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就近城市化型中小城市流动人口的长居意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小城市凭借空间邻近优势,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要载体。赤峰市属于典型的就近城市化型中小城市,城区吸引了大量下辖旗县人口涌入。本文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计委)提供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数据,对赤峰市流动人口长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较为适应,倾向于选择长居于赤峰,并据此提出该类城市未来市民化和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流动人口  长居意愿  影响因素  赤峰市
  一、背景和意义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城市社会,正经历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国内人口流动活跃、复杂,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机理有利于理解我国城镇化格局、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城市是连接大城市与小城镇的重要桥梁,是城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上可成为大城市生产要素疏解的承接载体,对下可提供农业富余劳动力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平台。就近城市化型中小城市是指新增人口主要由周围腹地农村或城镇人口涌入贡献的中小城市,在我国数量众多、分布分散,对此类中小城市的针对性研究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
  了解流动人口的长居意愿有助于认识城市的实际市民化需求,有助于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有的放矢,将鼓励政策落在流动人口规模大、长居意愿强的城市,避免盲目增加配套造成资源浪费。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MDMS)数据,探究了个体特质、家庭特征、就业收入、公共服务、人口来源等因素对流动人口长居意愿的影响,并提出未来人口调控、市民化和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数据与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市域内人口分布不均,人口密度呈現出南高北低特征。南部旗县区为农区,人口相对密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北部旗县为牧区,地广人稀,草场面积广大,城市化水平较低。
  流动人口数据采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MDMS),以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市户籍的15-59周岁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筛除16周岁以下受访者的问卷,共保留363份问卷。社会经济数据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赤峰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
  问卷数据显示,下辖的9个旗县是赤峰市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地,占流动人口的86.0%。在长居意愿方面,流动人口打算在赤峰继续居住5年及以上的比例极高,达到86.5%;《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同年全国平均水平仅为56%。
  (二)研究方法
  流动人口长居意愿的分析运用了多项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哪些因素对长期居住意愿产生影响。假定因变量Y具有m个取值水平,选定第i个水平为参照水平,πj表示取值水平为j时的条件概率,则多项逻辑回归模型为:
  
  式中,xk为模型中的自变量,k为自变量的个数,αj、βjk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向量。将流动人口是否打算长期居住作为因变量,分别将“打算长期居住”“不打算长期居住”和“难以确定”赋值为1、2、3,将“难以确定”设置为参照组,探讨打算与不打算长居居民的特质差异。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个体特质、家庭特征、就业收入、公共服务和地区来源等方面选取自变量,解释流动人口长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在个体特质方面,选择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户口性质进行反映。受教育水平指标高中及以上学历赋值1,以下赋值0;户口性质指标城镇户口赋值1,农业户口赋值0。家庭特征方面主要考虑家庭规模和滞留年限。就业收入是流动人口选择流入地、考虑是否长期居住的重要影响因素,选取收入水平和就业身份作为变量。就业身份是雇员赋值1,雇主或自营劳动者赋值0。教育和医疗是关系到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公共服务内容,以是否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子女是否一同流入加以反映。是否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享受为1,否则为0是否有子女一同流入赤峰:有则赋值1,否则赋值0。在区域来源方面,通过分析不同区域流动人口之间的差别,反映不同来源的流动人口是否具有长居意愿区别,由市内流入则赋值1,否则赋值0。
  三、流动人口长居意愿的实证解释
  模型估计显示似然比卡方的观测值为53.51,拟合优度检验统计值为273.99,说明解释变量总体与模型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回归模型能够较好拟合样本数据。从回归结果可见,相对于参照组,打算和不打算长居赤峰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一)个体特质
  在个体特质方面,户口性质对长居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不愿长居赤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具体来看,赤峰市区近90%流动人口由本市下辖旗县流入,92%的流动人口拥有农业户口,这部分人户籍地(特别是北部牧区旗县)经济水平落后、就业带动不足,向往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和城市生活方式,更倾向于长期定居赤峰市。受教育程度高的流动人口在城市能够获得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工作收入,更加不愿回到家乡,倾向于长期定居于城市。一般认为,青年群体流入城市后长居意愿比较强烈,期望融入城市生活;而中老年外出群体出于家庭生计考虑,计划满足基本需求后重回家乡生活。赤峰市受访者平均年龄为36岁,且相对集中,年龄差异对长居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二)家庭特征
