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等生学习数学存在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祝艳

  从教几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现,中等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多困难,他们在学习上很努力,听课也很认真,课堂笔记做得很好,可就是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令人很失望。在他们看来每节课都认为懂了,作业也会做,可隔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这些中等生的智力不差,其他科成绩或技能也较好,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显得很无助,数学学习品质和能力总是落后于优等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经常提到 “抓两头,促中间”,但往往中间“促”的力度不够,方法不力,以致使这些中等生的潜能没有被开发出来,使他们显得很平庸。
  中等生的这种困境是如何形成的呢?经过考察和反思,这些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只是模仿教师教授的解题方法,自己真正动脑得少,笔记记得多,课后看得少,对问题的本质思考,回味得少。他们在学习中总是在“照葫芦画瓢”,亦步亦趋,师云亦云地读书、解题,欠缺思维的积极与求异性,没有从小学的模仿学习过渡到初中的“领悟”层次,导致较长时间学不得法,就此陷入困境,并造成恶性循环。他们认为懂了,并不是老师要求的所谓懂了。那么如何帮助中等生尽快摆脱数学学习的“临描”式困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秀的数学学习,不只是取决于数学学习行为,更是取决于数学学习习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度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也就是在数学学习中习惯的重要性。如果中等生对所学的知识习惯了多问几个为什么?把知识习惯性地运用于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就不会总是“照葫芦画瓢”,总是处于模仿状态。
  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数学学习的“心力萎顿”
  中等生中有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力萎顿”现象,长期地努力和成绩的反差,使他们身心疲惫,从较轻的担心到恐惧,从轻微的沮丧到绝望,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成长的力量和学习的有效性。针对这种表现在学生的通病上看,做教师的要求还给学生希望,在困境中去培养学生独立的意志力,在挫折与困境中学会自强,消除他们的主观无能感。在作业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我们教师一定不能归罪于学生笨,理解能力差,而是要指出问题的结症所在,变换他们的思维角度,把问题归结于“努力不够”,再进一步就可以达到目的。对于做得较好的地方给予表扬和发挥长处,错的地方给予善意的批评和矫正,决不能“当头棒喝”,使其心理负担更加沉重。
  三、激发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显性兴趣
  人的动机源于内心的需要,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心有自己的期盼和要求,从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学习需要。这些需要较为抽象,主要表现为流露外表和藏于内心深处两种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不同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能够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对学生学习活动整体把握。例如,当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时,教师应能够寻找有效的方法使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当学生情绪比较低落时,教师应能让学生重新振奋起来等。
  四、尊重中等生的个性差异,开启他们的智慧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安排教学内容出发,以达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班级中的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对待满足个别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个别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启他们的学习智慧,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 给“不举手”的中等生展示的机会
  由于学生之间个体性的差异,部分中等生性格较为内向。这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提问,但是受到自身性格的影响又不敢主动回答问题,害怕万一回答错了被学生笑话,因此心理上对回答问题较为抵触。教师教学活动中应注意照顾这部分学生的情绪,不能让其养成不回答问题的习惯,更不能让其觉得教师忽视了他们。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并多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的障碍,使其主动投入到回答问题的活动中去,不断锻炼他们的胆量,激发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表现的欲望。
  (2) 给“胆子小”的中等生质疑的机会
  学生中存在不少“胆小”的学生,他们遇到问题往往不会主动地向教师或者学生请教,害怕教师或者学生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不回答。针对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鼓励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当“胆小”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积极耐心地讲解,同时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使其逐步走出“胆小”,这样课堂会因为“胆小”学生的参与更加活跃。
  (3) 给“要面子”的中等生改错的机会
  学习过程中,部分非常“要面子”的学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但是在同学们面前,他们会觉得很没面子,如果教师不采取一定的方式挽回这部分学生的“面子”,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给这些“要面子”的学生一些弥补的机会,善于倾听他们的想法,找到他们所犯错误的真正原因,鼓励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行为,并勇于承担错误。这样以来,不但留住了这些学生的“面子”,而且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之,帮助中等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寻求妥善的措施,多角度、全方位地关注他们,鼓起他们数学学习的动力,所谓“抓两头,促中间”,促的得法,促的有力。这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我们为之而长期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31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