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的政策,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益服务,保证社会良性运转。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是其核心部门之一,财务工作的质量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密切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可以提高单位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之后阐述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意义,最后提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措施,以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风险 防范 控制 措施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是指单位对其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系列行为。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内控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单位存在较大会计风险。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会更加复杂,难度也会有所增加。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提高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保证单位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
  (一)会计信息风险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公用经费,导致单位项目经费被挤占,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决算报表随意调整,导致账表不符。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会计数据失真,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存在偏差,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足够重视,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账目管理比较混乱,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给单位会计带来巨大风险。
  (二)会计核算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指对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事项进行核算,科学进行会计核算不仅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以及会计工作效率,还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准确依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时应进行会计核算。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发挥出会计核算的应有作用,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是对总数进行核算,而对具体预算项目没有进行细算。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对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而对具体的项目收入和支出没有进行详细的核算,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会计核算风险。
  (三)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较多,资产获取方式也比较多元,这给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部分行政事業单位存在固定资产长期挂账的行为,有些固定资产虽然已经处置,但仍对其进行挂账。有些购买后的固定资产长期不入账,给财政和审计监督工作带来不便。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上级捐赠或划拨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入账,对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良好的日常维护和严格的日常管理,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没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未进行及时清理,即使进行清理处置也没有将残值收入及时上缴国库。
  (四)资金管理风险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自身行业特点需要储备部分现金,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现金储备较多,库存现金明显超出限额,给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金管理带来较大风险。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不明确,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存在越权审批的现象,从而造成单位资金流失。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专项资金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甚至出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职责是核算和监督,加强会计风险控制可以提高单位信息质量,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可以更加完整、真实。同时,加强会计风险控制可以对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对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规范。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归国家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获取通常采用上级部门划拨、政府采购以及单位自行采购,方式比较多元,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无法保证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风险防范,通过对单位资产进行严格的核算、清查,可以有效避免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四、行政事业单位形会计风险的成因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监管效果不佳。同时,外部监管机构多以事后检查为主,缺乏事前监督,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此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不完善,无法发挥出内控机制的最大功能,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存在潜在的会计风险。另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不科学,特殊关键岗位没有实行分开设置,无法形成岗位间的相互制约。
  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及时发现单位存在的会计风险,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对本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对单位的业务环节以及岗位职责进行明确,提高单位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制定的内控制度应具有预测性,从而实现对单位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制定的内控制度还应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申请、审批、执行进行规范。
  (二)完善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管理,单位支出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会计核算监督,严格审理会计凭证的真实性,并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最大效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科学设置内部监督机构,对单位内部各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单位内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并实现对单位内部各工作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三)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防范,在进行经济活动前应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单位结束经济活动后,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提高单位会计风险的可预测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充分考虑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结合单位实际做好防范措施。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以及真实性,从而实现对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反映,为单位领导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还应按照相关规定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
  六、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作用巨大,如果出现会计风险会影响单位公共服务的质量,甚至消减单位公信力。当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控机制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还存在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国有资产流失、资金管理等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监督与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避免单位面临风险造成损失,进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