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路怒症”的现状、原因及疏解办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有关“路怒症”研究,分析了产生驾驶愤怒情绪的主客观原因,并根据其产生原因从自我调节与社会环境调控两方面提出了疏解路怒情绪的方法。
  关键词:路怒;驾驶人;原因;疏解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7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机动车及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71亿人;其中汽车2.05亿辆,汽车驾驶人3.28亿人。大量的机动车上路行驶,伴随著高发生量的交通安全事故,“路怒症”所造成的事故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路怒症是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这一词汇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路怒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且易演化为危险驾驶行为,已受到心理学家、交通安全学家、医学家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与研究。
  1 现状
  1.1 研究现状
  刘德军曾对我国2007年-2015年有关“路怒症”的知网文献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有关路怒症的研究始于2006年“路怒症”一词传入中国,研究视角多样,研究深度不足。自2007年至2018年当前,我国有关“路怒”为主题的发文数量共271篇,其中2015年发文量最多,共有134篇。涉及政策研究、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等多领域,作者多来源于研究所、高等院校的学者专家。研究层次不断深入,由路怒现象发生、危害到心理学分析、情绪识别研究等。
  1.2 “路怒症”现状
  “路怒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雨青教授指导的《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显示:北上广三城900名受访者中有35%的人认为自己是“路怒族”,并且呈现“路怒症”伴随驾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国内媒体对因“路怒症”所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引起全国高度关注,乘客与司机“互殴”致使公交坠江,成为“路怒症”典型的惨痛事件。
  2 产生原因分析
  “路怒症”实际是驾驶机动车时的情绪过激反应,主要表现为:开车“骂人”、有意别车、逼停等车着急疯狂按喇叭等情绪过激或失控的驾驶行为。对于“路怒症”的产生原因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
  2.1 主观原因
  驾驶者自身的个性心理、情绪状况、行车行为与理解等直接或间接诱发“路怒”的产生。吴斌分析了“路怒症”心理学角度原因,认为“路怒症”的出现与驾驶者的心理状况息息相关。驾驶过程中的精神紧张能够引起“路怒症”的产生,驾驶人驾驶机动车需要精力高度集中来保证行车安全,精神压力较大,一旦出现各种交通突发情况容易受到刺激,从而通过“路怒”的方式发泄出来。不文明的驾驶习惯也同样成为诱发“路怒症”的因素,机动车上路行驶,驾驶人随意接打电话、变道、加塞、开窗抛物等恶习十分常见,这些行为会直接或间接引起交通堵塞,从而引起“路怒”出现的可能。
  个人性格色彩则关系驾驶员是否是“路怒症”一族,性格急躁、冲动的人群对于交通阻塞易出现“路怒”症状。这与驾驶人性别、年龄、阅历、修养等密不可分。索子剑等曾研究了我国路怒症诱因,认为城市青壮年男性是“路怒症”的高发群体。这一部分人群心理压力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又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容易出现“路怒”。贾云帆等的调查研究认为,女性出现路怒的情况普遍低于男性,驾龄低的驾驶人路怒发生率普遍高于高驾龄者。此外,一部分驾驶人易把他人错误驾驶行为理解为针对自己的错位想法,进而诱发行车追逐等路怒行为。
  2.2 客观原因
  复杂的行车环境是诱发“路怒”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大,马路上车流量大,城市规划及公安交警部门为规范行车行为及道路安全设置红绿灯也不尽合理,在早晚高峰时段一个红绿灯可能几分钟过不去,或者一小段路上数个红绿灯,极易引起驾驶人的愤怒情绪。驾驶员的愤怒情绪与气温的变化也具有一定联系,索子剑等人的研究也证实了在春秋两季天气温和宜人,路怒事件发生量较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路怒事件的概率不断增加。
  社会环境压力能够刺激驾驶者产生愤怒情绪。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物价飞涨,收入水平跟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造成生活成本较高。另外,职场中工作量的多少、工作顺心与否、家庭婚姻关系的好坏等一系列的尖锐矛盾极易引发“路怒症”的产生。
