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日企做领导的中国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 文

  东芝陶瓷的中国人部长辛平
  
  2005年7月,在世界半导体产业居于龙头地位的日本赫赫有名的东芝陶瓷株式会社,在宣布人事调整结果时,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因为在这个“很日本”的传统大公司中,破天荒第一次把一位中国人提到了企业最高管理层――开发研究所部长的职位,这位中国人就是国际陶瓷领域的技术专家――辛平博士。此前辛平博士在东芝陶瓷工作已整整13年,就在1999年,来公司工作仅7年的辛平博士被公司破格提升为技术研发所课长,成为东陶最年轻的课长之一。而在做了6年主任研究员(课长)之后,又一次被破格提升为部长,也是中国人在日本大企业中的首位部长。
  东芝陶瓷的用人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辛平之所以能一再受到垂青,自有其过人之处。辛平1986年赴日留学,取得东京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世界陶瓷领域的顶级企业――东芝陶瓷株式会社工作,以其出色的技术能力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在陶瓷技术上的天份,很快成绩卓著。他发明的半导体单晶硅热处理技术申请专利成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瞩目。他在控制单晶硅缺陷技术领域也发表了多篇论文,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影响。2001年,他又以陶瓷粉体成型特性的评价方法为题的学术论文获得了国际知名的若林论文奖,从而奠定了他在陶瓷领域的前沿地位。以后他在陶瓷、石英玻璃等无机材料领域多有发明,成为站在国际陶瓷领域最前端的技术专家。多年来他在陶瓷技术研发上共获得30多项专利技术,大大高于每名技术专家握有5―6项专利的平均数,为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非常显著。
  除了在技术领域的骄人成就,企业看中的还有辛平博士的领导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无论是做课长还是部长,辛平不仅自己一直站在工程材料领域的最前沿,而且他带领的研发部门也是企业最有活力、创造力,创造经济效益最多的部门,他手下的研发人员在他的指导下,眼界开阔,思路清晰,是企业里最具潜力的优秀的科技人员。
  同时辛平的社会活动能力也得到企业的赞赏。作为中国人,辛平在中日两国学术交流上,不仅架桥铺路,而且颇有成效,成功促成了东芝陶瓷和中国清华大学的合作,东陶在清华大学捐建了一个先进陶瓷材料展室,为今后进军中国市场铺路,辛平博士也作为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兼职教授,成为中日两国在此领域的纽带桥梁。
  另外作为在日中国学者材料学会会长,辛平也发挥了一个国际陶瓷专家的影响力,创办了一个汇集世界材料科技精英的国际材料学术会议――国际先进材料科技论坛。这一切都令东陶对他刮目相看,也是他成为东陶部长的实力所在。
  
  日产汽车的中国人女课长钱祝慧
  
  钱祝慧在赴日前已是中国的专职律师,1994年自费留学日本,1998年在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院取得法学硕士学位后,就职于同样是日本大企业的NEC法务部,2003年升任法务部主任。2004年钱祝慧转职来到日产法务室。相较于日本其他大企业,日产由于由法国雷诺公司控股而且在全球有很多子公司,所以公司里的役员和部长中欧美人很多,可以说非常国际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企业。
  2005年,刚刚来到日产一年的钱祝慧升任日产法务室国际法务课长,也是日产在日本聘用的中国人里第一个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中国人课长。大企业生存竞争激烈,女性人员升职尤为困难,然而钱祝慧胜出了。企业对她的评价首先是她出色的业务能力。因为是国际化公司,日产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日语,所以即便是和公司内各个部门的人沟通,除了日语之外有时也要使用英语,法律文书的起草和谈判更是一律以英语为主,如果是中国项目还要同时使用中文。在法务部这样一个对语言和文字能力要求非常高的专业部门内,能够同时流畅和精确地使用三种语言,而且不仅拥有在中国法律界和在日本大企业工作的丰富专业经验,还能将其充分发挥到现在的工作中,工作成绩令人瞩目。另外,除了专业水平要超群,还要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钱祝慧能够指挥团队工作,顺利地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进行协调,与商业谈判对手进行谈判。
  升任管理职后,钱祝慧也不负众望。公司对管理人员每年都进行必达目标和高端目标的年初设定和年底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业绩奖励报酬。在评定中钱祝慧是该部门内,包括日本人和法国人在内的10个管理人员中惟一一个连续两年100%达标的人。
  现在钱祝慧主要负责日产在全球范围内轻型商用车业务相关的项目,同时兼管与日产乘用车业务相关的中国(含港澳台)地区项目,是日产法务部门业务量最多的课长。
  
