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影响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的因素不仅仅包括平台的年化收益、资金杠杆、运营时间、借款人和投资人的信息特征,在互联网时代,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且信息更新及时。在自媒体时代,信息傳播带来的舆情风险又与系统性风险叠加,也给P2P借贷平台带来了社会压力。媒体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关注是影响其成交量变动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发挥自身媒体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平台自身也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风控体系,促进P2P网络借贷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093-02
  引言
  P2P网络借贷平台(peer to peer lending),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是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P2P的核心要义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虽然P2P网贷平台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但发展迅猛。目前,我国P2P网贷总体交易规模居于世界首位,且平台业务类型多样。它合理配置了社会的闲散资金,增加了民众的投资渠道,使得民间借贷变得更为便利和多元化,同时也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发展。
  由于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门槛低,监管法律不健全,没有跟上平台发展的速度,使得该行业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资金池风险以及平台的运营风险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因此,市场上拥有信息较多的一方应向市场传递相应的交易和产品信息,这样,市场上信息劣势方才能放心交易,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使市场正常态运行。
  该理论一方面说明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尽管P2P平台上有对借款人“硬信息”和“软信息”的保护,但是并没有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投资人对平台信息获取不够全面,投资人无法得知资金是否用于约定的用途,面临着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P2P平台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投资人搜寻成本和借款人信息传递是影响网络借贷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因此,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向投资者传递及时的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不对称,投资人可以相对全面地获取P2P平台信息和P2P相关的政策信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
  互联网时代,投资者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和途径获取信息,并且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大大降低。除了大众媒体,还包括各种社交媒体、自媒体等。这些,媒体信息的传播对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的影响可以通过媒体发布的新闻的数量、新闻的内容、新闻的性质等。根据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大众媒介虽然不能决定人们对具体某一事件的看法,但是可以通过对议题的安排来左右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人们谈论的先后顺序。所以,媒体关注往往会影响投资者的注意力,改变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认知,进而影响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
  一、P2P成交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魏丽萍等(2017)从供需机制、借款利率、网络口碑三个方面,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的驱动要素[1]。供需机制主要是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亦即借款人数和投资人数。通过主效应模型和路径机制模型发现,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会正向影响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同时也是成交量增加的关键因素。借款利率不会对成交量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成交量受负面口碑的影响也并不显著,反驳了“P2P行业消亡”的观点。国内学者在对P2P成交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左茹霞等(2017)通过选取120家P2P网络借贷企业数据,将成交量的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收益、风险和信任[2]。其中收益指年化收益率,风险指借款期限、投资流动性、资金杠杆,信任指平台知名度、运营时间、透明度。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发现,年化收益率不会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有显著影响,因为投资人都明白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出于资金安全考虑,收益率越高的平台投资人反而会望而却步。但是,借款期限、资金杠杆与P2P网络借贷平台成交量显著负相关,平台知名度、运营时间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李焰等(2014)以拍拍贷平台为数据样本,对借款人的描述性信息的多位特征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描述性信息所展示的特征越多,借款成功率也越高,同时增加投资人投资的踊跃度[3]。
  目前的P2P借贷平台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借款人本身信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识别,根据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研究其发生违约的风险,哪些信息对于出借人来说是有价值的,可以提高降低借款的违约率,投资人根据获取到的信息选择投资平台。二是针对投资人的研究,平台的投资人大部分是个体投资者,这些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否存在偏差,在投资行为中存在较明显的个人偏好、羊群行为、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风险厌恶的特征,这些行为特征能否提高投资者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但是,这些研究存在以下问题:过度关注微观主体和技术层面的因素对网贷平台成交量的影响,鲜有在大数据环境下,从媒体关注角度对平台成交量的分析。
  二、媒体关注对P2P成交量的影响
  媒体关注指媒体对某一对象的关注程度,是每天发布或转载的以平台名称作为关键词的新闻数量。媒体关注度的度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特定的媒体时间考察媒体对P2P平台的影响,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媒体对P2P平台成交量的影响,另一种是基于媒体发布的数量作为媒体关注度的代理变量。Fang等(2009)将与某只股票相关的新闻数量定义为新闻覆盖率,也就是媒体关注度[4]。   传统的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等,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新型媒体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媒体为P2P平台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引导。新媒体凭借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跻身“第一媒体”,因此用互联网的媒体数量构建指标代表媒体关注。
  张今等(2016)以百度媒体指数来衡量新闻数量,研究互联网信息对股票成交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控制任何条件时,新闻量与个股成交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当控制日收益率时,新闻量越高,个股成交量依然越高。张永杰等(2018)同样利用百度媒体指数研究媒体关注度与个股成交量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当日的媒体关注度越高,则个股成交量越大;通过分解日连续竞价成交总量和分析日连续竞价成交量偏差成因,发现随着新闻量的增大,股票成交量也会增加,而且成交量的增加的原因是少数大规模的成交[6]。
  因此,提出假设:媒体关注度越高的P2P平台,成交量越大。
  通过利用百度媒体指数与35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成交量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媒体关注度越高的平台,成交量也越大。媒体关注对某一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关注,会吸引投资者的注意,特别是正向的报道,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会优先考虑媒体关注度高、平台知名度高的平台。因此,平台应该重视媒体的作用,在加强自身合规性建设的同时,加大品牌知名度的推广,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结语
  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合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挑战,行业在变革,网贷行业也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平台需要建立更加立体的风控体系,为大众提供更安全、更普惠、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应当在保证报道真实性、公平公正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媒体的外部监督作用。一方面,媒体记者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强化判断力,在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可靠真实的信息,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在自媒体和新兴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应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真实有效并且具有时效性和互动性的新闻,减轻信息不对称对投资者的不利影响。媒体信息应该更加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关注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和合规化进程,通过媒体发声,给行业施加压力,P2P网络借贷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促进行业在监管下寻找突破和发展模式,是媒体应该承担的责任。
  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而言,应该积极完成网贷备案,消除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加强平台管理,规范经营,及时控制风险,赢得良好的媒体口碑和投资者口碑,做好危机公关,加大媒体曝光度。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风险整治,政府和监管层逐步深化对网贷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管原则和措施,使P2P网络借贷在我国的发展更加穩定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魏丽萍,陈德棉,谢胜强.谁动了“我”的绩效?——P2P平台成交量的驱动要素和影响机制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6):114-124.
  [2]  左茹霞,王言,李宇红.P2P网络借贷成交量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月刊,2017,(1):118-122.
  [3]  李焰,高弋君,李珍妮,等.借款人描述性信息对投资人决策的影响——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4,(S1):143-155.
  [4]  Fang L.,Peress J.Media Coverage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Journal of Finance,2009,(5):2023-2052.
  [5]  张今,熊熊,金曦.互联网信息与成交量:基于金融大数据的视角[J].系统工程,2016,(9):1-8.
  [6]  张永杰,张昱昭,金曦,等.媒体关注与成交量:基于百度媒体指数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3):576-5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