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从学生方面来看,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诱发学生多问、敢问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教师既要给出学生“自己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己话”的权利,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获得自我满足,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并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时时处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来并不说明他们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老师积极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许多教师采用“空白设疑”课堂提问法,如将《变色龙》的“变”宇,《愚公移山》的“愚”字等课文的关键处,作为咀知故问的设疑空白点。(A、变色龙在“变”中又有“不变”,这不变的一点是什么?B、愚公“愚”吗?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学生探究和讨论的兴趣。通过短兵相接的刀枪唇剑,学生悟出:A“变色龙”多变、善变但媚上欺下的本质不变的道理;B愚公移山的方式之愚,但精神不愚的结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学生的发散思维、辩证能力得到充分锻炼。通过设疑,不仅使学生深入领会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培养了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从字面、字缝、宇背、字外上下求索去学习语文的治学本领。
第二要旁敲侧击,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巧设问题,吸引学生。有意识地把设问的过程当作开启学生思路的过程,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思路梗塞时巧言启发,在对立或矛盾中诱其比较,站在新的角度,新的层面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使他们思维向纵深拓展。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最后一课》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小弗郎士趴在自己的课桌上感受最后一课的庄重和严肃。当韩麦尔喊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窘态十足。这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在学生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样面对的?老师的态度如何?”这个提问将课文的学习迁移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把语文学习引申到广阔的生活层面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产生的共鸣、感悟、联想倾诉出来。使学生产生新的求知欲。这种迁移式的提问面向全体,使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留心身边的小事,积累生活素材,勤于观察周围事物的欲望。同时学生将讲述的故事迁移在作文中会使作文真实生动、朴素充实,进而形成宝贵的文风。
第三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难的大问题,可以科学地分解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步步诱导,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解决难题。设问要结合学生年龄、科研课题、能力实际,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而使学生望而却步,甚至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单而使学生骄傲自满,思维情性滋生,这样对于他们素质的提高毫无价值,有序地结合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正确利用知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又避免了语文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第四要适时设问,随机应变。设问的目的在于解决疑难,而不是把学生问倒,更不是作为花絮点缀课堂,创设“学生活动”的形式。是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容易造成课堂冷场;过晚发问,学生勿需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毫无所值。此外,还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问题的难度,切入的角度。提问的方式,以把握知识要点,训练重点和教学进程。《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菩变”,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学生的热情高涨,“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他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看风使舵”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教学《范进中举》这样的文章,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品写的范进,当他清醒的时候并不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这对表现他一见报贴喜得疯起来,有什么作用?”“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哪一处透露像范进那样喜极发疯的并非他一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经过一番阅读,思索和讨论。它涉及文章主题,写作特点等许多重要问题。如果我们按传统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讲下去。就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和热烈讨论的兴趣,也不可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诚然不够,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问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