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沧州民谣的艺术特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沧州人民运用独特的手法传递了其渴望自由、反抗压迫和束缚的思想精神与情感诉求,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从类型上来看,现代沧州民谣分为政治类、生活类、情感类:从艺术特色上来看,现代沧州民谣围绕着其独特的滑稽色彩、连锁调、多种押韵方式以及独特的方言特点等进行分析;从价值上来看,现代沧州民谣围绕着其鲜明的时代精神、证史性以及强烈的反抗意识等进行思考。
  [关键词]现代沧州民谣;艺术特色;地域文化
  一、现代沧州民谣的地域文化特色
  《礼记·王制》曾有言:“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此话适用于民风、民俗,自然也适用于民谣,不同地域的民谣亦带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尚武
  地理环境决定人情。沧州古属燕齐,地处燕南赵北,又与齐鲁毗邻,交通便利,因而成为“渤碣之间”一大商业都会,民风淳朴、开放、热情。同时,“沧州在先秦至宋元之际,地处游牧与农耕文化缓冲区,”受地理影响,俗重气侠,习于戎马,且由于政治原因,绿林好汉众多,尚武之士聚合,尚武是沧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特色,重义崇礼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现代沧州民谣中也有所显现。例如沧州泊头的《铡刀片子结成群》:
  家家磨刀霍霍响,铡刀片子结成群,杀进据点不留情,杀了鬼子报仇恨。
  这首民谣用“家家”“结成群”等词,写出了沧州人民不论男女不甘心受到欺辱,在受到屈辱时敢于反抗,“杀进”敌方毫不留情,简单的语言描写出生动的情感与动作,彰显沧州地区的尚武文化。
  (二)重礼崇义
  重义崇礼也是沧州地区地域文化特色之一,古时已有苏秦游说六国以抗秦,昭王纳贤士以强国,荆轲刺秦王以报恩。沧州地区的尚侠义、重气节也存在于在现代沧州民谣中,《劝》:
  东方大天亮呀,红日照满窗,清晨起来我去把兵当,当兵为了保家乡啊……我去参军革命革到底呀,不胜利我就不回还。
  这首谣表现了沧州地域文化中的大義,描写普通百姓为抗战做出的牺牲与决心,谣中的“十劝”是人民为了保家卫国和民族大义对家人的“劝解”,在民族大义中又有对“小家”的爱,表达了沧州人民重义崇礼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现代沧州民谣的语言特点
  不同地域的民谣有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各地不同的语言特点。现代沧州民谣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方言上。
  (一)方言的运用
  方言的运用是现代沧州民谣很突出的部分,方言在民谣中是很出彩的,非常生动活泼,例如说,“梆梆硬”是非常坚硬的意思、“扑楞”是突然、直接的意思、“瞅两瞅”是看一看的意思、“仔细”是当心、注意的意思、“吃妈妈”是吃母奶的意思、“啄”是指抽鞭爆出响声的意思、“蚂螂”是蜻蜓的意思、“妈妈头儿”指的是普通话中的乳头、“搭啦”是吃、嚼的意思、“米洋”是蚂蚁的意思、“瘪咧”是指螺壳做的喇叭、“股涌”是轻微活动的意思、“竞意”是故意的意思、“呱嗒板子”是蚂蚱的意思……方言词汇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体现在民谣中显得格外的生动有趣,使地方民谣琅琅上口,意趣十足。
  (二)重叠的运用
  在现代沧州民谣的语言特点中重叠的运用也十分重要。现代沧州民谣中经常有“撅达撅达又回来”、“卖、卖、卖水瓢”“喷香喷香”“跑跑腿”这类的方言句子或词汇的运用,它们能够增强画面感,渲染气氛使人物形象或者景物描写更富立体感,例如“撅达撅达又回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生动形象的运动过程中的形体描写。重叠也能起到摹状的表现效果,传达的意象或意境更为准确,同时,重叠能使语言的韵律感增强,达到节奏与情感的共鸣,因而现代沧州民谣语言中的重叠非常重要。
  (三)“儿、呀、啦、呢”等的尾字
  现代沧州民谣中有一部分句子的尾字是以“儿”字结尾的,也就是说部分具有一点儿化音成分,比如说《丢戒指》:
  曲曲弯弯龙须菜,还有一盘子爆炒丝儿,那是姜片子儿。羊肠子来猪肚子儿,牛头脸子驴肝子儿,那就是荤碟子儿……
  用略带儿化音的口吻报出菜名,亲切感十足;同时,现代沧州民谣中还有一部分以“呀、啦、呢”做尾字的,同样具有亲切感,妙趣横生。
  三、结语
  现代沧州民谣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品质,反映了现代这个特殊的时期沧州人民的精神面貌。现代沧州民谣有沧州人民对当时政治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对情感的抒发等等,表现了沧州人民团结一致、热情豪爽、又极具反抗意识的特点。现代沧州民谣反映了沧州人民的精神与情感状况,体现了沧州人民独特的人性魅力和情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