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享经济研究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集中“分享经济相关概念的研究”、“分享经济的驱动因素研究”、“分享经济的风险研究”及“分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四个方面;存在“分享经济平台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较少”,“如何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协调激励措施以确保SE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等问题;“将基于特征的信任和基于过程的信任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适合协作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类型”等是未来可关注领域。
  关键词:分享经济;可持续发展;述评
  一、引言
  当前分享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2016年分享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发展分享经济的国家政策陆续出台,为分享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政策红利。《中国分享经济报告2017》中指出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学界也对分享经济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为帮助学界了解分享经济领域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学者对分享经济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综述:Cheng运用共引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分享经济领域的关键主题,包括: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及其影响、分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Huume等则使用Prisma协议对分享经济的多个实体有关的各种信任研究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分享经济信任的前提是平台信誉、交互体验等。此外,董啸天等对分享金融的模式、特点等进行了梳理。
  由前述可知,目前有关分享经济的研究述评,主要是从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信任、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回顾了现有分享经济文献,并未涵盖有关分享经济的概念、驱动因素和风险的研究成果。此外,目前学界对分享经济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还也没有统一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分享经济是一个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有的学者则认为当分享经济是所有企业的共同选择时,其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地分析。为此,本文拟在梳理分享经济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分享经济的驱动因素、风险和可持续发展共四个方面评述现有文献,以帮助学术同仁更好地把握分享经济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分享经济相关概念的研究
  分享经济也可以称为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以下简称SE),最早由Marcus等提出的,他们用协同消费描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个体通过第三方市场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直接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通过共同消费商品或服务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随着互联网的发展,2010年Botsman等的研究认分享经济的核心是分享,SE概念才真正得到普及。他们在另一篇著作里将SE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代码分享;第二阶段是生活分享;第三阶段是离线资源的分享。对SE的狭义理解主要是强调协同消费,以租代买,如蔡斯将SE称为“人人”分享。而广义的SE已经不局限于以租代买,而是所有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都可以分享。
  关于SE包含的要素,有学者提出SE包含闲置资源、分享网络平台和众多参与者三个要素。还有学者认为SE包含除了上述三个要素,应该还包含获得收入,包括网络租借、网络二手交易和网络打零工三种获得收入。
  關于SE类型,罗杰斯等认为SE可分为产品服务系统、再分配市场、协同式生活的方式三种类型。肖小勇等则把上述三类SE统归为分享消费,把分享生产设备、分享金融、协作设计、协作制作等归纳为分享生产,把开源课程、技能分享和众包知识等归为分享学习共三种SE类型。吴晓隽等在肖小勇研究的基础上把分享金融单独列为一类,包括众筹、个人对个人借贷、补充货币和联保。此外,赵景华等从分享资源所有者的性质和市场定位两个角度对SE进行了划分,分为个人资源分享的营利性SE、组织资源分享的营利性SE、个人资源分享的非营利性SE和公共资源分享的SE四类。
  关于SE的理念,董成惠认为是使用权的分享,通过重复利用产品,充分利用每一个产品的价值,减少新产品的消费。王家宝等则认为SE的核心理念是以闲置资源换取经济收益。此外,胡志平等指出SE的发展理念旨在增强人民福祉,让全体人民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结合以上观,我们认为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从前述可知,目前学者们主要从SE的要素、类型、基本理念等角度对SE进行界定。学者们对于SE的概念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强调使用权的分享,强调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散的资源,实现供需双方快速匹配,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三、分享经济的驱动因素研究
  目前研究发现SE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用户方面的驱动因素、卖家方面的驱动因素和宏观经济方面的驱动因素。
  (一)分享经济用户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
  随着SE作为新的消费观念被广泛接受,相关学者针对用户参与SE的驱动因素展开了研究。
