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同校在校生资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也趁势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在对现有校园网贷和助学体制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依托已有金融机构和同校在校生为媒介搭建资助信息服务平台两种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优劣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同校在校生为媒介作为项目建设方案。
  关键词:校园贷;学生资助;网贷平台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9.095
  1 引言
  近两年来,以P2P模式为代表的各种网贷平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肆意生长的同时,渐渐向在校大学生伸出了手,借助科技的幌子将在校大學生骗去平台进行借贷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如何让更好地资助大学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且重视的一个话题,这不仅能帮助世界各国实现公平公正,也为当今社会和平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同校在校生资助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一是可以有效减少“校园贷”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助部门的一大难题;二是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保护,资金困难问题得到解除的基础上,个人信息、人身安全也能得到保密和保护,同时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也能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结交新伙伴。
  2 背景分析
  目前,国内对我国在校生资助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助模式的探讨,或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具体资助方式的单项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对高校学生如何实行资助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资助信息宣传力度;完善相关资助机构的建立,确保落实奖助政策;精确化资助,明确奖、助学金所授条件、对象与要求;提高贫困生资助金额等。
  部分大学在除国家奖助金外,额外也为学生发放各类奖、助学金等。同时我国很多高校也开设了一系列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在校生缓解经济压力。但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校园贷”却一直是一个难以根除的问题。即使奖助金额提高、奖助范围增加,依旧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获得奖助金,再因学生发生突发情况急需用钱,导致禁不住诱惑选择“校园贷”。
  为了规范市场,避免学生堕入“校园贷”陷进。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加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力度等一系列措施。2017年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整治乱象,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网贷业务、分工负责,共同促进校园贷健康发展等。标志着我国高度重视“校园贷”现象,严厉打击非法借贷平台,坚决维护学生的安全与利益,对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进行专项整治的决心。政策出台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并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生防范风险意识,加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教育,并且将责任下发到班级辅导员、班级干部等身上,共同监督抵制“校园贷”。为了避免学生再次因“校园贷”高额债款无法偿还从而出现过激行为,政府和学校双方将长期密切关注非法网络借贷行为,积极制定措施以彻底解决学生“高利贷”现象,全面保障学生安全,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
  3 现有助学体制不足分析
  目前各类高校都提供了大量的奖学金配置,但是在助学体制上仍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首先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配比不足。教育部是十分重视高校对学生资助方面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规定工作人员必须按学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在校生:的比例。然而,很多高校并未严格按照教育部文件执行政策。大部分高校只有2位甚至不到2位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高校的学生资助队伍严重匮乏。
  第二是奖学金与助学贷款顺序不当。由于国家公认的三类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金额比较高,各高校通常会先对这“三金”进行评定,接着再进行其他的资助项目。但有些地区由于接收消息不及时,助学贷款评选被迫后于三金评选,导致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而提前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最后获得奖学金后取消助学贷款申请甚至有些学生索性两者兼得,造成国家助学资源分配不合理。
  第三是助学工作缺乏学校支持。一些高校没有按要求成立专门针对学生资助管理的中心,或只是在学生管理部门内口头虚设该中心。也没有安排或提供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办公场所、设备。
  第四是评定困难学生标准不够合理。到目前为止,仍然有高校未按文件要求评定该学生是否为困难学生,依旧以家庭经济是否困难作为评判标准。对学生个人真实情况掌握不清晰,没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工作程序,认定工作无法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没有形成良好的助学氛围。
  4 解决方案
  基于同校在校生资助信息服务平台以公司的形式挂靠在高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运作,借助校方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平台帮助公司更快的打通市场,帮扶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主要分为贫困生管理模块、助学贷款管理模块、社会资助管理模块、奖助学金管理模块这四个模块来分别进行运行操作管理,每个模块有每个模块的对应条件,学生可以对应选择。可以有如下两种方案来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4.1 依托已有金融机构为媒介搭建平台
