倦怠。
  5、教师本身因素。高校教师的个性心理差异是产生职业倦怠的内因,有些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名利得失,产生愤怒、压抑等不健康心理,或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不能正确对待,产生挫败感和倦怠感;还有些教师人格存在缺陷,不能采用适当的策略缓解或释放压力,极易引发职业倦怠。
  
  三、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困扰的对策
  
  1、定期组织进修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也要不断更新知识。除教师自己努力自学、刻苦钻研外,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进修或培训机制,组织他们参加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会,拓宽教师的视野与见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让他们站在学术前沿为学生们授课,克服由知识不足带来的职业影响,抑制职业倦怠。
  2、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研究表明个体的工作负荷与工作倦怠,特别是情感耗竭维度具有稳定的强相关性。高校可以增加教师们学术研讨、交流时间,减少他们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与科研。
  3、关注教师生活。学校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关注教师的生活,筹措集资房,为教师谋福利,改善教学条件,制定健全的评定机制,鼓励教师脱产学习进修,解决学历问题。如果解决了教师们生活上难题得以解决,没有后顾之忧,干劲足了,其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也会得到克服。
  4、营造和谐工作氛围。职业倦怠毕竟是身心疲惫日积月累的结果,需要长期的身心调养。因此,一方面应鼓励教师个人多渠道实现自我,另一方面学校可向教师提供自助式心理咨询,唤起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兴趣,使他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压力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恰当的期望值,能够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并主动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5、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教师们自己也可以适时开展一些工作以外的爱好和创造性活动,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放松方法,学会调节情绪,舒缓精神压力,拥有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有效预防或缓解职业倦怠。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教师个人问题,而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其解决也不能只依靠教师个人的积极努力,还要靠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三方面都积极行动,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才会得到抑制,我们的教育才会有长足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才能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
  [1]闫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7(19)
  [2]张文,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3]吕堂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7);
  [4]陈志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职业与教育, 2007(20);
  [5]陈宇航,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前沿,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