  1. 用户经济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
  M?觟hlmann从B2C汽车共享服务市场car2go和C2C在线社区住宿市场Airbnb中收集调查数据,揭示了用户采用协作消费主要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Hamari等也从协作消费网站注册的人员中收集数据,结果显示参与协作消费的动机来自经济收益等。Forno等则采用案例研究也发现经济因素是用户选择交换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2. 用户信任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
  Ert等通过对Airbnb上的数据和受控实验的实证分析发现,客人从卖家在平台上的照片中推断主人的可信度,并且他们的选择受到这种推断的影响。Mcevily等则将信任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微观基础与组织的宏观基础结合起来分析,认为信任是用户参与SE的主要影响因素。
  3. 用户参考群体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
  崔伟等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用户参与分享经济的行为意向受到来自他人的主观规范的正向影响。常亮则根据扎根理论,深度访谈了Uber使用用户,发现认为社会参照规范和个体心理意识是影响分享消费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   4. 用户个性习惯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
  张帅等研究发现认知效益是用户参与SE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王念等则调查了用户生活消费品的使用习惯和分享情况,结果表明单次使用时间越长的商品分享程度越高分享。具有独特消费偏好的用户也是促进SE的原因之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自觉、精神分享自觉、新生活方式的自觉等会影响用户的分享消费行为。此外,在协同消费中可能存在态度-行为差距:人们积极地看待活动,说出好的东西,但这种好的态度并不一定转化为行动。
  (二)分享经济卖家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
  Ert等通过对Airbnb上的数据进行受控实验的实证分析发现,如果客人认为房主照片的可信度越高,则房子被选中的可能性也就越高。M?觟hlmann则通过对B2C汽车共享服务用户的调查,测试了定量研究的选择决定因素的框架,结果揭示了卖家的服务质量也是促进用户再次参与SE的重要手段。
  (三)分享经济宏观经济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
  SE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新经济环境下的资源供需匹配问题。SE为社会分享自己闲置的物品提供了交换分享的可能。除了新理念,用户往往受到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驱使。SE也可以被视为一个利基,尤其是在乡村地区,乡村居民物质资料与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驱动了分享经济在农村的发展。此外,失业率上升,网络市场的技术可用性增加,也推动了SE的增长。
  SE涉足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其发展与繁荣的原因是用户、技术、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前述可知,目前SE驱动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方面的驱动因素,较少涉及卖家方面的驱动因素,未涉及平台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也未研究这些驱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多数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使用SE的用户之间,没有考虑到未使用SE的用户的情况;一些研究只是调查了用户使用SE的意愿,而不是实际的行为。未来研究: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平台认证信息对信任建立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平台信任机制,将基于特征的信任和基于过程的信任相结合进行研究;加强卖家和平台方面的共享经济驱动因素研究;关注到那些未参与SE的用户群体,研究他们不参与SE的原因;也可以多调研和研究适合协作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类型。
  四、分享经济的风险研究
  目前研究发现,分享经济的风险主要有市场失灵风险和政府失灵风险。
  (一)分享经济的市场失灵风险研究
  导致市场失灵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公共品问题、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三类。现有文献发现,市场失灵风险主要表现在诚信风险、道德风险、歧视风险等五个方面。
  1. 分享经济的诚信、道德风险研究
  SE降低了交易的门槛,如果平台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目前分享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出借人担心由于承租人的不可观察的行为而导致对借出物品的损坏。由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行为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道德风险。
  2. 分享经济的歧视风险研究
  当一个平台获得绝对权力时,可能会造成歧视行为。Edelman等在Airbnb的一项实验中发现具有明显非裔美国人姓名的客人的申请,被接受的可能性会降低。
  3. 分享经济的的安全风险研究
  信息分享与信息安全之间可能引發冲突。一方面,当前诸多领域的SE都处于发展初期,其服务和产品的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不足。SE“去专业化”的特征,会造成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分享平台汇聚交易双方大量个人信息,如果这些数据可以买卖,将导致隐私外泄,而如果被不法利用,则直接损害个人隐私和经济安全。
  4. 分享经济的负外部风险研究
  SE可能会带来负外部性。例如,业余的专车司机由于不熟悉路况而延长乘客的乘车时间,或者造成道路拥堵;无序停放的共享单车,将会扰乱公共交通秩序,影响正常通行。
  5. 分享经济的垄断风险研究
  SE平台搭建初期,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会形成群聚效应,进一步可能形成新的垄断势力。SE也会产生新的技术垄断,分享平台占据交易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交易方式、结算工具等关键要素由平台决定,这种垄断技术优势可能产生垄断风险。
  6. 分享经济的金融风险研究
