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晓平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和省支持“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放在财政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支农投入。完善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创新财政支农惠农体制机制,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整个财政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年来,各级财政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服务“两个率先”的要求,支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十六大以来至2007年省财政累计安排“三农”各项投入747.4亿元,年平均递增37%。2008年预算安排“三农”各项支出280亿元,比去年增加50亿元,增长21.7%。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为财政支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继续把财政支农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支持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全面改善农村面貌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确保财政支持“三农”资金增量每年都有明显增加,农民从公共财政中得到的实惠每年都有明显提高。要深化农业投入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财政贴息、投资参股、以物代资、以奖代补等行之有效的投入激励机制。要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突出支农投入重点。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和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逐步退出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直接投入,确保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各项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倾斜,重点向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农民生方面倾斜。要完善涉农资金的筹集制度,对于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财政部门应本着公平的原则无偿足额提供,省以上财政要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对准公共产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和外资,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拓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来源。
  二是完善强农惠农财政政策体系。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支持“三农”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提高我省支农惠农政策含金量。健全农业补贴制度,较大幅度增加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以及生猪、奶业和油料等面向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完善补贴机制。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抗灾准备制度,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支持灌区末级渠系改造等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复垦、整理,支持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灾后重建和恢复农业生产。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等的补偿标准。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激励机制,让农村贫困人口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支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农村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号角,财政部门应该趁势而为,迎难而上,进一步转变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财力支持。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土地流出方给予财政补贴等,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支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是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加大对合作组织的财政直接扶持力度。并且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涉农贷款向合作组织倾斜,帮助合作组织做大做强,使农民合作组织成为扶持“三农”的重要载体。支持发展农村金融,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通过对在农村新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给予奖励、对新增加的“三农”贷款给予风险补偿、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涉农服务缴纳的税收给予返还,促进金融服务面向农村,促进信贷资金流向“三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输送血液。
  四是支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能解决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还将通过提供剩余劳动力和农副产品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智力和物质支持。按照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的思路,按照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充分运用税收、补助、贴息、参股经营等政策手段,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健全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五是支持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破解“三农”难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促进农村礼会发展上,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闱,努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南政府承担农村“义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政府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是支持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进村入户,支持经济薄弱地区乡镇文化站建设,组织实施好“送科普、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促进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障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健全农村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财政支持农民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筹资标准和实际补偿比率,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环境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责任编辑:李克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0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