  他人的驾驶方式与习惯易诱发“路怒症”,例如等红灯时,前车疲劳驾驶人出现打盹状况或者玩手机错过绿灯造成后方交通拥堵,易造成后车驾驶人出现路怒现象。特别是行车过程中出现别车,恶意加塞等恶劣的行为极大可能触发后车的情绪底线。另外,同行人员的交流谈话内容、语气、态度等也会刺激驾驶者做出情绪的过激反应。
  “路怒症”的产生是驾驶者自身条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此,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为舒缓、解决路怒情绪提供了意见与方法。
  3 “路怒症”的疏解办法
  3.1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的途径多样,根据主观原因不同,有不同的调节方法。韩振认为良好的驾驶出行习惯是防治路怒情绪的根本措施。只有良好的驾驶习惯,车辆各行其道,相互干扰较小,不随随意变道,能够防止驾驶人出现路怒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解决路怒情绪的有效途径,在遇到前车出现问题时,礼让三分;当遇到剐蹭事故时,通过合理途径来解决问题。另外,提前规划出行路线、出行时间,避免交通拥堵路段与时间段,也是行之有效的规避路怒情绪的方法。
  情绪控制是疏解路怒情绪的关键。在堵车等不可逆的情况下,收听音乐,咀嚼口香糖,开窗通风等方法都可以缓解焦躁的驾驶情绪。同时,有效的解压辅助产品可以帮助驾驶者在焦虑状态下缓解情绪。韩冬楠等人在研究了市场上的解压产品后设计的高科技解压产品,并通过模拟实验,能够有效地帮助驾驶者改善情绪状态,从而缓解路怒情绪。   3.2 外部环境调控
  田晓剑认为,政府应科学决策,强化交通服务设施等,为驾驶人提供良好的驾驶环境。城市规划部门在进行道路规划时应征求交警部门、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避免因“一刀切”造成日后交通拥堵等隐患。对于交通压力较大的城市,主推行公交出行、绿色出行、修建高架等,或错峰上下班,以此来减少因交通拥堵造成的路怒情绪。
  社会宣教是避免驾驶人出现路怒情绪的基础,驾校承担的责任非常重要。驾校作为驾驶人初次接触机动车的场所,对于驾驶者的教育应该更为理性,教育未来的驾驶者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另外,在主要路段、交通广播、电视节目等多加宣传“路怒”的严重后果,从心理上遏制驾驶人“路怒症”的产生,起到震慑的效果。社会约束力是规避路怒情绪的强制措施。通过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等约束驾驶人的行车规范,遏制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在特殊路段增設电子探头,对于强行压线加塞、变道等行为,依法治乱治违。
  科学技术发展能够一定程度减轻“路怒症”的发生率。当前我国各类导航工具,手机导航软件为驾驶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对于不熟悉的道路,驾驶人依靠导航也未必能避免错误的驾驶行为;或者导航出错等导致驾驶人焦虑的情绪,这有待此类导航工具的进一步优化,为驾驶人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导航与信息。
  4 讨论
  我国对“怒路症”此类的愤怒驾驶行为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对于路怒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于路怒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产生的机理、危害等表象特征,研究深度还不够。对于研究对象而言,研究的宽度不够,受教育程度、特定职业等一些较为偏僻的角度还未有研究者发掘。对于如何缓解或消除“路怒”的方法付诸试验的并不多,效果不可预期。但不论从何角度来分析“路怒症”的疏解方法,都需要驾驶者与社会的共同参与来达到相对安全的驾驶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德军.“路怒症”研究状况与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2):147-152.
  [2]吴斌.“路怒症”的心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0,(31):213.
  [3]吴宁,蒋金川.如此驾驶为哪般?——从归因及人格视角看路怒[J].社会心理科学,2011,(11):92-95.
  [4]索子剑,赵洹琪,赵文松.等我国路怒驾驶现状及其诱因分析[J].汽车与安全,2017,(3):92-95.
  [5]贾云帆,张李斌,段亚妮,等.驾驶人员路怒情绪与驾驶风格及攻击行为相关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10):1373-1377.
  [6]韩振.远离“路怒症”[J].家庭科技,2015,(6):38-39.
  [7]韩冬楠,边坤,苗秀,等.“路怒症”患者的心情舒缓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2):129-132.
  [8]田晓剑.“路怒”事件凸显驾驶人心理疏导机制严重欠缺[J].山东人大工作,2015,(6):40.
  [9]吴超仲,雷虎.汽车驾驶愤怒情绪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7):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6123.htm