  多数共享单车企业依靠投资维持运营和发展,一旦出现融资困难或者擅自违规挪用用户押金,若企业破产,将产生金融风险问题。
  (二)分享经济的政府失灵风险研究
  有研究发现,政府失灵风险主要表现在税收风险、立法风险和监管风险三个方面。
  1. 分享经济的税收风险研究
  税收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税制要素不明确;二是税收征管困难;三是税收法规不明,税款大量流失。
  2. 分享经济的立法风险研究
  在SE发展初期,相关监管部门由于无法可依,也不知如何执法,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行业失序。SE的发展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冲突也引起了不少法律问题,例如国内的滴滴快车等专车曾涉嫌非法运营,因资本的注入采取低价补贴,也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竞争秩序相左。SE与现有的行业准入、劳工保护等社会规则也发生了冲突。因此,带有互联网基因的SE具有跨地域、跨行业的特征,由此产生的新型商业模式利用现有法律法规难以厘清责任。
  3. 分享经济的监管风险研究
  SE的边界不受传统市场空间限制。平台企业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多的缔约机会和缔约条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平台企业已成为经济活动的组织主导者。可能会借助大数据等信息优势,利用现有监管漏洞,不承担社会责任的风险,这引起了人们对其潜在风险的担忧。政府不能简单地允许SE的进入,而是要制定政策,允许分阶段进入,以确保社会的受益。如果政府失去对SE的控制,它的弊端就会出现,并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由前述可知,目前SE风险的研究主要包括市场失灵风险和政府失灵风险。然而,SE的不同产品市场是有区别的,需要有差异化的监管回应,监管机构有责任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他们正在监管的是谁,需要监管什么。分享平台连接的是陌生的圈子,未来平台研究需要引入征信机构,评估产品或服务提供方与消费方的信用水平、行为习惯等,进行风险控制研究。未来研究还需关注如何通过创新,竞争和管制同时塑造SE的新制度?随着SE的成熟,个人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差异越来越难以区分,未来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润似乎趋于一体化,这是否影响到监管的性质还有待研究。SE时代P2P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分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SE的产生与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些因素也为SE的发展和加速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SE能够通过经济主体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缓解过度投资、过度消费等市场问题;化解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社会问题;增加互利互惠,增强社会联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市场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Heylighe也指出分布式智能将为SE提供一个通用的媒介,有效地匹配供给和需求,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贫困、稀缺、污染等问题。邵洪波等进一步指出SE消除了资源的非连续性,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逻辑,对社会而言也实现了帕累托改进。此外,徐蕾等认为只要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SE便有用武之地。
  Nguyen指出,SE下的商品与服务供给显著降低了创新创业成本,SE通过产权结构改革,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率的同时,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这些都为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
  然而,也有学者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夏莹认为SE迅速成长为垄断资本,分享资本在其现实的运作方式中,不仅没有带来对沉淀资源的循环利用,反而在资本利润的推动之下带来了更多资源的浪费性生产;王冬利则认为SE虽然降低了一部分社会成本,但同时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此外,Martin等认为当所有企业都选择SE时,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前述可知,尽管有少数学者质疑分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SE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是一个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我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明朗,少数学者的疑虑是可以得到解决的,SE的发展不是昙花一现,是可持续的。然而,目前研究收集到的数据集,只包含公开发布的用户生成内容,且收集的数据集多为截面数据,降低了评估SE持续演变的潜力;如何能够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协调激励措施以确保其运营寿命的研究还很少;目前学术界对分享发展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分散、零星的阶段,涉及到具体层面、操作层面仍需要很大努力,特别是有关分享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更是缺少。未来研究:在平臺建设上,SE要求各方都能获得完整可靠的信息,用户依靠平台评论决定是否购买和购买什么,因此验证评论的有效性的研究将是重要的;关注平台公司如何自我调节生态系统,因为平台对SE的发展很重要,鼓励创新、公平报告和欺诈保护将是平台建设重中之重;在研究方法上,要重点加强对分享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同时可以采用民族志方法对平台上的“亲密商业化经济”进行研究;现有的SE公司与传统公司的冲突,需要研究一个优势模式来调整各自的利益,以实现各自的优势。
  六、结论