  (1)根据市场调查了解本校借贷人数比例,确定资金需求量等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需投入资金,平台初步投入深度等问题。
  (2)对接已有基金(基金会)、银行等合法且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金融机构。依据已有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制定合理的校园投资方案。
  (3)将相关金融机构的借贷流程与规章制度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调整,放宽政策。开辟特有的学生借贷通道,减少学生借贷的流程以及操作复杂性,让校园借贷更加快捷便利。
  (4)对每位学生建立档案数据库,将每一笔交易详尽记录在档案中,准确把握资金流动量,掌握校园市场信息,为后期与更多金融机构达成多方向,多政策的合作提供数据支撑。   (5)在学生无偿还能力情况下,首先对其信用档案做出记录,而后由平台联系相关监护人进行资金帮助偿还。
  4.2 依托同校在校生为媒介搭建平台
  (1)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准备方案。对前期市场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合理计划。平台采用三方合作的方式,以同校在校生为主,校方、公司为辅建立预备资金池,共同应对前期市场需求量变化带来的影响。
  (2)精准数据分析,制定投放方案。建立数据库信息平台将学生的日常消费习惯、消费金额、消费方式等信息汇集到终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合理规划平台初期的建设,将平台数量由少及多、范围由小到大逐步推广,用最少的成本精准化服务到每一位切实有资金需求的学生身上。
  (3)结合政策理念,制定宣传方案。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提出“以疏代堵”、“疏堵结合”的理念。将学生的借贷需求由网络非法借贷平台转至同校在校生资助平台,切实解决学生利益与安全问题。借助校方支持,利用校各级组织、社团等渠道进行普及性宣传,开展教育讲座、论坛等形式扩大影响力。
  (4)完成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建立。借贷方向平台提出借资申请,平台审核信息,审核通过由平台发放信息,平台内同校生进行回应并就利息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则申请平台作为第三方公证,履行协议。
  (5)市场自由调控与官方调控相结合。同校在校生资助平台依据学生实际借贷因素考虑,化传统网贷的固定高额利率为可调利率,学生双方自由协商利率,平台只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作为辅助指导。一旦协商中出现利率过高、过低现象,影响运行平衡,平台会立即提醒双方修改数据或由平台强制修改。
  (6)档案机制与信用体系相结合。平台通过完备的个人征信信息来支撑借贷业务。档案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借贷还贷情况,即时上传平台数据库,直接与学生的个人信用体系相挂钩。随着借贷次数增加,平台完善对每个学生借贷还贷能力的预估,当学生出现超过本身还贷能力的借贷情况时,一方面平台增加担保制度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核实学生在校情况,以防误入“校园贷”的陷进中。
  (7)资金偿还与物品偿还相结合。基于同校在校生稳定、安全、开放的环境下,项目组提出以物抵债的个性化方式。在学生无力偿还时可以选择用自己的物品进行等价抵债。选择以物抵债时需先联系平台相关负责人作为第三方公证。平台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价值评估并将信息反馈给出资方,在取得出资方同意后,可完成偿还。
  4.3 两种平台搭建方案优劣分析
  (1)资金周转能力比较。前期初始运转情况下,依据同校在校生搭建的平台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支持、公司内部自筹等方式,资金数目相对较小。平台运营前期,所面临资金链的压力较大,当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资金时,平台资金链容易断裂。而依据金融机构搭建的平台资金数目较大,运营前期,能够设立的平台数量以及帮扶对象、受惠人群较多。资金链不易断裂,平台运行稳定。
  (2)交易能力比较。同校在校生平台基于同校之间学生的信任基础上,采用利益自由协商为主,平台管理监测为辅的方式,帮助出借方更高效利用多余资金,帮助借款方以最优成本解决当前资金需求,让同校学生之间真正实现互惠共利。而金融机构平台由于商业本质,难以做出大幅度利益退让,增加借款方负担,帮扶效果不明显。同时固有政策制度等使得流程相对同校生之间繁琐。
  (3)保障能力比较。同校在校生平台在违约以及无能力偿还时可以选择在出借方同意下以物品来抵债,这样既保护了出借方的权益同时也消除了借款方的压力。而金融机构平台只能以资金的方式进行偿还,在借款方无能力偿还时,只能由平台采取特殊手段,这样容易引起借款人心里的敏感以及增加思想负担,同时也是增加平台压力。
  (4)抗风险能力比较。风险情况主要来源于资金与平台服务。当借款方人数大幅增加,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时,则需要利用到平台资金作为帮助,因此金融机构平台在资金风险上抗击能力要优于同校在校生平台。当客户双方因为交易问题等带来巨大舆论影响或是平台流程等存在隐患缺陷时,同校在校生平台能够立即发现问题,对双方展开调查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抵抗风险。因此同校在校生平台在平台服务的抗风险能力上要强于金融机构平台。
  结合上述分析,项目小组最终决定依托同校在校生为媒介搭建平台。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借贷需求,杜绝“校园贷”为目标;以校方、公司和学生三方合作为保障;以同校在校大学生间的信任为基础;建立公正化、透明化、个性化、生活化的当代大学生特色资助服务平台。
  5 结论
  项目主要是研究一种可以合法合理地對接同校借款学生与出借学生的解决方案。着眼于在校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致力于在风险最低甚至近乎于零的条件下解决在校生经济困难问题,减少高利贷所导致的暴力催债问题以及解决双方的信任度低的问题。通过技术性的调控,让资金互助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通过校园官方和个人双重的资金保障平台运行,让资金链能够保证完善运行。通过校方和平台个人信息采集,降低借贷条件,减少手续流程。从根源上帮助解决校贷问题,提升校园学生安全性。有效帮助学校层面填补了资金互助的相关疏漏的学生,让资金互助更加切实落实。
  参考文献
  [1]洪秋雨,朱达砚,陈璇.“校园贷”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3):45-47.
  [2]雷禹.2019年网贷行业趋势[J].金融博览(财富),2019,(02):68-69.
  [3]江依.高校学生不良网贷产生的原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410-411.
  [4]樊林.“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展望[J].科技资讯,2018,16(32):234-235.
  [5]丁武.现行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反思与改善[J].中国发展,2017,17(06):82-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6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