  在家庭特征方面,滞留年限对不打算长居赤峰意愿有正向显著影响,家庭规模没有显著影响。《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指出我国流动人口模式已进入以核心家庭为单元迁移的阶段,近9成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是夫妻双方一起流动,其中与配偶、子女举家迁移的约占61%。赤峰市流动人口平均流入规模为3.21人,说明一家三口及以上规模的整户迁移占较大比重,单人或夫妻迁移比重不高,流动家庭的规模大小并未显著影响定居意愿。   赤峰市滞留年限长的流动人口反而更加倾向于未来移居他处。这是因为,农牧交错地区城镇化主要体现为就近城市化,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一个家庭中子女成年后到市区打工,到适婚年龄后回家结婚,父母将积蓄和子女打工收入用于购买或建筑婚房,成家后的子女住进新房后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或继续外出打工,婚育子女后,或由父母抚育或由妻子抚育。随着父母老去,流出人口回到家乡,其子女此时若接受高等教育可能会向更远方城市发展,若没有则继续打工或寻找新的收入来源重复其父辈的生命历程。整体来看,滞留较久的流动人口在积累了足够资本之后,可能会跨过婚后外出务工阶段到回家养老的阶段,完成家庭生命周期的更迭,因此滞留年限长的流动人口反而更加倾向于不长居在赤峰。
  (三)就业收入
  在就业收入方面,收入水平对长居和不长居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性质影响不显著。高收入流动人口的长居意愿分化明显,一部分高收入者在市区获得高于家乡的经济来源和公共服务,未来选择在赤峰市区长居;而另一部分高收入者通过进城打工或自主创业获得丰厚经济回报,在完成资本积累后,选择在未来回到家乡或迁往其他城市,满足自身需求。就业性质方面,雇员和雇主身份的流动人口拥有接近的长居赤峰意愿,因子不显著。
  (四)公共服务
  在公共服务方面,医疗保险和子女同行对打算长期居住在赤峰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反映了用人单位的实力和受访者对未来工作稳定性的判断。获得职工医疗保险,意味着在医疗方面享受到与当地居民接近的保障,表现出更高的长居意愿。市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了本地人口城市化,子女同行会提高流动人口长居的概率。有68%受访者子女一同留至赤峰,其中一半子女为学龄儿童(6-12岁),这些儿童在赤峰上学,享受了相较于流出地更优的基础教育,同时又避免了父母与子女的分离导致的子女成长问题;还有一部分子女与父辈一起在赤峰工作,未来有将户口迁至赤峰的打算。
  (五)市内来源
  赤峰流动人口的市内流入比重高达86%,这部分流动人口表现出更高的长居意愿。一方面,市内流动人口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与赤峰更接近,迁移距离也相对较短,个人和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会更强,更有利于他们在赤峰市长居;另一方面,赤峰市下辖旗县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城市化需求旺盛,北方牧区旗县相对经济收入可观,但生活环境落后,公共服务得不到保障,南方农区旗县收入水平较低,靠近城市,均具有较强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意愿。
  (六)其他因素
  种植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人口的就近城市化。随着技术进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农民可以通过外部市场解决种植需求,种植业已经由传统的小户耕作模式发展为“小户经营+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大量的劳动力得以释放出来,也使得流动人口在市区的长居意愿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对劳动力的总量和年龄结构要求下降,只需要少部分劳动力即可从事耕作;另一方面,对劳动力的劳动时间要求下降,每年只需要少量时间集中管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得到解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赤峰市是典型的就近城市化型中小城市。借助广阔的乡村腹地,赤峰市提供给周围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工作的机会和丰厚的经济回报,改善了流动人口及子女的公共服务水平,使其享受到城市更高品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流动人口表现出较高的长居意愿,受访者中选择长居的比例达到86.5%,明显高于同年全國平均水平。整体来看,受教育水平高、农业户口、子女同行、拥有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的长居意愿更高,是未来市民化的主要贡献者。
  类似于赤峰市,许多中小城市都借助就业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对优势,吸纳了周围农业富余劳力涌入。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些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公共配套等方面还难以与大城市抗衡。由于发展理念滞后,中心城区建设面临压力,存在城市规划设计问题,整体环境品质亟待提升。为了让这些中小城市健康发展,未来应当注重公共资源配套,补齐在公共服务供给上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由于新增户籍人口多属于生活改善型,像赤峰市这类城市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尚且不足,难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有活力的新鲜血液,因此未来还要着力将城市打造为一个能够长久生活和发展的宜居都市,把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参考文献:
  [1] 戚伟,刘盛和.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位序规模分布研究[J].地理研究, 2015,(10).
  [2] 孟兆敏,吴瑞君.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6,(6).
  [3] 夏璐.分工与优先次序:家庭视角下的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解释[J].城市规划,2015,(10).
  [4]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5).
  (作者单位: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2.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责任编辑:代建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6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