  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发现,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分享经济的概念”、“分享经济的驱动因素”、“分享经济的风险”、“分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一些领域。然而现有研究中仍然存在以下可以完善的地方:目前SE驱动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方面的驱动因素,极少涉及平台方面的驱动因素研究;多数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使用SE的用户之间,没有考虑到未使用SE的用户的情况;一些研究只是调查了用户使用SE的意愿,而不是实际的行为;目前研究收集到的数据集,只包含公开发布的用户生成内容,且收集的数据集多为截面数据,降低了评估SE持续演变的潜力;如何能够与主要利益相关者协调激励措施以确保SE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很少;目前学术界对SE发展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分散、零星的阶段,涉及到具体层面、操作层面仍需要很大努力,特别是有关分享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更是缺少。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以下方面: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平台认证信息对信任建立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平台信任机制,将基于特征的信任和基于过程的信任相结合进行研究;SE平台在设计网站时可以尽量避免用户潜在的偏见;了解适合协作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类型;可以收集用户在平台上协作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纵向的实验设计研究;需要关注到那些未参与SE的用户群体。随着SE的成熟,个人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差异越来越难以区分,未来的个人利益和公司利润似乎趋于一体化,那就需要研究这是否影响到监管的性质。关注平台公司的自我调节生态系统方式,因为平台对SE的发展很重要,鼓励创新,公平报告和欺诈保护将是平台建设重中之重;现有的SE公司与传统公司的冲突,需要发展一个优势模式来调整各自的利益,以实现各自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EB/OL].http://www.sic.gov.cn/News/250/7737.htm,2017-03-02.
  [2]Cheng M. Sharing economy: A review and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6(57).
  [3]Huurne M, Ronteltap A, Corten R, et al. Antecedents of trust in the sharing economy: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7,16(06).
  [4]董啸天,张梦冉.共享金融:国内外述评、发展演变与最新进展[J].理论学刊,2016(06).
  [5]Richardson L. Performing the sharing economy[J].Geoforum,2015(67).
  [6]Martin C J. The sharing economy: A pathway to sustainability or a nightmarish form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J].Ecological Economics,2016(121).   [7]Felson M,Spaeth J 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04).
  [8]Botsman R, Rogers R. Beyond Zipcar: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0(10).
  [9]路·罗杰斯,富切尔·博茨曼.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M].唐朝文,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10]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M].王芮,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
  [11]斯特凡尼.共享经济商业模式:重新定义商业的未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2]Wosskow D. Unlocking the sharing economy:An independent review[J]. GOV.UK,2014.
  [13]肖小勇,谷正气.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分享经济发展研究[J].求索,2017(03).
  [14]吴晓隽,沈嘉斌.分享经济内涵及其引申[J].改革,2015(12).
  [15]赵景华,许鸣超,陈新明.分享经济业态下政府监管的差异化策略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06).
  [16]董成惠.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05).
  [17]王家宝,敦帅,黄晴悦.分享经济视阈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新变化、新挑战、新发展[J].管理现代化,2017(02).
  [18]胡志平,甘芬.国内共享发展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04).
  [19]M?觟hlmann M.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using a sharing economy option again[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5,14(03).
  [20]Hamari J, Sj?觟klint M, Ukkonen A. The sharing economy:Why people participate in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67(09).
  [21]Forno F, Garibaldi R.Sharing Economy in Travel and Tourism: The Case of Home-Swapping in Italy[J].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 Tourism, 2015(02).
  [22]Ert E, Fleischer A, Magen N. Trust and reputation in the sharing economy:The role of personal photos in Airbnb[J]. Tourism Management,2016(55).
  [23]Mcevily B, Perrone V, Zaheer A. Trust as an Organizing Principl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3(01).
