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CMS模型在探究出口贸易增长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恒定市場份额模型(CMS模型)是探究出口贸易波动成因的重要模型之一,虽然该模型应用于国内研究较晚,但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迅速。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关于该模型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法过于集中,大多为出口贸易波动成因的分析,方法上也过多的倾向于单一市场多种产品或者多个市场单一产品的双层次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开拓该模型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方法。
   关键词: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出口贸易;波动成因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4日
   一、引言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又称为固定份额模型,是一种可用于量化分析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的模型。1951年Tyszynski首次提出,传统的CMS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一定时期内,如果原有市场占有份额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本国的出口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反之,如果本国的贸易竞争力保持不变,那么其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应该保持不变。这出口波动成因就可以分解为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
   CMS在使用过程中也在进行不断的改进,Leamer、Jepma和Nyssens等人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其中以1986年Jepma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扩展形式最具代表性,进一步拓宽了该模型的应用范围和领域。CMS模型扩展之后,初次分解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出口的波动效应也变得更加详细和具体。
   二、CMS模型基于出口贸易波动方面的研究内容概述
   通过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近年来CMS模型相关的研究正在呈现积极的增长模式,并逐步成为研究国际贸易波动的重要模型之一。与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相比,CMS模型的优势和特点在于能够很好地解释双边贸易波动的源泉,或者是贸易波动下某种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改变。虽然目前有部分研究开始逐渐转向进口贸易的波动分析,或者是国际竞争力方面,但是大部分的文献还是倾向于将CMS模型应用在探究出口增长源泉的分析方面,本文根据时间的先后性进行大致梳理:
   2007年,陆文聪、梅燕运用CMS模型探究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原因;李海鹏、张俊飚、朱信凯对我国蔬菜的出口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2008年,马少晔、周力通过CMS模型实证分析找到了中国农产品对东亚出口增长的因素。2009年,何树全、周静杰、苏青娥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享了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因素。2010年,耿晔强通过CMS模型找到了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增长的原因;张寒、聂影通过1997~2008年的数据发现了中国林产品出口增长的动因;刘庆博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波动情况的分析,夏晓平对肉类产品的实证以及聂影对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增长的分析,顾晓燕等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也都是基于此模型。2011年,吕建兴、刘建芳等基于CMS模型的分解分析了中国园艺产品出口增长的成因;霍尚一运用CMS模型探究了中国出口至俄罗斯的水果变动的原因。2012年,刘庆博、刘俊昌等用CMS模型研究了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出口波动;张兵、刘丹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测算了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张凤娟等也用此模型分析了中国家禽产品出口波动影响因素。2013年,张金艳、范雯采用CMS模型与贸易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地分析了农产品出口变化的原因;戴澍建立了适用于中国丝类产品出口的CMS模型分析框架。2014年,杨逢珉、杨金超实证研究了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日韩市场的主要原因;张云基于CMS模型分析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效应。2015年,郑学党、庄芮运用CMS模型,分析了中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加的源泉;李萍分析我国对金砖国家出口增长成因;陈俭等研究中国对东盟茶叶出口增长以及王贝贝、肖海峰在FTA背景下针对新西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分析也依托了该模型。2016年,者贵昌、韩丽星在我国陶瓷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上,卫迎春、张梅梅对我国环境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通过CMS模型的分解。2017年,刘春鹏、肖海峰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巴西农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刘钧霆、佟继英基于多国CMS模型分解实证的分析了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特征及增长。2018年,傅缨捷、单玉琢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增长效应;曹旭平、童举希通过CMS模型动态分解了美国农产品出口波动成因;程云洁、武杰基于此模型的分解和测算找到了影响中国对巴基斯坦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
   三、CMS模型基于出口贸易波动方面的研究方法概述
   在测算和分析一国产品出口增长时,可以根据市场的不同和产品的不同把波动成因分析划分成三个层次:单层次分析、双层次分析和三层次分析。
   其中,Q为一国的出口额;S为一国出口到特定市场的产品在该市场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Si为一国出口的i类产品在该类产品总进口中的比重;Sj为一国对特定市场出口的产品占j市场产品总进口的份额;Sij为一国对j市场出口的i类产品占j国i类产品总进口的份额;q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一国产品的全部进口额;qi为世界其他多家对一国i类产品的进口额;qj为j国对一国产品的进口额;qij为j国对一国i类产品的进口额;△表示考察期与基期的差额;i为产品的种类;j为对应的特定市场。
   (一)单一产品单一市场的出口波动成因分析——单层次分析。当考察的市场单一,产品单一时,CMS模型的分析处于单层次分析阶段。也即是双边贸易关系中特定产品的出口波动问题,此时CMS模型处于第一层分解阶段,出口波动的成因分解为两方面: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
  
   (二)多种产品单一市场或单一产品多个市场的出口波动成因分析——双层次分析。当一国向某一特定国家出口多种产品或者一国的某一特定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时,CMS模型处于双层次分析阶段。第一层分解中包含: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互效应;第二层分解中包含:增长效应和产品结构效应、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竞争与结构的交互效应。
  
   (三)多种产品多个市场的出口波动成因分析——三层次分析。当一国向多个国家出口多种产品或者一国的多种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时,CMS模型处于三层次分析阶段。第一层分解中包含: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互效应;第二层分解中包含:增长效应、产品结构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产品竞争力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效应;静态交互效应和动态交互效应。
  
   四、总结及研究前景
   总体来看,CMS模型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起步较晚,研究也较为集中,多偏向于出口方面的探究,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基本多侧重多产品单一市场或者单一产品多个市场的双层次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之后,本文建议在参透CMS模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扩展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比如,多样化研究产品的种类,通过国际标准的产品分类目录,尽可能详细的规划产品种类;扩大研究领域,这样就可以把模型应用到进口贸易方面或者服务贸易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工业和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中或者是其他合适的学科研究中。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钧霆,佟继英.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特征及增长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多国CMS模型的因素分解[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
  [2]曹旭平,童举希.美国农产品出口波动成因动态分解[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3]张金艳,范雯.金融危机下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变化的成因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3(5).
  [4]刘春鹏,肖海峰.巴西农产品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J].国际经贸探索,2017(3).
  [5]张兵,刘丹.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2(6).
  [6]刘庆博,刘俊昌,陈文汇.中国对美国木质林产品出口波动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