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苏菡
摘要: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只在懂得有关语文知识和理解课文,接受课文思想的教育,还在于学会阅读,特别是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情感、价值观念,在全方位的活动过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素质培养。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人得到发展,而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无论是信息的积聚,还是思维的发展、个性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71-01
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的改革,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内容,这些对于广大教师和莘莘学子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是,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面对语文教学这种颠覆性的变化,感到“山重水复”无从下手,产生了“疑无路”的困惑。无论是在备课、讲课还是在评课的过程中都是很茫然的,所以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进行课程改革好像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面对着这一新的巨大挑战,尽管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改革的文章和专著颇多,仅是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的文本就数不胜数。但是这都属于理论层面的探讨,真正对理论是如何应用在实践当中的研究很少。也有为数不多的实践上的探索,但也都属于设想还没有在实践领域真正开展起来。还应指出的是尽管有些教师已经在实践领域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但都是针对某一方面的,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多说等等,未形成完整的教学改革方案。而能够扎实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改革,然后对实践的效果进行经验性的总结的却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新课程标准作为一个新事物,它不可避免地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它需要继续不断地创新与突破,它的理念也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更新。新课程标准实施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在对新标准不折不扣的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本着“实践出真知”的态度,重新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思考。课程标准较教学大纲而言是站在课程的高度去关照教学,因此把“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作为核心的理念,但是作为导向,新课程标准又有一些功利化的痕迹,还没有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升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阅读课一直是高中语文的重中之重。就阅读教学而言,改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种流派争奇斗艳,各种风格彰显异彩。但是就笔者的体察了解,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教学内容和方式看,基本沿袭了课改前的那套模式,或者说,变化不大,只是在某些环节有改变。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了阅读教学令人欢心鼓舞的改变,如学生主体地位的恢复,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设置讨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先进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在古诗文教学中突出朗读等等。但是,与任何改革的过程一样,我们必须看到,在较大一部分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深入细致地剖析上面教学设计为我们折射出的问题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制约着当代阅读教学发展的最核心的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功利化倾向,语文教育给了阅读教学太多的任务,教师和学生往往也是希望通过阅读教学得到更多的收获,所以阅读教学一直是背着沉重的包袱在艰难地喘息着。还有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视不够,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其根源在于学生缺少批判精神,而缺少批判精神的讨论是无效的。
一、阅读教学功利化的痕迹
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只在懂得有关语文知识和理解课文,接受课文思想的教育,还在于学会阅读,特别是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情感、价值观念,在全方位的活动过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素质培养。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人得到发展,而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无论是信息的积聚,还是思维的发展、个性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中作为基础的信息获取往往被忽视,而作为上层建筑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却倍受关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这就在导向作用上强调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以鉴赏为主要内容的。鉴赏是一种主观活动,它要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坦率的讲,如果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确实没有感受到美,难道就能说他没有完成阅读的任务吗?这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反思的一个问题。尽管有的老师认为获取信息的能力应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锤炼完成,高中阶段重在体验感悟,但是知识飞速发展的现实已经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相应收集信息的能力也应有所提高。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导向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竭尽所能地去设置问题、安排训练、拓展体验,而对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却不屑一顾。结合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尽管新课程标准要适应全国的教学现状,但是作为导向,还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度超前,彻底清除其中的功利化痕迹。
二、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不够
新课程只是强调了让学生”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并没有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重点特殊强调。对于批判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对其重视的不够。应该把批判作为思维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不能仅是作为一种能力培养。“能力”主要强调的是具备不具备,而“思维”是具有惯性的,“思维”较之“能力”更能体现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分辨事物的主动性。如果只是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很容易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仅是分辨正确错误、美丑、好坏,并没有形成一种习惯,只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性思维对于整个时代、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国家而言,其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在高中阶段如果提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那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意义是深远的。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传统思想中中庸思想对于当代学生还有着深刻的影响。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大力搞讨论探究,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刚开始时还能忠于自己的想法,但是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多种见解不断涌现出来,如果不具有批判性思维,那么就会在其中迷失自己,人云亦云。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意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换而言之,我们应该在平时就培养一种习惯,一种积极主动地对于任何问题都用批判的眼光来看的习惯。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作为直接指导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改革步伐可以再大一些,彻底屏除功利主义思想,突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那么才能重新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使其破茧而出,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以及阅读学习的理想境界,把阅读推向更高的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