  [24]崔伟,李欣颖,徐恺英.移动商务环境下O2O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0).
  [25]常亮.消費者参与共享经济的行为归因和干预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框架[J].贵州社会科学,2017(08).
  [26]张帅,李晶,王文韬.分享经济背景下用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微博问答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7(09).
  [27]王念,秦宇.消费品使用习惯对共享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7(08).
  [28]Schor J B,Fitzmaurice C J. Collaborating and connecting:the emergence of the sharing economy[M].Lond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5.
  [29]张孝德,牟维勇.分享经济:一场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2).
  [30]Ert E, Fleischer A, Magen N. Trust and reputation in the sharing economy: The role of personal photos in Airbnb[J]. Tourism Management,2016(55).
  [31]M?觟hlmann M.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using a sharing economy option again[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5(03).   [32]刘蕾,鄢章华.共享经济——从“去中介化”到“再中介化”的被动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07).
  [33]Privitera D. Describingthecollaborativeeconomy:formsoffoodsharinginitiative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on Economic Science for Rural Development, Jelgava,LATVIA[C].2016.
  [34]Martin C J. The sharing economy: A pathway to sustainability or a nightmarish form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J].Ecological Economics,2016(121).
  [35]秦錚,王钦.分享经济演绎的三方协同机制:例证共享单车[J].改革,2017(05).
  [36]Weber T A. Intermediation in a Sharing Economy:Insurance,Moral Hazard, and Rent Extrac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4,31(03).
  [37]吴晓隽,方越.分享经济的挑战与政府管制变革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16(09).
  [38]King S P. Sharing Economy:What Challenges for Competition Law?[J].Journalof European Competition Law& Practice,2015(10).
  [39]Edelman B, Luca M, Svirsky D.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the Sharing Economy: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Applied Economics,2017(02).
  [40]郑婷予,陈林.“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分享经济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04).
  [41]欧国立,王睿哲.我国分享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7(10).
  [42]蔡朝林.共享经济的兴起与政府监管创新[J].南方经济,2017(03).
  [43]姜黎黎.共享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研究[J].现代营销,2017(09).
  [44]朱宝丽.分享经济发展现状、国际考察与监管选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45]陈宇,李锐.我国分享经济税收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08).
  [46]Martin C J, Upham P, Budd L. Commercial orientation in grassroots social innovation: insights from the sharing economy[J].Ecological Economics,2015,118.
  [47]李波,王金兰.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税收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16(05).
  [48]徐蕾,史文雷.共享经济面临“成长的烦恼[J].人民论坛,2017(21).
  [49]马强.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6(10).
  [50]Ferrari M Z. Beyond Uncertainties in the Sharing Economy: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Capital[J].European Journalof Risk Regulation,2016(04).
  [51]Fang B, Ye Q, Law R. Effect of sharing economy on tourism industry employment[J].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 2016(12).
  [52]Hasan R, Birgach M.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behi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Sharing Economy[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Research,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IEEE, 2016.
  [53]曹磊.Uber:开启“共享经济”时代[M].机械工出版社,2015.
  [54]Hamari J, Sj?觟klint M, Ukkonen A. The sharing economy:Why people participate in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09).
  [55]胡吉亚.共享经济与共享单车[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05).
  [56]朱欣乐,郭戎.“分享经济”发展态势及政策建议[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6(02).
  [57]LambertonC,Rose R. When Is Ours Better Than Mine?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Altering Participation in Commercial Sharing Systems[J].Journal of Marketing,2012(04).
  [58]Heylighen F. Towards an intelligent network for matching offer and demand: From the sharing economy to the global brai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7(114).
  [59]邵洪波,王诗桪.共享经济与价值创造——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7(10).
  [60]Nguyen T, Verreynne M, Steen J. Drivers of firm formalization in Vietnam: an attention theory explanation[J].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014(07).
  [61]论共享经济的“资本主义”属性及其内在矛盾[J].山东社会科学,2017(08).
  [62]冬王利.谈共享经济发展中的隐忧[J].品牌,2015(08).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72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