  派遣会社的中国人经理王向东
  
  由于个人原因,采访结束后王向东(化名)不想公开自己的身份,但他讲述了自己8年的经理生涯。王向东本来是做技术工作的,1998年从就职的日本大公司转职到关西的一家中小型日本公司,这家公司以人才派遣为主。2000年初,公司领导找到他,让他做管理工作,并向他提出公司将大批招募中国留学生就职,让他负责这项工作。王向东当时很犹豫,因为做管理工作,就意味着将远离自己从大学到博士一直所学的专业,从此改行做人员招聘管理工作。搞技术的人都会理解这份难以割舍的感情。犹豫了3个月后,他还是回到了公司本部,担起了这份为公司招揽中国人技术者,并做好管理协调工作的担子。
  这时公司里还只有几名中国人,但这几名中国人出色的业务能力、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和由此为公司所带来的良好的信誉和利润,都使公司的决策者看好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实力,王向东上任后开始了大张旗鼓的招聘在日中国人就职的工作。
  由于王向东在国内时也有过做管理工作的经验,他就根据在日中国人的特点,专门制定了几条招聘中国员工和在工作待遇方面的政策,在得到公司同意后开始实施。首先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他向公司提出,若招聘的中国留学生在外地,因工作迁移按规定由公司支付的50万日元的搬家费,改为把50万日元直接付给个人。其次公司对技术人员中持有各种资格、高学位的人都有一定的奖励政策,对中国人又增加了一项,即把对日语的掌握程度也列入其中。
  因是派遣公司,很多中国人工作时都有先在日本干几年,利用被派到日本一流企业工作的机会,增长见识和阅历经验,以后回国发展的打算。王向东建议公司在中国建立几个据点,这样既可为从公司辞职后回中国的中国人员工提供回国后可立即工作的岗位,也可为公司拓展发展空间,大家也可以安心工作,积极学技术、学日语,个人、企业都可得到最大的利益。
  在王向东的主持下,公司发展迅速,中国人员工更是成倍增加,很快占到全公司员工的80%左右,王向东也就成了公司里的管理骨干。现在王向东已在这个岗位上干了8年之久。
  
  在日本企业做领导的秘诀
  
  在采访中,这几位在日本企业任管理职位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人在日本企业升职做管理工作,不仅要求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出色,还要优秀到无可替代,这样才会被日本公司聘用。
  辛平博士讲,技术基础和实力是中国人在日企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持学术技术和企业实际应用技术处于最高水平,是中国人在日企管理日本人的基础。此外做管理工作,还要深入理解日本的文化,理解日本企业的文化,使自己的思维方式与日本企业文化相适合。另外还要理解日本的文化不是停留在语言交流上,而是要从深处去理解,遇到日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如手提一个1公斤重的东西也要有安全措施,中国人往往会觉得很可笑,但你要深入了解正是这样的细致入微,防患于未然,才成就了日本产品的精良质量和企业的有序管理,你就会心服口服地这样做,反之,你不会认真执行,而日本人对你的不理解也会感到可笑。
  在国际化较高的日产工作的钱祝慧认为,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不必勉强迎合日本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因为中国人和日本人及其它外国人拥有不同的文化和成长背景及职业经历,同时又有对日本社会的多年了解,这是外国人的优势和武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轻易放弃它而过分地去“入乡随俗”,那样的话日本人反倒越发按照日本的模式来要求你,反倒越来越不好做。
  如在参加公司专为外国人管理人员组织的一次“跨文化讨论会”时,公司让员工谈日本人工作方式的优缺点和外国人与日本人共事时遇到的障碍以及克服障碍的方法和自己的体会。将近30个不同国籍的外国人管理人员参加了这次讨论会,绝大多数人的意见都是:入乡随俗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应该让日本人时刻认识到“外国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想法”,并且在新生日本文化的前提下,尝试将自己认为更合理更好的工作方式推荐给日本人并让日本人接受。
  在日本中小企业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王向东认为,在日企做管理工作与他在中国国内做管理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放在人事关系上的精力。在中国做管理工作,90%的精力放在上下级关系、周围人事关系上,相比起来日本要轻松许多,但也绝对不是不重要,在日本主要看成绩,但人事关系也绝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氛围好,在日本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到,日本的人事关系同样非常重要,但往往在水下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9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